印度市场行情1 印度 印度,是印度共和国(印度,是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Republic of India)的简称,位于的简称,位于亚洲亚洲南部,是南部,是南亚次大陆南亚次大陆最大的最大的国家,国家,古印度古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作为最悠久的作为最悠久的文明古国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绚丽的之一,印度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和和旅游旅游资源印度也资源印度也是世界三大是世界三大宗教宗教之一之一——佛教佛教的发源地印度的发源地印度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也是个社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已经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已经成为软件业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术服成为软件业出口的霸主,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也将成为全球重要出口国印度也是当今务等也将成为全球重要出口国印度也是当今金砖国家金砖国家之一 2 古老而现代的印度一、封闭的半管制经济体制时期(一)过度时期(1947—1956)在这期间,印度完成了一系列的经济调整的艰巨任务。
其中包括:1950年开始实行的取消中间包税、减轻地租税、土地最高限额为核心的土地改革、将垦地面积的40%转移到中小地主和富裕的农民手中,实行乡村发展计划和合作化,广泛建立合作社和村评议会1951年印度开始实行《工业发展与管制法》,为公私营部门并举的混合经济体制奠定基础 独立时期,由于进行土邦合并,解决宗教问题等原因,印度工农业生产大幅度的下降为改变这种状况,印度政府议定了“一五”计划(1951-1956),其基本任务是解决粮食,工业原料和消费品的短缺问题,恢复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稳固的基础(二)工业体系形成时期(1956-1966)“二五”和“三五”的十年是印度工业初成体系的时期首先,印度通过接收、国有化和政府投资三条主要的途径,建立并发展了公营企业其次,印度的工业发展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第二个五年计划”由印度著名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马哈诺比斯编制,该计划明确把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优先领域为此,印度优先发展以钢铁工业、重化学工业、重型机械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推行进口代替,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严格管制进口和外国投资,不鼓励出口,正式确立了封闭的性的半管制经济体制。
第三个五年计划强调进一步扩大基础工业和机器制造业再次,独立后的印度实行自力更生或内向为主的发展政策,从1950年开始印度就实行了限制进口的政策1970年开始走向进口自由化,20世纪80年代印度才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和促进出口政策同时印度长期实行对外资的限制与控制政策,利用外资以援助和国际机构的优惠贷款为主,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较少 这时期,国家集中力量投资在各种重工业和基础工业方面,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国家致力于最大限度的减少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似的企业对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产品外销等缺乏热情,铲平竞争力低下,出口困难再加上印度限制外资进入,印度经济出现外汇短缺国企经营不善造成国家每年为其发放巨额补贴,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同时,在这一时期,农业的投入有限,“一五”时期农业制度改革不完善带来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以及1965-1967连续两年灾荒,美援中断,最终形成了印度的粮食恐慌,通货膨胀,外汇短缺和工业停产,印度经济发展遭遇严重困难6 (三)经济制度调整时期 1966年,英迪拉·甘地(尼赫鲁之女,1966-1977年、1980-1984年两度出任内阁总理)出任内阁总理。
其实印度粮食恐慌基本靠美国进口小麦维持需要在美国、日本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支持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度过程中的一次飞跃绿色革命最重要的内容是高产品种的培育和推广使用,与此同时促进化肥和农药的推广使用,推动农业水利建设,推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电气化,为了推进绿色革命的进行,政府在资金,农产品价格、教育与技术层面都采取一些保障和激励措施持续二十多年的农业革命取得成功,印度农作物的总产量和单产水平获得显著提高,基本解决了印度的粮食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在工业方面,英迪拉·甘地在坚持尼赫鲁思想的前提下,体现自己的特点她给国内外私人投资提供机会,放宽对国内外私人投资在经营规模、投资领域和生产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她将发展重点的范围缩小到核心工业,并且注重经济的增长71985年拉吉夫·甘地(1985-1991接替其母出任总理)执政,采取了新的经济政策,核心是对外放松管制,放宽对私营企业的限制,提倡竞争机制,对外扩大开放,减少对本国经济的保护随着这两项措施的实施,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年平均增长率至5.5%左右 二、经济改革和自由化时期(一)改革背景由于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都继承了尼赫鲁的工业化思想,实行的是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并存的混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印度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生产体系,农业经过绿色革命,粮食实现自给有余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模式的弊端也逐渐的暴露。