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年专硕入学考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3.14KB
约21页
文档ID:14159219
2011年专硕入学考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_第1页
1/21

12011 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一、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综合》是 2011 年应用心理硕士(MAP)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培养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以解决都市压力、公共安全、灾害救助、危机防御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三、考试内容第一章 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学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3(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4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5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6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选择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理解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7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8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94. .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10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11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12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物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3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3.能力、才能与天才(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14(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15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参考书目:《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 . 彭聃龄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 .叶奕乾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心理学与生活(16 版) 》 .格里格,津巴多 著. 王垒,王甦等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第二章 心理测量学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一) 心理测量的基础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二)经典测量理论1.经典测量理论模型2.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

16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信度和效度的关系3.心理测量的误差测量误差的定义;测量误差的来源及控制;测量误差的估计4.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难度;区分度;项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三)项目反应理论1.单维性假设与项目特征曲线2.单参数模型、双参数模型和三参数模型3.项目信息函数与测验信息函数(四)概化理论1.方差分量的估计2.概化系数与可靠性指数3.G 研究与 D 研究二、心理测验及其应用(一)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1.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2.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3.题目编制技术4.测验标准化5.测验等值技术17(二)心理测验的施测1.测验的设计2.施测的程序和步骤(三)测验常模1.常模与常模团体2.分数转换与合成3.常模的编制4.几种常用的常模(四)标准参照测验1.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2.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3.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4.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五)常用心理测验1.成就测验2.智力测验3.能力倾向测验4.特殊能力测验5.创造力测验6.人格测验7.态度测验8.兴趣测验189.心理健康量表10.发育量表(六)心理测验的应用参考书目:《心理测验:原理和应用》 .凯温-墨菲,查尔斯-大卫夏弗 著. 张娜等 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崎等 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心理测量》 .郑日昌 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第三章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一、描述统计(一)统计图表1.统计图2.统计表(二)集中量数1.算术平均数2.中数3.众数(三)差异量数1.离差与平均差2.方差与标准差193.变异系数(四)相对量数1.百分位数2.百分等级3.标准分数(五)相关量数1.积差相关 2.等级相关 3.肯德尔等级相关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5.φ 相关二、推断统计(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1.概率2.正态分布3.二项分布4. t 分布5. F 分布6.样本平均数分布7.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二)参数估计20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三)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原理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4.方差齐性的检验5.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四)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4.协方差分析5.多因素方差分析6.事后检验(五)统计功效与效果量(六)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检验及应用2.可化为一元线性回归的曲线方程(七)卡方检验1.拟合度检验212.独立性检验(八)非参数检验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2.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九)多元统计分析初步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主成分分析3.因素分析参考书目:《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徐建平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心理与行为科学统计》 .甘怡群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行为科学统计》 . Frederick J. Gravetter,Larry B. Wallnau 著. 王爱民,李悦 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第四章 实验心理学一、 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实验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三)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221. 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2. 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3. 实验设计与实施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5. 研究报告的撰写二、心理学实验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二)心理学实验与理论1. 实验范式2. 实验逻辑3. 实验与理论的关系(三)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1. 自变量的种类与控制2. 因变量的种类与控制3. 额外变量及其控制(四) 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232.前实验设计与事后设计3.准实验设计4.真实验设计(五) 实验研究的效度1.内部效度2.外部效度3.构思效度4.统计结论效度三、反应时法(一)反应时概述1. 反应时的含义2. 反应时的种类(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2.机体因素(三) 反应时技术1.减法反应时技术242.加法反应时技术3.开窗技术4.内隐联想测验四、心理物理学方法(一)阈限的测量1.极限法2.平均差误法3.恒定刺激法及其变式(二)心理量表法1.量表的类型2.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3.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4.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三) 信号检测论1.信号检测论的由来2.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3.辨别力指数 d’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254.信号检测论的应用五、主要的心理学实验(一)听觉实验1.听觉现象的测定声音的心理特性;声音的掩蔽;听觉疲劳与适应。

2.声音的空间定位实验声音方向定位线索;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3.语音知觉实验 语音及其声学特点;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二) 视觉实验1 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视敏度的测定;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2.颜色视觉视觉的颜色现象实验;颜色的知觉现象实验三)知觉实验1.知觉组织的实验研究2.知觉恒常性的实验研究26经验和知觉恒常性实验;大小恒常性实验;形状恒常性实验3.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空间知觉实验;运动知觉实验4.知觉与觉察实验无觉察知觉的测定;盲视的实验四)学习实验1.条件性学习实验2.认知性学习实验(五)记忆实验1.感觉记忆实验2.短时记忆实验3.长时记忆实验4.工作记忆实验5.内隐记忆实验6.前瞻记忆实验7.错误记忆实验8.定向遗忘实验279.提取诱发遗忘实验(六)情绪实验1.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2.面部表情的测量3.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七)注意实验1.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2.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3.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4.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5.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6.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八)常用心理实验技术1.眼动技术2.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E。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