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工商政策与商品经济述略 商品经济有其自身开展规律,但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策对它有着很大影响两汉四百余年中,由于国家工商政策的递变,使商品经济经历了一个开展演变的过程这里拟就西汉前期、武帝至西汉末和东汉几个阶段,分别做些粗略阐述西汉建国之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为恢复消费,稳定统治秩序,“扫除烦苛,与民休息〞①当时,在认定工商与农皆“贫富之道莫之夺予〞的道理时,“无为而治〞被认为是最好的指导思想因此,西汉前期在改变“百业萧条〞场面的过程中,对工商业也采取了较为宽松、优惠的政策一)“弛商贾之律〞刘邦即位之初,曾公布“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的法令,并规定商人及其子孙不得“仕宦为吏〞但这个“贱商令〞,为时不长在惠帝、吕后当政时,以“天下初定〞为由,断然下诏“复弛商贾之律〞②这一政策不仅改变了商贾的某些社会地位,而且也为商贾经济力量的开展创造了条件——————————————————————————①(汉书)卷五(景帝纪)②(史记)卷三十(平准书)二)“弛山泽之禁〞,对山林川泽实行开放经营①汉高祖刘邦之时,已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听民自由开采吕后在位期间,虽然一度对盐铁私营有过“禁令〞,但文帝即位后,仍“纵民冶铁、煮盐〞,②继续放任私人对盐铁的产销。
当时“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③这种大规模的纵民冶煮,使工商主权力得到了很大开展三)“通关去塞〞,任民周流汉初,“除苛解娆,宽大爱人……通关去塞〞④为便利往返商旅,曾采取措施,“开关梁〞,疏通关塞至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又诏:“除关,无用传〞,⑤即取消进出关卡检查“符传〞的规定景帝时虽曾考虑到“七国新反〞,而“复置传〞,但关塞仍然开放,而且免征关税,以利商贾四)开放关市边塞开斥,与民无禁〞,⑥对关市实行开放政策,允许边关自由贸易当时“与匈奴和亲,通关市〞,和南越也有“关市〞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一度限制的主要是铁器,其他关市贸易照常进展通关市,不仅对周边少数民族贸易提供了条件,也有助于汉族商贾出关经商,加强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物资交流——————————————————①(汉书)卷四(文帝纪)②(盐铁论.错币)③(盐铁论.复古)④(汉书)卷四十九爰盎晁错传)⑤(汉书)卷四(文帝纪)⑥汉书)卷一百(叙传)史称:“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①西汉的统一,特别是当时的惠商政策,使商业获得了长足开展,出现了一派商品经济开展的繁荣景象。
首先一个表现是市场兴隆,商品种类很多司马迁说:当时的“通邑大都〞,有酒、醯酱、浆、马、牛、羊、彘、谷、薪稿、船、木、竹、轺车、牛车、漆器、铜器、素木铁器、僮、筋角、丹沙、帛絮细布、文采、榻布皮革、漆、蘖曲盐豉、鲐、觜、鲰、鲍、枣、栗、狐貂裘、羔羊裘、旃席、佗果菜等②此外,还有犀、玳瑁、珠玑、玉石等各种奢侈品和养生送终之具举凡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生活、消费资料在市场上几乎皆有不仅商品种类繁多,而且营业额也甚大,动辄以千数参与市场交易的人,既有普通百姓,也有行商、坐贾、中介商(节阻侩),还有不少贩运商、囤积商等市场吵吵嚷嚷,热闹非凡再一突出表现是商业城市繁荣在社会经济开展的根底上,全国形成了不少商业城市其中京师长安既是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全国的商业贸易中心其规模之大,超过罗马三倍以上全城共有12个门道,每个门道可包容4辆大车并行城内街道纵横交织,有八街、九陌之称人口达24万以上城内除宮殿区外,有商业区、手工业作坊等设有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③每个市有各种店铺,按商品种类排列,称为“列肆〞、“市肆〞或“市列〞史云:“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都,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④各个市场都设有“市长〞或“市令〞,负责“察商贾货财贸易之————————————————①(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③陈直:(三辅黄图校正),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④班固:西京赋)①协助市令、市长详细管理市政的有“市吏〞、“市椽〞、“市啬夫〞,他们分管登记市籍,征收商税,检查物价、度量衡,维持治安等除京师长安外,地区性的商业城市还有“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丘,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天下,皆为天下名都〞②如洛阳,居天下之中,“东贾齐鲁,南贾楚梁〞③临淄是东方的经济中心,齐地所产的鱼、盐、漆、帛,特别是丝织品通过此地畅销全国早在战国之时,就有人口10万户,“市租千金〞,④此时进一步得到开展商业城市的开展,为商贾追逐“货殖〞提供了良好的活动条件西汉前期涌现出了众多的富商大贾当时很多人亦工亦商,工商兼营他们靠经营冶铁、煮盐等,“财累万金〞如鲁人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齐之刁间,役使奴仆,“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起数千万〞⑤蜀的卓氏、程郑,南阳孔氏,也是由于“大鼓铸〞,又“通商贾之利〞,而富至巨万,腰缠万贯的此外,还有一批囤积商、贩运商和高利贷商人。
例如:宣曲任氏,在秦末群雄角逐之时,“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仓粟〞后来,“米石至万〞,“任氏以此起富〞,⑥靠屯积粮食,成为巨万富翁洛阳师史是个贩运商,他“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财富积累到七千万⑦无盐氏是一个“其息十倍〞、“富埒————————————————————①陈直:(三辅黄图校正),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②(盐铁论.通有)③(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④(汉书)卷三十八(高五王传)⑤(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关中〞①的高利贷商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重点介绍的巨富中,有产业家、商业家,也有子钱家这些富商大贾,俨然是商业资本的化身他们所获的利润相当丰厚,“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息二千,百万之家那么二十万〞②所谓“息〞,就是利润,“率〞即通常、一般之意,“岁万息二千〞,即非常之二的年利息假设有百万资本投入经营,那么每年可收利息二十万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西汉前期百万之家的商人很多,反映了当时商业资本的大量存在货币经济在西汉前期也相当活泼,金属货币使用的范围很广用于财政收入方面,除田租是征实物外,其他如算赋、口钱、更赋、訾算等几乎全是收敛铜钱;而用于财政支出方面,诸如军费、官俸等也主要是铜钱,恩赐那么多用黄金。