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经济增长率一直不高,只有3.5%,在发过程中印度逐渐发现旧有的经济机构存在很大的问题,已不再适应当前的国情 8以下是印度至自由化改革期间印度经济发展情况9(二)经济改革的措施(1)实行市场自由化 一方面、改革国营企业经营体制,实行有限的私有化;另一方面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国投资(2)改革财政金融体制 其中财政方面包括改革精简政府机构,减少财政开支;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税制,缩小财政赤字; 金融方面允许成立包括同外国合资的私人银行,减少政府对银行体系的干预(3)实行外贸自由化 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出口;卢比贬值放松外汇管制10(三)经济改革的成效(1)经济总量11(2)印度的对外经济与中国相比印度的对外开放不仅起步晚,而且程度低,但在1991年改革后有了较大的变化1991年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政府采取卢比贬值20%,逐步降低关税和卢比可自由兑换等措施促进出口和减少逆差,取得初步成效东南亚危机后印度的进出口大幅下降和,逆差不断上升。
印度政府加大改革力度,先后设立了18个经济特区和45个农产品加工区,并与斯里兰卡、阿富汗、泰国等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和优惠贸易协定,印巴之间开始了双边贸易,印度与中国、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经贸合作也普遍扩大2000年后,印度进出口总额有了较明显的增长,2005-2006年度更是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占世界出口的1%2006-2007年度完成了1250亿美元的出口指标,年增长25%2007年3月底外汇储备达1991.79亿美元 12 印度的进出口总额13(3)人均收入水平2006年印度的人均收入较1990年翻了一番还多,虽然2006年人均收入820美元仍属于低收入水平,但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特别是2000年后的人均收入大幅提升,仍可反映出印度取得的巨大进步14以服务业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 印度并非按照传统的“农业-工业-服务业”次序逐渐递进,而是呈现了错位式跳跃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印度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市依靠以知识为基础的制造部门的扩张驱动的,在印度的GDP增长率中,“知识经济”提供了超过一半的巨大贡献因此,印度 形成了一种与中国等东南亚国家不同的增长模式,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非出口,依赖消费而非投资,依赖服务业而非工业,依赖高技术而非低技能制造业。
印度经济中比较发达的产业是服务业,而且最为引人注目的服务业是面向全球的外包业务,这使印度成为“世界办公室”印度开辟了一条“印度式”的发展道路,即以服务业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15服务业成为拉动印度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印度各个产业占GDP比重(1990-2011年) 单位:%时间时间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1990-199134.924.540.62000-200126.224.948.92001-200226.324.449.32002-200323.825.051.22003-200424.024.651.42004-200522.824.852.416印度各个产业占GDP比重 单位:%时间时间第一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三产业2005-200618.32853.82006-200717.428.6542007-200816.828.754.52008-200915.728.156.22009-201014.628.157.32010-201114.32857.717印度服务业的发展,首先是由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持续高增长。
印度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达不但直接对GDP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期出口也成为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印度IT-BPO部门数额(2004-2008年) 单位:10亿美元200420052006200720082007-2008年增年增长率长率((%))出口所得13.418.224.231.840.928国内市场所得8.29.913.216.223.143总额21.628.237.448.064.03318 从表可以看出印度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的第一产业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出现萎缩的趋势,而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迅速,对其GDP的贡献度由1990年的40.6%上升到2005年的52.4%,涨幅高达29%相对服务业的发展成绩,第二产业工业的发展比较缓慢,从1990年至2005年,其在GDP的比重基本没有得到变动大概维持在24%因此从横向来看,印度第三产业的发展成绩最为突出,从纵向来看,在印度独立之初,农业在GDP中占了半壁江山,比重高达55.4%,而服务业为28.5%。
从1980年开始,印度服务业已经逐步代替农业,成为印度国内经济的主导产业,其服务业的繁荣,强有力的拉动了经济的增长19位于印度班加罗尔信息技术中心的印孚瑟斯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同时是印度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20塔拉维位于印度孟买的中心地区,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在贫民窟的一边却是繁华的都市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1、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2、确立以IT产业为经济的主导产业3、重点培育软件产业和IT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4、建立开放式的资本形成机制,创新投资与开发模 式 a改革资本运作方式,鼓励对IT产业投资 b发展风险投资 c鼓励员工投资本企业,建立激励软件人才的分配机制 d实行优惠政策以创造宽松的软件开发环境 22 印度的IT产业23近年来印度IT产业的发展状况(百万卢比)24 印度IT软件出口额25 印度的农业【农业农业】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 2627 工业【资源资源】资源丰富,有矿藏近100种,其中云母产量世界第一,煤和重晶石产量居世界第三。
