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吉思汗三道著名遗嘱谁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2.97KB
约12页
文档ID:39568404
成吉思汗三道著名遗嘱谁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_第1页
1/12

成吉思汗三道著名遗嘱: 谁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成吉思汗三道著名遗嘱:谁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导读: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七八百年来,中外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名人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这位伟大人物第一道遗嘱公元 1219 年, 成吉思汗因花剌子模帝国 (乌孜别克撤马尔罕 )一再挑衅,连续杀掉了他所派的一百名商队人员及多名使者,非常愤怒,决定亲自出征此时, 成吉思汗早已统一了蒙古, 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并沉重地打击了西夏与金国,夺取了金国的中都(北京),但这一次却是他发动的第一次西征 所以, 成吉思汗此次出征,带有很大的风险,妃子也遂向成吉思汗进奏:“大汗您,越高山,渡大河,长途远征,只想平定诸国但有生之物皆无常, 一旦您大树般的身体突然倾倒,您那织麻般团结起来的百姓,交给谁掌管 ?一旦您柱石般的身体突然倾倒,您那雀群般的百姓, 交给谁掌管 ?您所生的杰出的四子中, 您托付给谁 ?这事该让诸子、诸弟、众多下民、后妃们知道谨奏告所思及之言,请大汗降旨成吉思汗一听, 觉得有道理 继承人的事关系着整个蒙古汗国的前途,确实应该有所交代于是,成吉思汗降旨说:“也遂虽是妃子,但她说的话很对。

弟弟们、儿子们,孛斡儿出和木合黎,你们谁也没有提出过这样的话而朕因为不是继承祖先的汗位, (是自己打的天下, )竟没有想到 (确定继承人 )朕还没有遭遇到死亡,竟忘了老死这个事 儿子们之中,拙赤你是长子, 你怎么说 ?你说吧 ”(《蒙古秘史》第 254节) 这便是第一道遗嘱最初的源头成吉思汗有 39 名后妃,地位最尊贵的是他的结发妻子――大皇后孛儿台旭真孛儿台旭真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拙赤、次子察合台、三儿子窝阔台和幼子拖雷, 他们都在蒙古帝国中担任要职,均带领着相当数目的蒙古骑兵, 并在四处征战中树立了权威、 增强了实力 “成吉思汗替他们各自选择了一项特殊的职务他命长子拙赤掌狩猎, 这是蒙古人的重要游乐,很受他们的重视次子察合台掌札撒和法律,既管它的实施,又管对那些犯法者的惩处 窝阔台他选择来负责智力、谋略的事,治理朝政他提拔拖雷负责军队的组织和指挥,及兵马的装备” (《史集》 )可以说,成吉思汗的这四个儿子分管了蒙古汗国的礼乐、司法、朝政、军事四方面的大权尽管蒙古汗国没有立嫡长子为太子的传统,但四兄弟当中, 拙赤毕竟年长并功绩卓著,所以,成吉思汗首先询问他的意见然而,拙赤还未回答,察合台抢先大声嚷嚷起来: “父汗让拙赤说话,莫不是要传位给他 ?我们怎能让这蔑儿乞惕野种管治 ?”察合台称自己的兄长为“蔑儿乞惕野种” ,这句话如针尖一般刺激了拙赤。

原来,拙赤的出身一直很有争议当年,铁木真 (成吉思汗的本名 )的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孛儿台旭真被蔑儿乞惕人俘虏,并被收娶为别人的妻子 数月后,铁木真借助札木合、王汗的大军消灭了蔑儿乞惕部,孛儿台旭真得以返回成吉思汗身边而拙赤本人,就是孛儿台旭真在返回的归途中所生 因为时间的凑巧,正好是九个月的时间, 拙赤究竟是孛儿台旭真在被俘前所怀还是被俘后怀上的,一直众说纷纭 这关系着拙赤是不是成吉思汗儿子的重要问题尽管成吉思汗对待拙赤和对待其他三个儿子没有任何差别,但无论拙赤本人,还是另外三个儿子,都免不了有自己的想法拙赤也是个血性的蒙古汉子,怎受得了察合台这样当众的侮辱,站起来就揪住察合台的衣领,说: “我从来没有听到父汗有对我另眼相看的话,你怎么能把我当成外人 ?你有什么本领胜得过我 ?你只不过脾气暴躁而已接着,拙赤提出了挑战: “我同你比赛远射,如果我败给你,我就割断拇指扔掉 !我与你比赛摔跤,如果我败给你,我就倒在地上永不起来 !”说到这儿,拙赤向成吉思汗请示: “儿臣愿听父汗圣裁两人就这么僵持着成吉思汗却没有马上表态旁边的阔阔搠思出面劝说, 他虽然表面上指责察合台鲁莽,不可以这样责怪热爱你的母亲, 令她伤心。

