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the technology standard of forest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LYJ127-91编制部门:黑龙江省林业工程勘察设计标准化研究所批准部门:林业部施行日期:1992年7月1日主要起草人:崔安忠 孙振昆 何悟非第一章总则第条森林防火工程是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重要物质条件为了提高森林防火的工程质量,加快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特制定本标准第条森林防火工程主要包括:了望、阻隔、预测预报、通信、道路、检查站(哨)、防火机场、防火站等工程第条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森林防火工程建设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工程项目的选定应从实际需要出发,技术措施科学、经济、适用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为依据;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改善森林环境,发展林业为目的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第条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应以国家森林火险区划为依据,在工程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第条 防火机场工程,按国家林业部颁发的《护林防火机场工程技术标准》(LYJ116-87)执行。
第条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除按本“标准”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国家其它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第二章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第条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即编制林区的森林防火工程整体建设方案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是实施林区防火工程建设的依据,一切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均应在森林防火工程整体建设方案的基础上止进行第条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的对象为县、林业局、国营林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区划单元为林班、施业区、或经营区、自然沟系等第条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1.布设了望塔(台)(位置、结构),.2.规划林火阻隔网络;3.选定林火气象预测预报站(点);4.选定防火通信类型与通信网(站);5.规划防火道路;6.选定防火机场和直升飞机加油站、机降点;7.选定防火站和防火检查站(哨)位置;8.规划防火用各类建筑工程〔包括办公室.、宿舍、站房、车库、仓(油)库等〕的建设规模、结构和工程数量等第条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工程布局必须合理,紧密关联的工程应保证防火工作迅速、准确、连贯正常地运行其它单项工程应相互协调,保证工程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以达到全面设防,积极消灭的目的第条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必须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本区的地形地势,气象,可燃物类型、分布,火源种类、频度,火灾发生率、燃烧率,交通条件和扑救能力等为基本依据第条 各种森林防火工程建设,必须以提高防火效率, 增强防火能力,有利于防火管理为准则。
第条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基本要求一、工程体系完整,布局严密,技术措施可靠,二、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重点突出三、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四.、全面设防,分区控制,科学治理,有利于防火灭火第条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应充分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和现有设施,新增设施应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第条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应充分考虑林区的其它经营活动及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以保持防火工程设施的相对稳定第条 森林火防工程建设规划,可与森林经理调查或森林经营方案的制定同时进行一般应在森林经理调查和森林经营方案的基础上编制森林防火工程整体建设方案第条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中的火险区划指标按国家火险区划际准规定执行第条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的规划期限一般分为5年和10年第条 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应提交防火工程建设方案(文字说明和图表等资料)第三章森林防火了望工程第一节 一般规定第条防火了望工程〔包括了望塔、台〕是森林防火的主要工程设施,林地连接成片、面积在5000公顷以上或不足5000公顷而实际需要的,均应建改防火了望工程第条 防火了望工程建设必须从全局出发,坚持工程建设的整体性和长期性,以提高工程效益,扩大了望视野,增强了望效果为目的。