此外,印度还有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森林67.83万平方公里,覆盖率为20.64% 28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铝土储量和煤产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界出口量的60%60%截至19961996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年底,印度主要资源可采储量估计为:煤储量估计为:煤463.89463.89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亿吨(不含焦煤),铁矿石97.5497.54亿吨,铝土亿吨,铝土22.5322.53亿吨,铬铁矿亿吨,铬铁矿1.241.24亿吨,锰矿亿吨,锰矿石石65506550万吨,锌万吨,锌589589万吨,铜万吨,铜352352万吨,铅万吨,铅136136万吨,万吨,石灰石石灰石684.77684.77亿吨,磷酸盐亿吨,磷酸盐81008100万吨,黄金万吨,黄金8686吨,石吨,石油油8.968.96亿吨,天然气亿吨,天然气6970697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云母、亿立方米此外,还有云母、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石膏、钻石及钛、钍、铀等矿藏森林覆盖率为21.9%21.9%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蕴藏量的煤炭其他主要的自然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蕴藏量的煤炭。
其他主要的自然资源还有铁矿、锰、云母、铁矾土、钛矿、铬铁矿、资源还有铁矿、锰、云母、铁矾土、钛矿、铬铁矿、天然气、石油、钻石、石灰石和可耕地等印度经济天然气、石油、钻石、石灰石和可耕地等印度经济以传统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以传统耕种、现代农业、手工业、现代工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但是,印度的资源利用率很低,开发利撑产业为主但是,印度的资源利用率很低,开发利用不高据统计为用不高据统计为15-30%15-30%左右2930工业工业已基本形成体系新兴工业,信息产业等,发展较快工业已基本形成体系新兴工业,信息产业等,发展较快工业中心印度东北部钢铁和机械工业中心--东印度东北部钢铁和机械工业中心--东北部锰 煤 铁等丰富北部锰 煤 铁等丰富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部棉花产地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恒河三角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恒河三角洲黄麻产地洲黄麻产地班加罗尔软件工业中心--交通 自然班加罗尔软件工业中心--交通 自然条件 人才优势等条件 人才优势等31印度的旅游业【旅游业旅游业】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产业,也是重要就业部门,提供两千多万个岗位入境旅游人数近年来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不断增加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那烂陀、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32 泰姬陵33 黄金庙34 耶奥拉石窟35 滨江大道36 风之宫殿37 阿格拉38印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三次产业的发展不协调 1、农业增长停滞 20世纪60年代后期,印度通过引进高产品种和推广农业科技的一揽子计划,实行的绿色革命,在提高农业生产和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等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就,但是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农业投资下降,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场品市场改革进展缓慢,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过大等原因,导致主要农作物增长率下降392、信息服务业对国内经济带动作用不大 印度二元经济经济结构十分的突出,意识创痛的农业经济,一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经济印度信息服务业长期以发展以软件外包的独立性很强,很少能与国内工业、农业和其他第三产业结合,对国内经济的带动作用就受到限制。
2004-2005年印度出口的软件产值占全部电子产品的53.99%,提供国内软件仅占13%由此可见,印度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靠国际市场需求拉动的,是从高端市场进入服务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而不是从低端市场进入服务于国内的第一和第二产业这样的市场结构使得印度的软件业与国内市场结合部紧密,出口市场的集中也增加了其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同时,以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服务业吸纳的是印度知识精英阶层的劳动力,这样就加剧了印度社会二元结构的的矛盾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服务业越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大,二元结构的矛盾就难以解决403、失业队伍扩大,贫困问题严重 失业和贫困是长期困扰印度的问题1991年印度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率虽然不断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商业队伍也在扩大印度的失业人数缺乏精确的统计,据印度《第十个五年计划》记载,2002年3月全国人口为10.253亿人口,其中劳动力总数为3.7821亿人口在劳动力总数中,就业人数为3.4336亿,失业人数0.3485亿,失业率为9.21%41印度失业的严重不仅反映在当前失业队伍的庞大规模,而且还在于问题不断的恶化。