金属货币不仅广泛使用于国家财政收支,用于劳务报酬、公私借贷,而且更大量用于市场上的商品流通、商品计价在频繁的商品交换中,货币起了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由于商业货币经济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到了社会的各个侧面,经济构造、生活方式、传统观念等无不随着变化,而受冲击最大的是广阔农村这就是商人兼并农民严重,“背本趋末〞者多晁错说: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户,两个劳动力,耕田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夏秋冬,“四时之间,无日休息〞除去国家的赋敛开支,还要受商人的中间剥削,使得他们只好“卖田宅,鬻子孙〞,到处流亡③又由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以,当时“背本趋末,浮食者众〞④他们或为了生存,或为了求利,纷纷弃农经商,分开农业消费第一线小农的分化破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赋役来源和社会秩序,故贾谊提出要“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但并未收到应有效果由此可见,西汉前期社会经济一度富庶的表现,掩盖了严重的社会问题——————————————①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③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汉武帝即位后,面临着复杂的民族矛盾和社会问题,“黄老之学〞已难于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了当时,“征伐四夷,国用缺乏〞,长期的战争,加之自然灾害,使国家财政陷于极端窘困地步。
所谓“赋税既竭,缺乏以奉战士〞,“县官大空〞,“无以尽赡〞但另一方面,那么“商贾滋众〞,富商大贾的权力恶性膨胀他们或“积贮倍息〞,“以利相倾〞;或“乘上所急,所卖必倍〞;或“财累万金〞,“不佐国家之急〞他们不仅掌握了相当一局部的经济命脉,甚至俨然成了一股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社会权力因此,汉武帝为了从财政上支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稳固与开展,对当时的工商业部门,尤其是富商大贾采取了限制、打击政策一)盐铁、酒类专卖过去对盐铁实行包商制,听任民间开发,实际上多为豪商大家所经营从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场,便调整政策,由私营改为官营当时规定:“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并“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①在大司农下设盐铁官,由国家直接经办盐铁和产品的运销,以————————————————①(史记)卷三十(平准书)保证盐铁官营政策的贯彻执行武帝天汉三年(前98年),又“初榷酒酤〞,①由政府实行酒类官酿、专卖这些官营政策的实行,根本上到达了既“排富商大贾〞,又收“盐铁之利〞的目的二)算缗、告缗所谓“算缗〞,实际上是对工商主所征课的一种特殊性税收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的算缗令规定:“诸贾人末作贳贷买卖,居邑贮积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
〞此外,商贾的轺车、船只得加倍出算假如“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有能告得,以其半畀之〞②但这道算缗令下达后,大工商主和豪富们并未听令守法,他们“皆争匿财〞,“终莫分财佐县官〞③,对政府政策采取了公开对抗的态度于是汉武帝在元狩六年(前117年),又公布“告缗令〞,由杨可主持其事史载:“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氐皆遇告〞“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也如之〞使得中产以上商贾大都破产,而政府却充实了财政,“用益饶矣〞④(三)收归铸币权汉初“纵民〞自由铸造货币,由于豪商富民操纵了铸币权,币质差,币制乱汉武帝为打击富商、控制货币,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更请诸郡铸五铢钱〞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⑤这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摧浮淫并兼之徒〞,但同时也为了有效地控制金融市场,增加财政收入——————————————①汉书卷六(武帝纪)②(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⑤(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四)均输、平准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桑弘羊“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
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大农诸官笼天下货物,贵那么卖之,贱那么买之〞①这一政策,实际上是将政府所需和控制的物品,从社会流通过程中划分出来掌握在国家手中,使政府既可控制从中央到地方的物资和运输,又可随时调节和平抑市场物价,将工商业纳入国家经济的轨道使“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②堵塞了他们从商品流通过程中牟取暴利的渠道汉武帝时期的上述政策和西汉前期迥然不同这种强化官营,限制、打击私商的工商政策,使汉初以来腾跃开展的商品经济,落入到了一个间歇期富商大贾和商业资本一度明显衰退这时富商大贾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不仅剥夺了他们“为吏〞之权,而且“发天下七科谪〞,③将商贾谪发充边在经济上,富商大贾的资本被剥夺,所谓“笼天下盐铁之利,以排富商大贾〞④于算缗告缗运动中,他们拥有的訾财、奴婢、田宅等被政府没收而破产,商贾牟利的渠道被杜绝了当时,将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大工商业收归官营,由政府控制消费和销售,私人工商业的经济根基被挖掉这必然影响到商品经济的开展至于官府工商业的情况,史称:“内修桓管之术,总一盐铁,通山川之利而万物殖〞⑤“尽笼天下之货物〞,“民不益赋,而天————————————①(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
②同上③汉书)卷六?武帝纪?④盐铁沦.轻重)下用饶〞①说明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