对面积较大地形复杂、单点了望不能满足需要的地区,应组建了望网第3.1.3条 防火了望工程必须坚持科学性与实用性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工程设施应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第条 防火了望工程必须根据防护要求和地区条件,因地制宜地选定工程建设应效果好作用大、适应性强、便于施工安全可靠 第条 防火了望网(点)应有最佳的控制范围,对了望范围内的地形、地物和了望对象,应清晰可见第二节了望塔(台)位置选设第3.2.1条了望塔的位置应在这个整个布局的基础上进行选定,其选设条件:一、地势较高,最好是突起的山岗或高地;二、视野宽阔,通视条件好;三、不受其他干扰或自然灾害的危害;四、尽可能靠近居民村屯或生产场点和道路第条防火了望塔的设置密度,应根据地形地势,森林分布,观测方法和可见度等条件确定目视加简单仪器(望远镜)观测,一般了望半径10~20公里如采用较先进的仪器观测,观测半径应根据设备性能确定第条 防火了望塔之间的视线应相互交错衔接,其重复观测部分不小于1/3防火了望塔群体控制区内不应有盲区第条 防火了望塔的结构类型,一般应采用永久性钢结构或砖石结构第条防火了望塔的建造可根据条件选定方形桁架、角形桁架、或方(园)柱体、方(园,)锥体等形式。
升降系统一般应采用内阶梯式或自动升降式阶梯应以折升式为宜第条防火了望塔高度,一般应根据地势和林木生长高度及控制范围等条件确定平缓地区,塔上了望室必须高出周围最高树冠,高出部分不得小于2米丘陵山区塔的高度一般为10~26米突起的高山顶端,无视线障碍的地方,可不设塔架或塔身,只建了望室即可中、幼龄林了望塔的架设高度应按成熟林架设塔高度考虑第条防火了望塔应配有工作人员食宿室、仓库等设施食宿室和仓库等如与了望塔分建时,距离宜近不宜远,一般不应超过100米第条全方位观测的了望塔应尽量改在林地中心或控制区的中心单方位观测的了望塔应尽量避免逆光观测第条 大面积人工林或飞播林区,也应根据林木生长情况、林地自然环境和森林火险等级条件,有重点的建立地面了望网点第条防火了望塔应远离高压输电线路最短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00米第三节 工程标准第条 防火了望塔为钢结构的应由塔基、塔座、塔架、了望室、升降系统(阶梯或升降机)、配重系统、安全系统、避雷系统安全系统分组成,砖石结构的应由塔墓、塔身、了望室、上下系统(阶梯、阶梯平台、阶梯栏杆等)、安全系统(护栏、扶手等)、避雷系统等部分组成第条 塔基周围应保证有足够的覆盖土层。
塔基土或石层应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如遇土质不良,应握出特殊处理方案第条钢结构了望塔,必须结构合理,部件组合严密连接牢固可靠第条钢架塔身应采用定型分节、角钢接联接的装配方式,每节高度一般不大于4米第条 了望室应结构简单、体轻、坚固耐用.室壁宜采用钢架轻型墙板,四周通视室内净空不应越过2.2米;室内面积2~6平方米为宜第条 了望室的承载力每平方米不得小于150公斤第条 了望室外设有了望平台的,平台宽度不应小于0.8米,平台外缘应设有牢固的防护栏杆第条 了望塔升降系统,凡采用自动升降的,应配有电源或配重设施;采用阶梯式的,应分层次,一般层高不应大于4米阶梯宽度.钢结构不小于0.5米砖石结构不小于0.8米;梯节间应设有休息台阶梯应设有扶手栏杆第条钢结构的了望塔,应设有安全拉线安全拉线必需沿塔体对角设置,拉线仰角不得大于45拉线基础必须牢固.四角拉力必须相等 第条防火了望塔必须设有避雷装置避雷设备应技术可靠,安全适用接地电阻最大不得超过10欧姆,超过时应提出安全措施和补救方案 第条避雷装置的接地引线与避雷针之间必须紧密衔接,不允许有脱离断裂现象接地引线必须留有0.5米左右的余量第条 避雷接地装置,在地面应有明显标志,装置上部必须保持0.8~1.0米的覆盖土层, 覆土后的地表不得低于周围地面。
第四章林火阻隔工程第一节一般规定第条林火阻隔工程必须以防止和阻截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减少火灾损失、提高林区防火控制能力为目的 第条林火阻隔工程必须保护森林,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少占用林地面积,不降低林地质量 第条林火阻隔工程必须考虑林区地势、地物特点,充分利用河流、山脊、道路(公路、铁路)、沟壑等条件,实施综合性阻隔,确保工程效益 第条阻隔工程应具有效果好、作用大、工程量小、技资少、利用率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第条林火阻隔工程项目应根据植被类型、火险区等级、火灾危害程度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条件选定同时考虑可燃物类型∶气象、火源性质、扑救能力,以及火行为等因素第条林火阻隔工程必须相互衔接,组成完整的封闭式阻隔网络第条林火阻隔网设置密度应根据自然条件、火险区等级、经营强度和防火要求确定已开发和有条件的林区格网控制面积一般人工林为100~200公顷;次生林和原始林为3000~5000公顷第二节 阻隔工程分类第条 林火阻隔工程应按封闭式进行联网阻隔工程分类如下:林火阻隔工程分类表表序号类别内容1自然障碍阻隔河流、沟壑、岩石裸露地带、沙丘、水湿地、水冻区等2工程阻隔防火隔离带、防火沟、生土带、道路工程(公路、铁路)等3生物阻隔防火林带、农田、菜地等。
第条 分布在林区内宽度在10米以上的河流、沟壑、石滩、沙丘等都是林火蔓延的自然障碍,为充分发挥其阻隔作用,均应有目的地将其组进阻隔工程,但必须与其他阻隔工程紧密衔接第条 工程阻隔是根据防火需要,本着因害设防原则选定的防火工程设施工程项目必须以增强防火能力,提高防火效率为目标第条 生物阻隔是利用耐燃的密集林带进行林火阻隔,有条件的地方均应积极营造防火林带林内和林区边缘的农田、菜地也应充分利用第三节 防火隔离带(沟)与生土带第条 防火隔离带(沟)与生土带,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严格按规定标准进行设置对有特殊要求和不适于设防火隔离带(沟)的地段应选用其他相应有效措施第条 防火隔离带开设原则 一、对林火必须有控制和隔离作用. 二、尽量不破坏或少破坏森林原生植物群落,有利于林木生长和经营活动; 三、防火隔离带应尽量选设在山背、林地边缘、地类分界、道路两侧、居民村屯和生产点的周围; 四、地势平缓、地披物少,土质瘠薄的地带. 五、主防火隔离带走向应与防火期主导风向垂直,六、防火隔离带避免沿陡坡或峡谷穿行七、火源多、火险区等级高和林火易蔓延的地方.应适当加大防火隔离带密度第条 防火隔离带开设标准,应根据开设位置、作用和性质选定。
第条 防火隔离带的种类和标准一、国界防火隔离带:宽度50~100米二、林缘防火隔离带:宽度20~30米三.林内防火隔离带:. 宽度20~30米 四、道路两侧防火隔离带: 标准铁路:每侧宽度30~50米(距中心线) 森林铁路:每侧宽度20~30米(距中心线) 林区公路:每侧宽度8~10米(距中心线) 五、居民点防火隔离带(包括林场址、仓库、居民村(寨),野外生产作业点等) 宽度30~50米 六、人工幼林防火隔离带 宽度8~10米 第条 凡山口、沟谷风口地段防火隔离带,应根据现地条件适当加宽 第条 防火隔离带的开设应根据地形、植被和技术条件选定适宜方法一般可采用机械(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