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建议考试以下面的方式进行突击复习一,用我们提供的资料中的知识点梳理,这部分是我们培训班内部的核心资料,是严格按照最新指定教材和大纲总结出的知识框架,条例清晰,知识点全面、通俗易背、利于全面把握知识点,这样你完全可以不要看教材了,直接背这些重点就可以了二,背完这些知识点,做几套历年真题,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这部分我们也提供了三,树立必胜信心,自考掌握了以上,通过基本没有问题了!四,考前必看我们的快速提分技巧,短时间提高5-10分你可以先试看下我们资料样本,预览了解下,需要购买直接联系咨询我!把握好本站提供的资料,绝对可通过各科考试,考试轻松过关!00318 公共政策(新版)(样本,14页余半列)笔记依据教材《公共政策》(2010年版)宁骚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 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 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 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 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单项选择题1.1.公共政策学、政策学、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政策研究、公共政策研究这些不同的学科名称表达的是【A】A.同一概念B.不同概念C.相关概念D.同一学科的各个分支1.2.“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____首先提出的。
A】A.林德布洛姆B.奥斯汀·兰尼C.拉斯韦尔D.凯恩斯1.3.公共政策学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说明这门学科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D】A.政治性B.层次性C.科学性D.功利性1.4.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公共政策主要是由【A】A.国家、政府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制定的B.各种经济仲裁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证委员会制定的C.公立学校、医疗保证机构制定的D.研究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机构制定的1.5.政策链这一概念源于【C】A.马克思B.拉斯韦尔C.列宁D.毛泽东1.6.我国台湾学者吴琼恩认为,个人决策在面临封闭的、可计划的、可计算的情境时,最佳决策路径是【A】A.理性路径B.直观路径C.使用卡内基模型D.采用垃圾桶模型请联系1.7.“下层决策者直接接受某一上层决策者的决策,上下界限分明,隶属关系严格”的政策制定的内部结构是【A】A.线性结构B.职能结构C.线性一参谋结构D.矩形结构1.8.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通常是以____为始点A】A.经验观察B.实际操作C.联系实际D.调查研究1.9.事先不设计问卷,表格和提问程序的获得资料的方法是【A】A.无结构访谈法B.实地观察法C.非参与观察法D.参与观察法1.10.政策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出发点是【A】A.目标定位B.目标执行C.目标分析D.结构目标1.11.政策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概念是【A】A.核心概念B.次级概念C.边际概念D.基本概念请联系1.12.公共政策、政策构成、政策功能属于公共政策学的【C】A.边际概念B.次级概念C.核心概念D.子概念1.13.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是【A】A.政策议程的子概念B.政策执行的子概念C.政策终结的子概念D.公共权力的子概念1.14.完全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垃圾桶模型属于【C】A.核心概念B.刺激概念C.边际概念D.基本概念1.15.在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中,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是【C】A.次级概念B.子概念C.边际概念D.基本概念1.16.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使用的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名称是【C】A.公共政策学B.政策学C.政策科学D.政策分析1.17.日本于1897年成立了社会政策学会是受____的影响。
C】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1.18.试图把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组合成为统一的理论方法体系的是【C】A.博弈论B.统计决策论C.大系统论D.公共选择理论1.19.被认为是对管理性的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开创性研究的著作是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在1947年正式出版的【D】A.《组织》B.《管理决策新科学》C.《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D.《管理行为》1.20.博弈论的提出者是【B】A.西蒙B.诺依曼C.拉斯韦尔D.巴达克1.21.使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成为更加完整的体系的著作是【C】A.《经济政策和充分就业》B.《经济学》C.《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22.为揭示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功能提供最初思路的是【B】A.勒纳B.拉斯韦尔C.马克思D.韦伯1.23.根据拉斯韦尔的观点,公共政策应是一门【C】A.政府官员独立研究的学问B.学者独立研究的学问C.政府官员与学者共同研究的学问D.决策者与执行者共同研究的学问1.24.对行为主义方法论做了全面批评的政策研究学者的代表人物是【A】A.德洛尔B.阔德C.博雷尔D.戴伊1.25.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C】A.林德布洛姆B.西蒙C.德洛尔D.戴伊1.26.公共政策执行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B】A.政策评估B.政策制定C.政策执行D.政策终结1.27.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于【B】A.20世纪60年代初期B.20世纪70年代中期C.20世纪60年代中期D.20世纪70年代末期1.28.下列不属于美国四大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的是【D】A.美国企业研究所B.胡佛研究所C.传统基金会D.卡内基研究所1.29.美国著名的政策研究机构兰德公司产生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B】A.1918年和纽约B.1918年和洛杉矶C.1918年和华盛顿D.1919年和纽约请联系… … (中间部分略) 请—— 多项选择题1.1.二手资料分析方法包括【ABC】A.内容分析法B.二次分析法C.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D.历史分析方法E.比较分析方法1.2.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BDE】A.