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幼儿音乐教育》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PPTX
1.01MB
约171页
文档ID:49501185
《幼儿音乐教育》_第1页
1/17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第一章 音乐与儿童音乐第一节 音 乐一、音乐的起源与发展起源:1.模仿说 2.游戏说 3.巫术说 4.表现说发展:原始社会——古代的音乐——近代的音乐——现代的音乐二、音乐的本质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创造音乐形象,表现感情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 音乐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反映,是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三、音乐的基本特征(一)材料的特殊性(二)流动性(三)情感性(四)表现性(五)不确定性四、音乐的功能(一)教育功能启迪智慧,诱发灵感潜移默化,陶冶情操(二)保健功能调节身心治疗疾病(三)娱乐功能第二节 儿童音乐学前儿童 音乐 儿 童 音 乐 儿童音乐是指儿童所从事 的音乐艺术活动,反映了 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 解、表现和创造以及他们 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 感特点: 愉悦性 感染性个体性二、儿童音乐的审美特征(一)形式美音色节奏旋律力度(二)内涵美直观稚拙幻想三、儿童音乐的类型特征(一)按照体裁分类儿童歌曲儿童器乐曲儿童歌舞剧交响童话(二)按照题材分类游戏题材生活题材童话题材大自然题材本章思考题一、儿童音乐具有哪些基本特点?二、儿童音乐的审美特性反映在哪些方面?三、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验谈谈对儿童音乐作品题材的认识。

第二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基本基本理论问题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二)为造就一代有艺术修养的高素质公民打基础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儿童个体发展(一)音乐教育与儿童的认知发展音乐教育与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音乐教育与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音乐教育与儿童想象、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二)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情感、意志发展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情感发展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斯特拉文斯基音乐教育与儿童的意志发展(三)音乐教育与儿童的个性发展能促进儿童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能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四)音乐教育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意识的培养儿童的交往观念和交往技能;培养儿童形成自律、责任感和自我激励的意识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取向一、以音乐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儿童早期的音乐启蒙即使可能的,也是必要的、重要的,其主要价值就是帮助和鼓励儿童的音乐体验,以发展儿童的音乐性向和能力以音乐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重视音乐的本体功能,把音乐作为传播、延续和发展人类音乐文化方式的最初阶段。

它旨在为音乐本身的内在价值及其音乐功能的实现打下基础二、以教育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观音乐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等智育功能,对培养和促进儿童智能发展大有裨益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负有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丰富儿童的审美情感,发展儿童的审美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使命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涵义一、如何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用音乐进行教育和教儿童音乐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一)形象性和感染性(二)趣味性和游戏性1.内容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2.形式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3.方法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三)技能型和综合性1.形式上的综合性2.过程上的综合性3.方法上的综合性本章思考题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作用是什么?二、以音乐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三、如何理解以教育本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观?四、简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第三章 儿童音乐教育的流 派及课程模式第一节 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种理论流派一、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和传播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 Jaques · Dalcroze,1865-1950)瑞士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二)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及方法1.“体态律动”强调从音乐入手,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 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

所采用的方法:(1)教师钢琴上的即兴演奏(2)儿童的律动语汇(3)教师促进学生将身体运动与声音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发展他们内部听觉和运动觉得能力、动觉的想象与记忆等三)适用于学前儿童的活动课例简析活动一:“有声和无声”、“大声和小声”、“相同和不同”——训练儿童集中注意力活动二:“集中注意看指挥”——训练儿童集中注意并迅速做出反应活动三:抚摸想象中的小狗和大马——充分发挥儿童想象力,把想象里和身体动作结合起来,表现他们想要表达的事物或情感活动四:学会互相倾听——体现了创造性与个性的培养,突出了对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二、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影响佐尔坦·柯达伊,(Kodaly, Zoltan, 1882-1967)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教学法创建于20世纪初,特别是从1925年以后,柯达伊开始密切关注青少年的音乐教育(二)教育体系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1、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引导儿童通过听、唱歌曲,体验、感受音乐,唤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儿童形成音乐的趣味和审美感2、以歌唱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3、以“儿童自然发展法”作为课程安排的主要依据所谓“儿童自然发展法”,即根据正常儿童在其成长的各个时期中的能力来编排课程的顺序。