但暗中却点出拙赤并非成吉思汗之子阔阔搠思是成吉思汗的老部下,但现在正受命辅助察合台成吉思汗这才说道:“怎么可以这样说拙赤呢?拙赤不是朕的长子吗?以后不许说这样的话 !”察合台听父汗说话了, 不再揪扯,转而笑着说道: “拙赤的气力、本领,就不用说了父汗的长子,是拙赤和我两人我们愿意一起为父汗效力谁如果躲避,大家一起把他劈了谁如果落后,大家一起砍断他的脚后跟他虽是这么说,但还是暗中下套,不愿意拙赤成为新汗王,于是提议: “窝阔台敦厚谨慎,我们大家都推举他吧让他在父汗的身边,接受继位者的教育 ”成吉思汗的儿子们当中,察合台与窝阔台之间有着亲密的情谊窝阔台本人,则以公正、坚强、宽宏大量、聪明能干而著称成吉思汗要为帝国确立新的元首,其基本原则就是从诸子中挑选最贤能者他认为窝阔台确实是合适的人选,但仍然不急于表态, 他问拙赤: “你是什么态度 ?”这种情况下,即便拙赤不服气,又怎能再为自己说什么话呢,只好回答: “察合台已经说了 我和察合台二人,愿意一起效力,共同推举窝阔台 ”接下来,成吉思汗问窝阔台: “你是什么意见 ?”窝阔台自然非常高兴,说:“父汗降恩让我说话,我能说什么呢?我能说自己不行吗 ?今后我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吧!”成吉思汗对窝阔台的表态很满意,点头说:“窝阔台,你的话正合我的心意。

然后,他将目光转向小儿子拖雷,问拖雷有什么意见拖雷毫不迟疑地回答: “我愿辅佐父汗指定的继位者我会在他的身边,把他忘记的事告诉他,在他睡着的时候叫醒他我愿做应声的伴从,做策马的长鞭愿为他长途远征,愿为他短兵搏战!”成吉思汗发出爽朗的笑声: “说得好 !”于是郑重地降旨:合撒儿的子孙让一个人 (继承)掌管,阿勒赤歹、斡惕赤斤、别勒古台的子孙都让一个人 (继承)掌管,朕的子孙也让一个人(继承)掌管大家如果不违背朕的旨意,不毁掉朕的旨意,你们就不会有过错,不会有失误 (《蒙古秘史》第 255 节) 就这样,成吉思汗把继承人拟定为窝阔台成吉思汗在立下这些遗嘱后, 就开始了第一次西征 在其强大的攻势下,花剌子模被征服了公元 1227 年,成吉思汗终于在征伐的途中病倒一天晚上,他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据此,他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派人将驻兵于附近的儿子窝阔台与拖雷召到身边,郑重地立下临终遗嘱:“吾儿,父殆至寿终矣赖长生天之助力,吾已为汝等建此大帝国自国之中央达于四方边极之地,皆有一年行程设若汝等欲保其不致分解,则必同心御敌, 一意为汝等之友朋增加富贵汝等中应有一人承大位吾死后,汝等应奉窝阔台为主,不得违我遗命。

察合台不在侧,应使其勿生乱心 ”(勒内?格鲁塞: 《成吉思汗》 ) 此时,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中,拙赤已去世,窝阔台最大的威胁者消失了察合台一直拥护窝阔台,成吉思汗死后仍然如此拖雷本人也多次强调自己对窝阔台的拥护所以,窝阔台的继位似乎是毫无悬念的但是,按照游牧民族“幼子守产”的习惯法,在成吉思汗逝世后,小儿子拖雷实际上继承了成吉思汗本人所统领的诸部及大部分军队就以漠北 12.9万的漠北自由民骑士为例, 成吉思汗诸子诸弟共分得2.8万,其余的10.1 万人都属于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死后则全部属于拖雷这便意味着, 虽然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窝阔台将成为整个帝国的汗王,但其本人实力却远低于弟弟拖雷这一看似矛盾的处理,体现了成吉思汗的另一观念,即:他认为汗位是属于整个黄金家族的, 而不只属于自己所以,在自己的财产继承上,他遵循“幼子守产”的习惯法但在汗位的继承上,他不愿意以“幼子守产”的方式进行,而采取以贤能而定的方法如此处理,在成吉思汗看来,就是将公与私分别按各自的原则处理,是最妥当的第二道遗嘱成吉思汗一生发动的最后战争,就是对西夏的战争 当时他已生病,但仍然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定要攻下西夏成吉思汗于 1225 年冬天开始做出征西夏的准备,1226 年秋天率大军出征,在途经阿儿不合地区的时候,时间已到了冬天。

