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

206****92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6.50KB
约11页
文档ID:40615354
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_第1页
1/11

5 -附件: 落实 “以县为主 ”管理体制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诸城市实行中小学财务“校财局管”做法与成效诸城市教育局诸城市面积 2183 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辖 24 处乡镇(街道、开发区),106.2 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 75.7万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239 所,在校学生 17.2 万人,教职工1.0 万人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全国、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积极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均衡发展我市先后被表彰为“山东省农村教育工作先进市”、 “山东省实验教学普及县”、 “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市”、 “山东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一、一、三次调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一)第一次调整乡镇财政体制,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划到市为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2001 年 7 月,诸政发[2001]21 号文件对乡镇(街道)财政收支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将中小学教师人员经费(不包括公用经费和校舍改造资金)全部上- 6 -划到市财政,虽然市财政压力加大,但通过挖潜增收、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等办法,集中财力优先保证教师工资发放。

目前,上级出台的各项工资政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等福利性待遇全部落实到位,教师工资发放实现了“四个统一”,即全部教师工资由市财政统一负担、城乡教师统一工资标准、统一发放渠道、统一发放时间,全市教师平均月工资达到1740 元二)第二次调整乡镇财政体制,将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维护资金和学前教育经费“三项经费”留在乡镇2002 年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为了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和正常运转,2002 年11 月,诸政发[2002]40 号文件再次调整乡镇财政体制,按照省定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自 2003 年起,将中小学公用经费、校舍维护资金和学前教育经费“三项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列入乡镇财政教育支出项目资金达 1773 万元三)第三次调整乡镇财政体制,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上划到市为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及时足额到位,2003 年 12 月,诸政发[2003]46 号文件规定将原留在乡镇(街道)用于教育支出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从初中每年生均 80 元、小学每年生均 50 元的标准,调整为初中每年生均 130 元、小学每年生均 90 元,自 2004 年 1- 7 -月 1 日起,按各乡镇(街道)中小学在校学生数核定公用经费1317 万元,上划到市,市财政按时拨付教育局,由教育局按照各乡镇上划数额拨付乡镇学校使用。

还明确规定,将校舍维护资金和学前教育经费核定基本数 456 万元,仍列入乡镇(街道)财政预算,为农村校舍维护、学前教育提供经费保障二、成立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实行“校财局管”(一)成立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1. .协调财协调财政部政部门门,争取政府支持,争取政府支持随着市政府三次调整乡镇财政体制,政府用于教育的资金基本达到“以县为主”为了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2003 年初,我市开始筹备成立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广泛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与财政部门联合于 6 月24 日向市政府申请成立“诸城市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市政府诸政办发[2003]101 号文件予以批准市机构编制委员会诸编[2003]30 号文件下达了《关于成立诸城市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通知》,定为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于教育局,定编 10人,人员从全市教育系统现有在编财务人员中调剂或考录2.考.考选选人人员员,确定合作,确定合作银银行,招行,招标软标软硬件硬件设备设备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达编制后,教育局、人事局向全市教育财务人员下发了《关于考选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通知》,明确规定了考选范围、考选名额、考选条件、考选程序和内容,经过考试和考察,10 名基层优秀教育财务工作者被正式调入- 8 -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

同时,教育局计财科全体工作人员并入核算中心,使核算中心人数达 21 人我们本着乡镇经营网点多、有利于为教育服务的原则,确定了农村信用社为合作银行,经过多方协商,签署了合作协议,由农村信用社赞助资金,为核算中心配备软、硬件等办公设备赞助资金到位后,我们开始招标运行软件和办公设备经过对各项功能、技术服务和适合业务需要等方面的考察、对比,确定“金算盘”软件为运行软件,其他办公设备也相应配齐3.召开成立大会,.召开成立大会,审计审计移交移交首先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监察、财政、审计、教育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教育会计集中核算领导小组,于 2004 年 2月 11 日召开了成立大会,并相应成立了由监察、财政、审计、教育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监督移交组移交工作分动员部署、自查清理和监督移交三个阶段,撤销了市直学校(单位)、乡镇(街道)中心学校的会计机构和银行账户,成立了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实行“校财局管”核算中心按照有关财政政策开展工作,由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进行业务指导、管理,财政、审计、物价和人民银行等有关职能部门实行监督二)教育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原则、运作方式、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1.基本原.基本原则则实行教育会计集中核算的基本原则是:(1)单位预算管理体- 9 -制不变,理财机制不变,会计主体责任不变;(2)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3)合理安排支出,有效调剂资金,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4)规范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5)正确处理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关系。

2.运作方式.运作方式(1)成立“诸城市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其职能一是负责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和预、决算,做好教育经费的筹集、管理和使用;二是核算和监督各单位的财务收支;三是组织落实校舍改造和建设计划;四是完成计划、统计、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汇总上报,及时做好会计档案的管理;五是指导和监督各单位做好校产维护和管理;六是管理、监督各单位收费2)撤消单位的会计机构和银行帐户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设立后,各单位现有的会计机构随之撤消,不再设立会计、出纳等岗位,单位确定一名报帐会计负责与核算中心办理有关财务结算业务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帐户一律撤消,由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农村信用社开设一个基本支出帐户3)集中办理资金结算、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档案一是集中办理资金结算,单位不设会计、出纳,其现金、转帐、汇兑等资金结算业务全部由核算中心统一集中办理二是集中进行会计核算,核算中心审核各单位原始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会计报表,随时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资料三是集中管理会计档案会计年度结束后形成的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 10 -统一管理,以迎接各有关部门检查,在一年后统一办理移交手续,退回原单位归档保管。