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特点:(1)儿童的音域是有限的,一般不超过六度,而半音较难唱准;(2)下行音调比上行音调容易唱;(3)跳进比级进容易唱准;(4)五声音阶比七声音阶容易掌握;4、以首调唱名法、节奏唱名和柯尔文手势为基本教学工具节奏唱名:柯尔文手势图:5、创建自成特色的教材体系儿童所用的教材只能来自于三个方面:(1)真正的儿童游戏和儿歌(2)真正的民间音乐(3)优秀的创作音乐(由名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三)适合于学前儿童的活动课例简析活动一:歌唱游戏《找朋友》这则歌曲游戏集中的时间短,重复多,且采用游戏的方式能使幼儿感到愉快,在有简单设计和变化的游戏训练训练儿童的听觉和音色辨别能力活动二:感受固定拍与节奏此活动让儿童感受声音长短的区别活动三:“藏起来的歌曲”此活动培养儿童的默唱能力培养儿童有均匀的节拍感觉、稳定的速度和音高的保持等多种内心感觉活动四:即兴的旋律回声模仿这则活动的目的是给儿童创造一个适合的环境和方法,以唤起儿童对音乐的意识,诱发、开掘儿童与生俱来的创作潜能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传播和影响卡尔·奥尔夫(1895-1982)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戏剧家和儿童音乐教育家。

(二)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及特色1、“元素性”音乐教育——基本核心元素性音乐是综合的,包括元素性的节奏、元素性的作曲法、元素性的词曲关系,并且使用 元素性乐器——奥尔夫乐器2、节奏第一3、课程内容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声音造型4、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奥尔夫体系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创作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及范例帮助儿童集体创作、协助创作5、教材和教具代表性教材:5卷本《学校音乐》特殊的教学工具:奥尔夫乐器声势教学:例一:例二:(三)适合于学前儿童的节奏游戏活动简析活动一:翻卡片活动二:接龙游戏活动三:敲“门”活动四:即兴创作——“桥”四、铃木音乐教育体系(一)生平及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影响铃木镇一(1898-1998),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和音乐教育家(二)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和观点1.给儿童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2.激发儿童的兴趣3.提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练习4.注重倾听习惯和技能的培养5.提倡“教学六步”五、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体系(一)生平及其主要贡献卡巴列夫斯基(1904—1987)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

(二)《苏联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大纲》及其特点1.将“三个支柱”观点作为新大纲的基本要素2.把用音乐吸引孩子作为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问题3.利用音乐本身的特殊规律和特点作为教学原则之一4.注重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连续性六、综合音乐感教育体系综合音乐感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音乐教育流派“综合音乐感”即“综合音乐素质”,是对儿童进行音高、力度、音色、节奏、曲式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发掘儿童创造力的教学法,强调儿童为主体第二节 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种课程模式一、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模式目标模式的音乐教育课程是一种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基本原则,使整个教育过程都围绕目标标准进行选择、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教育模式二、儿童音乐教育的过程模式强调课程设计的中心环节是儿童,应以儿童为标准萨蒂斯·科尔曼是过程模式应用于儿童音乐教育的早期典范1.制作乐器2.节奏感的培养与即兴表演3.歌唱与声音控制4.创作三、儿童音乐教育的螺旋型模式布鲁纳认为,如果能够明确学科的基本结构,并进行适当的组织,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都能够理解复杂的概念在音乐中,音高、时值、力度和音色是基本的要素;在视觉艺术中基本要素是空间、光、色、线和组合,这两者最终的要素都是形式。

基于这些要素,按照概念复杂程度的不断增长形成课程的方法和教材,就能够实现理想的螺旋型课程结构布鲁纳的思想影响了美国绝大多数学科的课程设计,其中同样对音乐教育产生了影响曼哈顿维尔的音乐课程计划就是把对学科的认识过程设计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环”的系列每一个环中的学科结构不变,学生从最基础的环的内容开始,大部分学习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前面的问题引发出后面的问题,螺旋越向上,就能够越来越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整体的学科结构在为三至十二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的“综合音乐课程指南”中,音乐学科基本结构的六个组成方面是:音高、节奏、曲式、力度、音色、和声音型它与十六个发展水平阶段联系起来,成为音乐概念发展的立体螺旋形式第三节 儿童音乐教育理论及模式评述一、从儿童出发的音乐教育原则二、均衡而全面的音乐教育内容三、注重儿童主体感受和体验的音乐教育过程四、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启蒙者思考题一、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思想有哪些基本特点?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何启示?二、试以本章中所涉及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结合一个具体的教学实例,从活动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等方面加以评析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教育目标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一)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二)社会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要求(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特性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过程(一)筛选、整理目标(二)表述目标1.行为目标2.过程目标3.表现目标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结 构分析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纵向结构(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总目标(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年龄阶段目标(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单元目标(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目标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横向结构(一)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来分1、认知目标2、情感与态度目标3、操作技能目标(二)从音乐活动的不同内容来分(三)从儿童活动的互动对象来分第三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内容范围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总目标(一)歌唱认知目标——能记住歌曲名称;正确地感知、理解歌曲中歌词、曲调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并能用自然、美好的声音进行歌唱表现。

情感与态度目标——喜欢唱歌;积极地体验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以及追求用歌唱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快乐操作技能目标——掌握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歌唱技能,能够正确地咬字、吐字和呼吸;能较自然地运用声音表情和身体动作表情;能够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集体相协调(二)韵律活动认知目标——能够感知、理解韵律动作与音乐的 关系,尝试进行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