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电影影评汉尼拔电影影评(一)电影《汉尼拔》中让我觉得最有趣的地方是赋予安东尼霍普金斯以中世纪图书馆馆员的身份,并有希望担任馆长一职,从而营造出阴森神秘的中古气氛不过音乐却用得漏出了马脚,巴赫的《戈德堡变奏》在里面像是个时代错误,为什么不用dufay{杜菲(guillaumedufay),14001474,法国人,尼德兰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写作世俗音乐,但他的声望主要来自于宗教音乐,包括弥撒和经文歌,并于创作和研究过程中创立了四部和声的写作技巧,为后来对位法的理论完善开辟了道路}的音乐呢?有朋友提到影片中引用的但丁十四行诗aciascum"almapresa,其实我早已觉得它很有意思了,关键在于它让我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个引申含义这首十四行诗是但丁最出名的早期作品,选自诗集《新生》(lavitanuova),这首作品的重要背景恰恰和电影主题相关除了但丁与俾德丽采之间的情事之外,诗人之心还隐藏着一个中世纪典故,诗人cabestain与领主之妻恋爱,领主便杀了诗人,把诗人的心烹给妻子吃,女人坦然食之道:我吃的是世上再金贵不过的东西了然后绝食而去德国人编写的象征辞典里,心,象征生命和灵魂,基督教时代成为信仰的象征,其被赋予浪漫色彩是中世纪后期的事儿了。
影片《汉尼拔》特地引用这首诗是为最后食人脑场景埋下伏笔,最后在美式厨房里上演的人脑大餐也正是一项古老的爱情祭祀仪式汉尼拔食仇人脑,是象征对主人公的精神恋爱这和但丁拿cabestain的典故来表达对俾德丽采的爱如出一辙从人心到人脑,大概是现代人重脑(理性)贬心(信仰)的产物不了解历史背景,就无法深层次理解其下所蕴涵的潜文化,从上足以证明多多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当然,历史的学习决不仅局限于历史教科书汉尼拔电影影评(二)二十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依然是烈焰滚滚的时候整个欧洲几乎都被这烈焰燃烧起来原本家境优越的英俊少年汉尼拔莱克特(加斯帕德尤里尔),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世界大战的突然爆发却将一切都无情地打破,并迫使莱克特一家流亡逃难来到了中欧小国立陶宛在逃亡途中,和千百个不幸的平民家庭一样--汉尼拔莱克特一家时刻都在遭受着无情的战争所带给他们的痛苦、别离甚至死亡十几岁的汉尼拔亲眼看着父母双亲在战火纷飞中惨死失去父母的爱护之后,可怜的小汉尼拔只能和姐姐相依为命但是,没过多久,惨痛的一幕再次上演--他再次亲眼目睹了亲人的生命被无情的剥夺--姐姐被饥饿难当的士兵们生吞活剥了幸存下来的汉尼拔因此遭受了致命的、甚至是贯彻一生的精神重创。
之后,流离失所的小汉尼拔被当作难民而被送往前苏联的孤儿院这段时间,他终于享受到了短暂的安稳随后,他又流亡到巴黎去寻找他的叔叔,但结果却有幸结识了他叔叔的遗孀--一位神秘的东方女人--紫夫人这个紫夫人对小汉尼拔呵护备至,却怎样也无法让他从战争给他心里和精神上留下的阴霾中走出来主演:影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大半个世纪之前,以那一场令整个世界都翻天覆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这样残酷的历史事实来营造一个令英俊少年汉尼拔最终从幸福之家走向疯狂噬血的地步,再合适不过了同在上个世纪发生的,安东尼霍普金斯塑造的堪称影坛经典的汉尼拔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一些人的梦魇但是现在,好莱坞再牛的化妆术想必也不可能再次让霍普金斯的老脸回复少年的青春模样于是,这次便有了在《漫长的婚约》里扮演痴情的逃兵丈夫的加斯帕德尤里尔饰演这个一步步走入杀戮世界的少年食人魔的机会尤里尔有着一副迷死众多女影迷的清纯外表很且,这个法国年轻人似乎也很会揣摩角色的精神状态,在表演过程中,很快便在与导演的沟通中碰撞出了激情的火花因此迅速地融入汉尼拔的变态精神世界当中及时收敛起少年的纯真、冷酷另类的杀气显露无疑,张弛有度地表现出少年汉尼拔被战争荼毒之后,精神逐渐扭曲的成长历程。
通过此片的出演,加斯帕德尤里尔的演技也增进不少,可谓是双赢传说,当年由于无知而错过与好莱坞两大影帝合作的绝佳机会(与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合演《盗火线》),而晚了尽十年时间在世界影坛出头的中国女星巩俐,近两年堪称再次崛起去年,凭借一部讲述日本艺妓故事的《艺妓回忆录》,迅速在世界影坛窜红并得到了强势的好莱坞电影界的极大认可其之后的国外片约亦接踵而至2006年暑期上映的《迈阿密风云》中,巩俐虽未在根本上逃脱好莱坞惯常的女性地位低微的电影定律但却凭借其在片中颇为强悍到位的出演,而受到了一致好评倘若托马斯哈里斯从此再不打算写个关于杀人狂汉尼拔再有个什么所谓继承人的故事,想必这部《少年汉尼拔》应该算是这个精彩的电影系列的终结篇了与前三部一样,《少年汉尼拔》也是由汤玛斯哈里斯先创作成小说再亲自改编成剧本当年的《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医生处理他心中完美的人体时,科学的冷静、疯狂的优雅让世人大开眼界;在随后的《汉尼拔》中,他虽已经显现出了老态龙钟的迹象,但其打开人头颅的高超手艺仍令女警察着迷不已;《红龙》中,人们又再次领略了在连环杀手和犯罪心理学两个领域都造诣颇深的他虽然,随后两部续集的成绩和口碑远不能达到第一部的高度,但只要史上最有魅力的变态杀手汉尼拔的故事还没讲完,好莱坞就不会放过任何榨取其商业价值的机会。