印度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率在1.7%左右,每年新增人口1700多万,新增劳动力700万左右印度不仅要为已存在的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而且还要应对每年新增的劳动力 印度所实行的服务业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很难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村可垦地面积在减少,城市和乡村的差距日益拉大,大量的无地可耕的农民和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向城市本应由大规模的制造业发展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却因为没有起飞过而无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而且,印度现代制造企业由于技术创新,雇佣人员正在减少42印度主要社会指标(2005年) 单 位:%全部人口营全部人口营养不良发病养不良发病率率5岁以内儿童岁以内儿童死亡率死亡率1~2岁以内儿岁以内儿童麻疹免疫童麻疹免疫接种率接种率熟练医护人熟练医护人员护理下的员护理下的分娩率分娩率印度20745943世界1475786243(二)社会基础设施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印度本身能源短缺,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又加上人口的迅速增长,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这也成为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印度能源自给率为85%,石油和天然气的缺口最大,2004-2005年度原油产量为3340万吨,进口原油1亿吨,自给率为29%由于经济发展加快,需求增长迅速,印度现已居世界原油进口国的第6位官方估计到2020年自给率降至15%44 据2005年1月的地质调查,印度的煤藏量为2478.47 亿吨,居世界第三位尽管如此,其煤矿的含灰 量达40%2003-2004年度煤产量为3.877亿吨,供求差额为2700万吨由于大多数电站以煤为燃料,煤和天然气供应不足又影响到电力,2003-2004年度电力需求量为5592.64亿吨,供电量为5193.98亿度,缺8%,用电高峰时期缺12%2005-2006年度电力仅为增长4.7%,由于电力短缺,GDP损失30000亿卢比 除了电力普遍以外,印度其他基础设施也及待解决印度的铁路运输已经处于毛和状态,在运输政府直接管辖的12个大港湾和归邦政府管辖的185个小型港湾组成虽然航空运输45能力和运输安全方面都存在许多的问题在现代社会追求高效率环境下,公路已取代铁路成为印度运输的主力,占货物运输的70%和旅客运输的85%,但印度公路运输状况总体不佳,雨季期间发生物流不畅不再少数。
印度的港湾网由归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12个大型港湾和归邦政府管辖的185个小型港湾组成虽然航空运输和海洋运输事业逐年都有发展,但仍然满足不了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货物长期装不船,进口货物长期进不了港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印度政府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但是限于自身财力,投入这方面的开支一直不足,4620世纪90年代只占GDP2%左右,21世纪以来这个比例 逐渐提高到4.5%,而同期中国花费9%印度的水电、通讯、道路和航口、机场等建设发展滞后,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连印度总理辛格也认为虽然经过十几年的经济改革,但是印度的道路、机场、港口、电力供应以及城市建设等基础设施乏善可陈,无法令印度人“感到自豪”47(三)庞大的财政赤字和国内债务各国中央银行财政收支平衡(2000-2007年) 单位:%2000年年2001年年2002年年2003年年2004年年2005年年2006年年2007年年发达国家0.1-0.9-2.4-3.0-2.7-2.1-1.5-1.1发展中国家-2.3-2.8-3.2-2.4-1.2-0.3-0.30.4中国-3.3-2.8-3.0-2.4-1.5-1.4-0.7-1.0印度-7.2-6.6-6.1-5.3-4.4-4.2-3.6-2.948从表可以看出印度政府财政已趋于稳定,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在下降。
而横向对比,则可以看出印度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以及中国的财政赤字水平差距较大,财政赤字问题仍然严重印度现已经成为世界上财政赤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多次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警告印度的财政赤字主要靠发行国债来弥补,几十年来内债如滚雪球似的不断扩大中央政府债务的主要部分用于经常开支,如公务员的薪水和旧债的还本付息,而很少用于投资由于旧债十分的沉重,金还本付息一项往往要占到当年国库收入的一半左右49印度邦一级的公债膨胀也十分严重1990-1991年度各邦政府公债和占GDP的19.4%,2001-2002年度增至占GDP25.6%邦政府由于无力偿还,经常拖欠中央债务,已成为中央头疼的问题除了上述原因外,印度本身固有的深层次的社会顽疾,如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问题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也不容忽视印度政府政权更迭频繁,代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种姓的政党数目众多,政局长期动荡不安,难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另外,宗教传统的多元文化、复杂的宗教信仰、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其民主制度中不完善的地方和商业的匮乏也影响和制约着印度的经济的方方面面50印度经济发展的潜力劳动力资源丰富,高级人才众多科学技术雄厚有成熟稳定的金融市场有着巨大的资本货物市场和消费市场51印度的大国梦经济发展提高了印度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的经济改革和知识经济大跃进与世界主要大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与邻国搞好关系522020目标达到中上等国家收入水平贫困线人口从26%降直13%每千人有203个机和52台计算机实现粮食安全53采取措施保证达到目标产业结构调整缓解财政状况,消除基础设施瓶颈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加大科技投入,重视科技转化为成果消除贫困,挖掘市场潜力稳定周边关系,拓展出口54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