有一天,成吉思汗所骑红沙马突然受到一群野马的惊扰,将成吉思汗摔了下去成吉思汗被摔得很重, 他的儿子及部属们建议回师,等成吉思汗身体好了,再去征讨但成吉思汗不同意,说:“如果我们这样回去,唐兀(即西夏 )百姓会认为我们胆怯 我们先派使者去,看他们有何话说这其实是西夏免除兵祸的一个好机会按照成吉思汗的命令,使者责备西夏国王不仅不履行诺言发兵,而且恶言挖苦,如今蒙古大军要和他们算账西夏国王听了,有所畏惧,说: “我没有说过挖苦的话 ”但他的掌权大臣阿沙 ?敢不又冒了出来, 挑衅地说: “我是说了挖苦的话,你们又能怎么样?若想与我厮杀,就到贺兰山来战要想得到金银缎匹,就到我们西凉来取!”说完,就把使者打发回去成吉思汗听了使者的汇报,觉得受了侮辱,说:“他们竟敢说这样的大话,我们还怎么能回去呢 ?哪怕是死,也要攻打他 !”马上降旨:“把勇猛敢战、有地位的唐兀人杀掉!战士们可以各取其擒获的唐兀人 ”紧接着,成吉思汗扶病率军进发,直攻西夏,势如破竹,将驻扎在阿拉善的阿沙 ?敢不击败,并俘获了这位屡次挑衅的西夏大臣,使其沦为奴隶大军继续进发,攻陷西夏重镇西凉府西夏国王献宗惊忧而死,其侄南平王即位,是为西夏末帝。

当年十一月,蒙古大军已夺取灵州,进围西夏首都兴庆府被围半年后,兴庆府粮尽援绝,西夏末帝被迫遣使乞降而在这个时候,成吉思汗的病情也加重了,天气炎热,他不得不到六盘山避暑眼见着自己将一病不起, 这都是不忠的西夏人导致的 成吉思汗愤恨不已,他决心要把出尔反尔的西夏消灭干净,杀死!而他本人却不能亲手做到了所以,他留下了第二道遗嘱:一方面令部属隐瞒自己的死讯,使西夏人不再改变投降的主意,使其国王亲自来到蒙古大军的营帐,另一方面,他又密令,要将唐兀人,自父母及其子孙,全部斩尽杀绝,作为他遗体前的祭品1227 年 8 月 18 日,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终年 66岁成吉思汗的部下严格执行他的遗嘱,秘不发丧,等西夏最后一个皇帝来到大汗帐篷外行礼时, 以为成吉思汗只是生了病不能见他三天后,西夏末帝被杀蒙古大军进入兴庆府(即今宁夏银川 )后,大肆屠杀在成吉思汗的第二道遗嘱下,西夏被灭,从此再未复苏第三道遗嘱《元史》卷一中记载了成吉思汗的第三道遗嘱:成吉思汗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 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言讫而崩,寿六十六,葬起辇谷成吉思汗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恢弘事业他令人惊奇地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竟如此清晰地说出一个关系着蒙古、金、南宋三个大国的生死存亡的作战方略 这一道最后遗嘱是非常完备的,其主要策略是避实击虚、以逸待劳、联宋灭金,而隐含的策略还有假道灭虢,即先借宋朝的道路灭掉金国,然后返回头来再灭宋不仅如此,成吉思汗还非常具体地指出了出兵的路线,并按照南宋与金国的关系, 指出方案可以实施的现实依据金国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崛起于黑龙江流域,曾一度辉煌,灭辽国、灭北宋, 同时也迫使蒙古各部落向其称臣,接受其苛刻的领导与无情的摧残 成吉思汗的祖先就曾被金人所杀,所以与金国有不共戴天的世仇西夏被灭后,金国感受到强大的压力, 于是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在金国使节面前使了一个障眼法,对群臣说: “朕自去冬五星聚时,已尝许不杀掠,遽忘下诏耶今可布告中外,令彼行人亦知朕意 ”就是说,让金国知道,他蒙古大军将不再杀掠,以此来麻痹金国而事实上,成吉思汗将金国所献的珠宝分赠于将领的同时,又对将领们说: “他们杀死了我们的祖先,应该把他们的男子做我们的仆役,把他们的女子做我们的侍女。

由此可见,成吉思汗已下决心灭掉金国 深思熟虑之后, 成吉思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已经成熟的计划告诉了他的儿子及亲信这便是成吉思汗第三道遗嘱的主要前因至于此遗嘱的成果, 则出现在窝阔台继位后 蒙古大军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志, 发动了对金国空前强大的攻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