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九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价格的自发调节可以实现供求平衡,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这种意义上说,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一种良好方式但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市场调节并不能实现供求平衡这种情况称为,市场失灵,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第一节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市场失灵产生于公共物品、外部性与垄断一、公共物品,跟公共物品相对的是私人物品我们现实经济中大部分物品和劳务都是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个人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排他性,指一旦一个人拥有了某种物品,就可以很容易地不让别人消费竞争性,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定量某种物品,就要减少别人的消费量私人物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决定了每个人只有通过购买才能消费某种物品,也就是消费者只有通过市场交易向生产者购买才能消费这种物品有市场交易就有价格在供求双方都满意的价格时,交易才会发生价格调节可以使供求平衡,这就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经济中还有另一种物品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
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指不能轻而易举地排斥某人消费某种物品非竞争性,指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消费者之间并不存在竞争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种不用购买就可以消费的行为称为搭便车搭便车,就是免费乘车,不花钱而进行享受公共物品可以搭便车,消费者要消费不必花钱购买公共物品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但是公共物品是一个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通过市场调节是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的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灵二、外部性,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负外部性,指一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当有负外部性存在时,市场调节的供求平衡并不是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在没有外部性的情况下,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市场交易行为实现自己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利益相等私人边际成本是个人生产或消费一单位物品增加的成本。
私人边际利益是个人生产或消费一单位物品增加的好处没有外部性时,,私人边际成本(生产者边际成本+消费者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生产者边际利益+消费者边际利益)=社会边际利益,在市场机制调节之下,,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所以,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利益,也就是说,当市场调节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供求平衡时,社会利益也最大化了但有负外部性时,社会边际成本中不仅包括私人边际成本,还包括污染的成本,即其他成本承担的边际成本这时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但私人边际利益与社会边际利益仍然相同所以,当私人边际成本=私人边际利益时:,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利益,这时,从私人角度看,市场调节是有利的,但从社会角度看,不是资源配置最优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当某项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好处时,这就产生了,正外部性,当有正外部性时,一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但社会边际利益(包括给第三方带来的好处)大于私人边际利益同样是,市场调节从私人来看资源配置最优,但从社会来看并不是资源配置最优,同样是市场失灵无论是正负外部性都会引起市场失灵三、垄断,垄断是对市场的控制,分为卖方垄断和买方垄断。
这两种垄断都会引起市场失灵可以对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两种市场结构下社会福利的损失来说明市场失灵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的存在引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政府的作用是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解决市场机制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市场机制解决公共物品与外部性的局限,有些公共物品和外部性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的,关键在于明晰产权有些公共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称为准公共物品或私人物品,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比如收费高速公路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共物品都可以变为私人物品纯公共物品还是要通过政府来提供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有些外部性问题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但并不是所有负外部性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这时需要政府出面解决负外部性问题垄断也不是由市场本身可以解决的,所以也有政府的干预二、政府的作用,市场经济中应该尽量利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如果政府能用市场方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就应该尽量用市场方法只有在市场无法解决或者不能用市场方法解决时,政府再用行政或立法方法来解决对于一些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来提供政府向公民征收税收,作为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资金政府为提供这些公共物品征收税收可以根据,支付能力论,与,受益论,支付能力论,是根据收入多少不同征税,收入高者多交,收入低者少交。
受益论,是根据从公共物品中得到好处的大小纳税,受益大者多交,受益少者少交无论根据哪种理论,收入高的人多交税都是应该的因为收入高的人不仅纳税能力强,而且从公共物品中受益也大有些公共物品可以变为私人物品,通过市场方式提供,这时政府就要把这种物品的供给交给市场政府解决外部性也可以使用立法或行政手段,或者采用经济或市场手段立法手段主要是通过制定一些法律、法规或一些标准,通过政府的强制力来实施经济手段就是征收污染税,也称庇古税庇古税就是对污染征收的税对有正外部性的物品则进行补贴运用以上两种方法都要由政府设立相应的机构,该机构的运行需要成本,这就是保护环境的管理成本但是机构也可能会出现管理不力、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经济学家在寻找一种市场经济的保护环境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可交易的排污证制度,可交易的排污证,是由环保部门确定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总体排污标准,然后向污染企业发放(或拍卖)排污证排污证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这种方法不仅降低了政府管理部门的排污成本,而且也减少了企业治理污染的成本垄断可以分为自然垄断和立法垄断政府对垄断的消除一般主要用三种方法:,价格管制,实施反托拉斯法,国有化,第三节 风险、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行为,一、不确定性与风险,不确定性,是指可能出现一种以上的情况,但我们并不知道会是哪一种的状态。
为了说明不确定性,我们使用了概率和风险这两个概念概率是0与1之间的某个数,它衡量某些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机会多少概率可以进行推测不确定性引起了风险如果一件事情未来的可能结果无法用概率表示,就是不确定性如果一个时间未来的可能结果可以用概率表示就是,风险,不同的人对风险的态度不同,可以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厌恶型和风险中性型经济学中假设人都是厌恶风险的保险业的产生正是为了回避风险的保险业能存在首先在于人们厌恶风险的本性,保险业为人们回避风险服务保险业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风险有概率,可以通过保险来分摊风险二、信息不对称下的道德危险与逆向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是不对称的一般是卖者拥有的信息多,买者拥有的信息少信息不对称,就是双方拥有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不相同经济学家把信息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信息,一种是私人信息在市场交易中,一方只有公开信息,而另一方既有公开信息又有私人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发生道德危险道德危险,就是拥有信息多的一方以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侵犯拥有信息少的一方的利益,实现自己利益的可能性信息不对称之下产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指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拥有信息少的一方作出不利于另一方的选择。
三、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行为,市场机制本身完全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中心是如何得到私人信息私人信息是要付出代价才能得到如果获得这种信息得到的收益大于成本,那么缺少信息的一方就会去寻找私人信息这时不对称信息市场上的交易行为就可以正常进行了主要是要善于从反映信息的各种信号中,找出能反映真实私人信息的信号发现能反映真实私人信息的信号有时是一件专业性的工作,考虑到成本问题,需要专门从事这种搜集信息、分析信号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