实行集中核算后,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收入实行“票款分离”,各单位将收取的资金直接存入财政专户财政部门在每月初,及时向核算中心提供收入数额,并根据各单位资金上缴情况,将资金直接拨付核算中心,由核算中心统筹安排分配给各单位使用3. .岗岗位位设设置置(1)主任负责核算中心及全市教育财务管理工作,审核局机关收支,审核各单位的收入、支出预算,协调核算中心和上级业务管理部门间的关系2)稽核负责审核各学校(单位)的收入、支出凭证,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审核无误后,在结报凭证和原始凭证正面签章,登记收支辅助帐后填写内部传递凭证,及时传递需要登记固定资产帐的传递给固定资产管理员,需要办理银行结算业务的传递给汇兑,需要办理现金收付业务的传递给出纳3)固定资产管理员负责固定资产帐的登记和全市校产管理工作,月底与各分管会计对帐,每季度与各学校(单位)校产管理员核对一次,做到帐帐相符4)汇兑负责有关银行结算业务的办理及银行存款日记帐的登记,同时负责各类票据的管理收到传来的凭证后,审核数额是否正确,及时办理结算,在原始凭证上面加盖“转帐收讫”或- 11 -“转帐付讫”章,在结报凭证上面签字,记帐后填写传递凭证给会计,每天按时与银行、会计核对银行存款数额。

5)出纳负责局机关报销、核算中心小额支出,登记现金日记帐收到传来的凭证后,审核数额是否正确,及时办理结算,在原始凭证上面加盖“现金收讫”或“现金付讫”章,在结报凭证上面签字,记帐后填写传递凭证给会计做到日清月结,随时盘库,每天按时与会计对帐,杜绝白条抵库6)会计负责记帐凭证的填制、装订,帐簿的登记,各类报表的填报,每天按时与汇兑、出纳对帐,次月 5 日前向各单位提供会计报表在会计检查年度结束后,将打印的帐簿、凭证、移交各单位存档7)工资统发管理人员负责教育系统各类人员变动、工资变动的审核、录入,上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保证教师工资及时发放,并向稽核、会计提供工资发放数据8)系统管理员负责核算中心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提供技术服务4. .业务业务流程流程(1)学校财务支出签批手续,市直学校为:经办人(注明事由)——部门负责人——(校产管理员)——报帐会计——分管财务领导——校长;乡镇中心学校的正常业务支出为:经办人(注明事由)——基层学校校长——(校产管理员)——报帐会计——中心学校校长 12 -(2)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实行流水作业,岗位之间使用内部传递凭证进行交接,报帐程序是:报帐会计——稽核——(校产管理员)——汇兑或出纳——会计(具体见附件:业务流程图)。

三)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校财局管”1.健全集中核算制度.健全集中核算制度教育、财政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教育会计集中核算有关问题的暂行规定》,主要包括收费管理办法、支出预算管理办法、备用金管理办法、原始凭证审核办法、报帐会计和校产管理员管理办法、集中核算操作办法、集中支付办法等,有力地保证了核算中心的正常运转2.健全.健全财务监财务监督机制督机制先后出台了《诸城市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处罚规定》、 《关于对学校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实行统一审计的通知》、 《关于对教学仪器、电教器材、图书资料等进行统一采购管理的通知》、 《关于规范学校基建工程、大宗物品采购招投标工作的通知》、 《关于对学校建设工程等经济合同实行统一审核的通知》、 《诸城市教育内部会计控制办法》、 《关于实行“两公开一监督”民主理财制度的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制度,健全了财务监督机制,强化了学校民主理财、财务监督和自我约束意识3.加大.加大审计监审计监督力度督力度自 2001 年起单设审计科,将教育系统所有财务事项纳入审- 13 -计范围,开展学校财务审计、资产负债状况审计、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校长任职期间和离任审计等,发挥了惩防并举的作用。

4.加大政府采.加大政府采购购力度力度学校教学仪器、电教器材、图书资料基建工程、大型设备和大宗物品采购,必须进行招投标,由审计科和计财科对其全程监督,确保程序公正、操作公正、结果公正,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收到良好的效果三、实行“以县为主”财务管理体制后的主要成效教育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运行三年来,为完善“以县为主”财务管理体制,科学规范教育财务管理,确保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均衡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教育经费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得到有力的保障通过三次调整乡镇财政体制,城乡教师统一了工资标准得到了及时发放,有力地调动了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上划,充分保证了农村中小学的正常运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政部门可以直接将教育经费及时拨付给教育,核算中心通过内部转帐直接将经费落实到学校校长不再为筹措经费而奔忙,可以集中精力抓教学和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加强了会计监督力度,有力推进了教育廉政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 14 -确保了各项财政法规的正确贯彻落实,杜绝了教育经费被挤占、挪用和截留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