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挂线疗法,,目的及适应症,目的:掌握中医挂线疗法的操作方法及适应范围适用范围:内口明确的肛瘘患者,应用解剖,肛门内括约肌:内括约肌是直肠环肌在下端的增厚部分,围绕肛管的上部,是不随意肌,有协助排便功能 肛门外括约肌:分皮下部、浅部、深部,受脊髓神经支配,为随意肌皮下部在肛缘皮下,是环形肌束,围绕肛管下部,位于内括约肌的外下方,两者之间形成一环形的沟,称为括约肌间沟浅部在皮下部与深部之间,其肌纤维起源于尾骨,向前延伸到肛管后缘附近,分为两束,于肛门内括约肌平面呈弧形绕过肛管两侧,至肛管前又合二为一,止于会阴中心腱深部位于浅部的上外侧,为环形肌束,后半部与耻骨直肠肌相融合,前方纤维交叉附于对侧坐骨结节 肛提肌:起于骨盆的前壁和侧壁,分耻骨直肠肌、耻骨尾骨肌和髂骨尾骨肌三部分耻骨直肠肌和外括约肌深、浅二部及肛门内括约肌组成一肌环,称为肛管直肠环手术时切断该环将引起肛门失禁肛门直肠的括约肌,操作准备,主要材料:探针、橡皮筋、7号丝线、刮匙及止血钳等,操作步骤,取侧卧位,屈曲两腿,病侧在下操作步骤,局部消毒,腰俞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操作步骤,先在球头银丝探针尾端缚扎一橡皮筋,再将探针头从瘘管外口轻轻向内探入,在肛管齿线附近找到内口。
然后,将示指伸入肛管,检查探针球头,并将探针弯曲,从肛门口拉出应注意在插入探针时不能使用暴力,以免造成假道 将探针从瘘管内口完全拉出,使橡皮筋经过瘘管外口进入瘘管 提起橡皮筋,切开瘘管内外口之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拉紧橡皮筋,紧贴皮下切口用止血钳夹住;在止血钳下方用粗丝线收紧橡皮筋,并以双重线结扎之然后在结扎线外1.5cm处剪去多余的橡皮筋,松开止血钳,用红油膏纱布条嵌入伤口压迫止血,外垫纱布、宽胶布固定,,禁忌症,肛周皮肤病患者 瘘管仍酿脓者严重的肺结核,梅毒患者或极度虚弱者,注意事项,术后须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润下剂 每日便后用中药坐浴、换药,如有局部感染,给以清热解毒药物内服 一般挂线后,橡皮筋在7天左右可以脱落,如结扎橡皮筋较松,需要再紧一次 伤口应从基底部开始生长,防止表面过早粘连封口 管道切开后,改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至收口 肛瘘在切开或挂线后,可有少量脓水流出,四周肿胀逐渐消散,如仍有较多脓水,肿硬不消者,应检查有无支管或残留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