外围概念B.核心概念C.系统概念D.次级概念E.边际概念1.3.对古代中国政策研究起了很大作用的是【ABCD】A.史官制度B.策士制度C.谏议制度D.科举制度E.观念制度1.4.古代政策研究没有形成独立学科的原因是【ABCDE】A.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B.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显露出来C.参与决策的人很少D.决策过程纯属“黑箱”运作E.在那时还不可能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政策1.5.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叶,直接为公共政策的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有【ABCE】A.亚当·斯密B.克劳塞维茨C.卡尔·马克思D.拉斯韦尔E.马克斯·韦伯1.6.1951年《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参加此书讨论的有【ABCDE】A.勒纳B.拉斯韦尔C.玛格丽特·米德D.罗伯特·默顿E.爱德华·希尔兹1.7.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著的【ABC】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B.《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使用》C.《政策科学构想》D.《决策科学》E.《政策内容》1.8.自90年代以来,公共政策学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BCD】A.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B.课题选择的新取向C.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D.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E.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1.9.美国四大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是【ABCD】A.布鲁金斯学会B.美国企业研究所C.传统基金会D.胡佛研究所E.赫特逊政策研究所2.1.“公共政策”的定义按照概念界定的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ABCD】A.侧重于政策主体B.侧重于政策方案C.侧重于政策结果D.侧重于综合E.侧重于政策执行2.2.张世贤教授对公共政策的界定可以归纳为【ABC】A.目标取向B.问题取向C.过程取向D.结果取向E.整体取向2.3.公共政策的一般特征有【ABCD】A.决定B.决策C.对策D.政策E.规章2.4.公共政策在形式上是【AB】A.积极的B.消极的C.整体的D.局部的E.长远的2.5.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是【ABC】A.公共问题B.公共目标C.公共利益D.公共伦理E.公共道德2.6.在中国共产党和当代中国政府发布的各种政治文件里,经常广泛使用的是【ABC】A.路线B.方针C.政策D.决策E.命令2.7.元政策又叫【ABC】A.总政策B.总路线C.总方针D.宏观政策E.战略政策2.8.基本政策又被称作【ABCD】A.基本国策B.方针性政策C.纲领性政策D.根本政策E.战术政策2.9.部门政策也被称为【AB】A.具体政策B.方面政策C.元政策D.基本政策E.具体政策简答题目录1.1.简述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2.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1.3.简述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1.4.简述研究设计的程序1.5.简述个案研究的步骤1.6.简述公共政策学核心概念的构成1.7.简述“三论”提供的基本方法1.8.简述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中取得的显著成就1.9.简述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1.10.简述坚持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应做出的努力2.1.公共政策的定义所提示的内涵有哪几点? 请联系2.2.简述公共政策在内容和形式上转变成现代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2.3.简述政策实践的重要性2.4.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2.5.简述公共性如何内含于公共政策2.6.关于政策工具的定义,可以分为哪几类?3.1.简述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3.2.简述政策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3.3.简述政策支持系统中的政策咨询系统与政策监控系统3.4.简述政策系统一般环境中的政治法治环境3.5.简述政策系统的运行步骤3.6.简述决策体制对于政策运行的促进作用3.7.简述首长制的优缺点3.8.简述加拿大学者莱斯利·雅各布在《民主视野》一书中总结的关于公共利益的四种代表性定义3.9.简述大众传播在政策调整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4.1.简述渐进主义模型包含的两组命题4.2.简述机构一制度模型4.3.简述集团模型包含的内容4.4.戴伊和齐格勒通过对精英理论的梳理,概括总结出的一组命题是什么?4.5.简述公共政策分析中精英模型的主要作用及其受到的批评的原因4.6.简述如何实现决策的民主、科学化5.1.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5.2.简述类别分析法的涵义5.3.简述假设分析法的特征5.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的七个步骤6.1.简述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及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6.2.简述政策目标的分类6.3.简述单一式规划主体和多元式规划主体的利弊6.4.简述帕顿和沙维奇政策分析的六个步骤6.5.简述影响一个政府组织学习能力和可以学到的知识的因素6.6.简述政策移植增加的原因6.7.简述预测性评估的三种方法6.8.简述公共政策抉择合法化的内容7.1.简述公共政策执行的作用7.2.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过程模型7.3.简述政策执行的循环模型的内涵7.4.简述政策执行模型中的博弈模型7.5.简述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在正常执行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7.6.简述政策本身的因素7.7.简述生产力发展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影响7.8.简述生产关系状况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7.9.简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8.1.从哪些方面来说,需要对政策进行评估工作?8.2.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消极目的8.3.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8.4.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