有老手哈里斯亲自执笔,再交由因《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而扬名国际的彼得韦伯执导,后者对电影语言成熟的操控能力让这部影片颇有盼头相信,这部汉尼拔新篇将再次激起人们对吃人医生的尖叫声汉尼拔电影影评(三)如果能够更多一点优雅,更少一点血腥,也许由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惊悚剧情片《汉尼拔》会更像是一部成功的艺术片不过,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如果没有血腥的暴力,《汉尼拔》将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同《沉默的羔羊》相比,《汉尼拔》的重点不在悬疑的设置上,而在斯黛琳和汉尼拔情感关系的安排上这是影片最有内涵的方面,其他人物不过是这两个人物情感之汤的调味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如果将此片列为情感片似乎更合适一些斯黛琳和汉尼拔一正一邪,但他们本质上,都具有宗教献身精神只不过,斯黛琳代表了新教的宽容、慈爱与拯救,汉尼拔却更多展现了西方宗教对恶的血腥的惩罚与毁灭汉尼拔那么喜欢吃人,为什么对斯黛琳下不了口?在《沉默的羔羊》中,这个医生就嘲笑斯黛琳是个鞋子露出寒酸气的并不高雅的女人在《汉尼拔》中,保罗也是用乡下女人的字眼侮辱斯黛琳但不一样的是,汉尼拔欣赏斯黛琳寒酸外相下高雅纯洁的灵魂,而保罗却正相反汉尼拔吃掉保罗的脑与他将帕齐刨心挖腹以及诱导维杰自割皮肉一样,因为他们贪婪、淫邪,这些都是罪孽。
看过美国电影《七宗罪》的人应该对此有更深的体会信仰上帝的,或者说,自认为了解上帝的人都以残暴的方式处死了罪孽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善与恶的认定在变化在中世纪,政教合一;在现代社会,政教分离,被认为罪孽的人,开始由政府制定的法律惩罚汉尼拔医生生错了时代,他应该回到中世纪去斯黛琳探员与汉尼拔医生的最大区别,在于她的宗教精神适合现代文明社会不过,如果汉尼拔医生真的回到中世纪,他倒不大可能任职于宗教裁判所,而更可能像布鲁诺一样被裁判所裁定为异端而被烧死因为汉尼拔医生不仅具有宗教献身精神,而且聪明机智,博学多识有这两点素质的人一般都喜欢反思现实社会的人生并且勇于叛逆再进一步说,汉尼拔医生还是个具有艺术天分的教授,他懂得绘画,善于欣赏音乐,即使在杀人时,他也能将自己陶醉在艺术的胜境里在《沉默的羔羊》中,他杀人时沉迷于《戈德堡变奏曲》的音乐旋律之中;在《汉尼拔》中,他杀人前给被害人津津讲解与被害人祖上有关的绘画这些都证明西方艺术对汉尼拔暴虐的杀戮不仅没有阻碍,而且具有某种促成作用生于1844年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就是个有知识、懂艺术的人,结果他疯了,汉尼拔不是布鲁诺、尼采那样深邃的思想家,但他观人于微,与后者近似。
影片的结尾最具艺术蕴含汉尼拔在飞机上与好奇的小女孩对话小女孩不吃机上提供的配餐,而对汉尼拔餐盒中保罗的脑组织感兴趣汉尼拔鼓励小女孩吃下去,从而将探索和叛逆的种子植入小女孩的心田汉尼拔的眼神里充满赞许、慈爱和期待最后,镜头将他的眼神定格为天空闪烁的星还记得康德的墓志铭吗?他说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思索越深,越有一种敬畏感:一个是头顶上的星空,一个是我心中的道德律影片对汉尼拔医生眼神的处理,说明医生的身上也拥有某些令人敬畏的东西如果我们熟悉西方神话,那么,不难联想到撒旦也曾在伊甸园教唆人类偷食禁果如今,汉尼拔医生在飞机上教小女孩吃人脑这些都是叛逆,也都是知识的开始在这个世界上,对于大多数敬畏天空的人来说,人生莫不如此汉尼拔和斯黛琳也一样,他们同样勇敢而敬畏清廉的精神所以,斯黛琳爱汉尼拔吗?或者,她愿意像浮士德博士一样,将灵魂交给魔鬼并和魔鬼遨游于宇宙之间吗?在影片中,斯黛琳没有,可是,在她的眼角里却浸满泪水veryok)我们因此可以说,斯黛琳和汉尼拔具有某种复杂的情感关系但若深究一步,未尝不可以说这两个人物只不过表现了西方人心灵的两个方面:善与恶,美与丑所令人憾恨的是,在西方文化中,真理更经常地掌握在看似丑恶的魔鬼手中。
看一看弥尔顿的《失乐园》,这一点不难理解无论在何处,真、善、美的统一总是一切人类的梦想与追求因此,象征美善的斯黛琳探员也就不可能不对举止优雅、内心深邃的汉尼拔医生抱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就这一点来说,影片不经意中蕴含了西方文化千百年来无法解决的一个内在矛盾尼采宣告上帝死了,企图以此化解皈依上帝与顺从魔鬼的矛盾上帝已经死了一百多年,但斯黛琳探员依然无法与魔鬼并肩揽腕看来尼采的计谋也不过是水上作画而已难怪有人说,现在的西方,连人也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