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期末~世界史第一二章

j****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4KB
约3页
文档ID:45236886
期末~世界史第一二章_第1页
1/3

第一章第一章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革命的前提一、革命的前提资本主义深入农村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特点普遍地采用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形式由于重商全义的作用新航路开辟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是指 15 世纪末叶至 19 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封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这种情况在英、德、 法、荷、丹等国都曾先后出现过,而以英国的圈地运动 最为典型 所谓圈地,即用篱笆、栅栏、壕沟把强占的农民份地以及公有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大批丧失土地和家园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这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海外的贸易和掠夺是另一个重要手段阶级关系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① 贵族阶级 旧贵族 ——封建贵族 新贵族 ——中小贵族、乡村绅士、部分富商 —新贵族新贵族新贵族是 15—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化的贵族15 世纪英国发生了农业革命,传统贵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一些有眼光的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牧业,使用雇佣劳动,有的兼营工商业,有的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资本主义地租这些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利益日趋一致,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共同反对封建主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就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③农民阶级 自由租地农:向地主交纳数不多的地租,已能自由支配世袭份地清教运动:(特点)清教运动:(特点)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进行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另一个特点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看看)二、革命的开始二、革命的开始区别独立派与长老派:区别独立派与长老派:十六世纪末期,英国清教徒分裂成为两个重要的政治派别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主张严格按照加尔文教会的形式改组国教教会,要求由年长者(即长老)在教会中起主要作用,充当与天主教的主教差不多的角色,因此被称为长老派清教徒的另一部分主张,宗教团体应当独立於国家政权与一切教会组织之外,信徒既不应当服从长老及其宗教会议,也不应当服从教皇和国王他们提倡每一位信徒都享有宗教信仰上的独立自主权力,可以根据自已对於圣径的理解来解释教义,因此被称为独立派独立派反映了中等工商业资产阶级和中下层新贵族愿望和要求长期国会改造国家的政策:长期国会改造国家的政策:1.在改造旧国家机器方面,废除呈法院和高等法院之外,取消国王的主要行政机关抠密院,提高下院的决策地位,在地方上设立新的委员会执政。

2.在经济上,顺应农业资本发展道路,制定和推行符合国情的政造封建土地所有制政策分别没收封建贵族的地产及王室领地、出卖大主教的地产和全部被没收的封建地产,废除骑士领有制,彻底取消了土地所有者对国王的封建义务,包括骑士捐3.在宗教政策上,国会废除主教制,以长老会派教会取代了国教地位4.在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上,独立派主张全面废除专卖特许制度,主张分小块以较低价格卖出,坚决地主张打败国王平等派运动:平等派运动:平等派运动是英国第一次内战结束后兴起的小资产阶级运动,其主要代表物是约翰·利尔本围绕着国家政权形式和普选权问题,平等派与独立派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平等派运动首先是在国会军士兵群众中开展起来的,平等派士兵举行示威,但遭到独立派军官的严厉镇压,平等派运动被暂时平息第二次内战结束以后,平等派的纲领局部得到实现但独立派的共和国与平等派设想的共和国几手毫无相同之处于是,平等派再次起来斗争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至此,平等派运动宣告结束约翰约翰··利尔本及利尔本及《《人民公约人民公约》》全面阐述了平等派的政治、经济纲领,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和实行普选制的要求三、独立派共和国施政方针:三、独立派共和国施政方针:三个方面①为资产阶级、新贵族谋取更多利益;②镇压群众运动;③打击王党复辟势力。

四、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四、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谷物法谷物法》》::谷物法(或称“玉米法案”)指英国 1672 年制订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律,并在 1815 年通过新的谷物法提高对农业的保护力度规定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目的是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实施该法后,谷物价格骤贵,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外国也提高英国工业品进口税,从而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1846 年,该法被废除托利党:托利党:1679—1681 年间在英国议会中形成的政治派别当时围绕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公爵是否有继承权的问题,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一些议员提出了“排斥法案” ,主张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排斥在继承权外而另一些议员则反对“排斥法案” ,主张詹姆斯有王位继承权,反对派代表保王党,他们被政敌辉格派贬称为“托利党” “托利”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托利党在日后发展成为英国的保守党辉格党:辉格党:1679—1681 年间在英国议会中形成的政治派别当时围绕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公爵是否有继承权的问题,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一些议员提出了“排斥法案” ,主张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排斥在继承权外而另一些议员则反对“排斥法案” ,主张詹姆斯拥有王位继承权,拥护派基本上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他们被政敌托利党贬称为“辉格派” 。

“辉格”意为强盗辉格党在日后发展成为英国的自由党《《权利法案权利法案》》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不得因政治行为拘禁议员;必须定期召开议会;允许清教徒信仰自由;人民有请愿权 《权利法案》杜绝了天主教复辟的可能性,限制了王权,提高了国会的地位第二章第二章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工业革命,也叫产生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也是从技术革命开始最终引起社会革命的整个过程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后来又空扩充到其他行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在英国的带动下,法、德、美等国都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英国成为工业革命的故乡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确立① 圈地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② 争霸战争和殖民掠夺。

资本原始积累的扩大 ③ 奴隶贸易④ 海外贸易的迅速增长⑤ 发行国债、创立现代赋税制度除上述各项而外,英国资产阶级还通过发行国债、实行重税、增加间接税等办法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的后果:工业革命的后果:① 工业革命首先是一场生产力的全面革命,引起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 工业革命也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③ 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在英国得到确立④ 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后果,是形成了近代产业资产阶级和产生无产阶级及其对抗⑤大大改进了英国的国际地位⑥超出英国一国范围具有世界影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