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本章内容——导论封闭条件下的两要素模型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检验Eli F. Heckscher(1879-1952)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9)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 学家,并以《贸易理论》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是当代 瑞典学派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人物1977年俄林获诺 贝尔经济学奖1917-1919进入斯德哥尔摩商学院学习 ,师从赫克歇尔曾任丹麦哥本哈根经济学教授、斯 德哥尔摩商学院教授其主要经济论著有《贸易理论 》(1924)、《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1925)、《 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货币政策与公 共工程:解决失业的工具》(1934)、《国际经济重 键》(1936)、《资金市场与利率政策》(1941)、 《经济活动的国际布局(论文集)》(1977)等此 外,俄林还以专家的身份为联合国、国际联盟等国际 组织装撰写研究报告,主要有1931年的《世界经济萧 条的进程与阶段》,1955年的《欧洲经济合作社会观 》1969-1975年俄林担任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 俄林在经济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提出的生产要素禀 赋论,这一学说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并 使他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俄 林的古典研究《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使他被认 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 Bertil Ohlin (1899~1979) H—O模型与李嘉图模型存在两个基本的不同点第 一是假设在劳动之外,存在第二种生产要素,资本 第二点区别是假设两个国家生产的技术系数完全 相同 •The citizens of the two trading countries have the same needs.•The major factors of production, namely labor and capital, are not available in the same proportion in both countries. •The two goods produced either require relatively more capital or relatively more labor. •Labor and capital do not mov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re are no costs associated with transporting the goods between countries. 国际贸易纯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为什么能够产生的。
在李 嘉图模型中,由于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导致相对价格的 差异,从而产生了国际贸易而在H-O模型中,假定两个国家生产相同产品的劳动生产 率相同,相对价格的差异是由于两个国家的相对资源禀赋 条件不同所导致的这样,资源禀赋条件在不同国家之间 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要素禀赋理论承认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现实基础 ,但却脱离古典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轨道,另辟“蹊”径 ,用各国的生产要素自然禀赋取代各国在商品生产与贸 易中的劳动投入,开拓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路 子 李嘉图图模型 H-O模型要素种类1 2同一产业 的生产技术不同相同相对劳动 生产率不同相同市场差异的表现相对价格差相对价格差相对价格差异的来源劳动 生产率的差 异要素禀赋的差异国际贸 易的动力相对价格差相对价格差H-O模型和李嘉图模型的基本特征比较要素丰裕度和PPF的形状Y:资本密集商品0X:劳动密集商品B国PPFA国PPFA、B 两国PPF: A为劳动丰裕国;丰裕国; B为资本丰裕国B为资本丰裕国. .中 国 韩 国劳 动 25 10资 本 15 8劳动力和资本 的绝对拥有量布 书劳 动 2 2资 本 1 2每单位商品 对劳动和资 本的消耗量2QC+2QB=251QC+2QB=152QC+2QB=101QC+2QB=8解方程组,得—— 中国:QC=10;QB=2.5韩国:QC=2; QB=3中国韩国中国 韩国布的相对价格 0.25 1.5书的相对价格 4 0.7H-O理论的规范表述封闭条件下的两要素经济 5、假定布是劳动密集的,即布的生产中劳动/土地比例比生产麦 的高,相应地,麦是土地密集的;在同一经济中,一种产品不可 能既是劳动密集的,又是土地密集的。
基本假设______1、假设一个国家,不妨称之为本国,其经济是封闭的,即没有对 外贸易;2、本国生产两种产品:布和麦;布以尺衡量,麦以斤衡量;3、本国拥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土地,劳动以小时衡量,土 地以公顷衡量;4、布和麦的生产技术是固定系数,而且,布和麦的技术系数一般 假定为不同;aTC = 生产每尺布所需土地公顷数;aLC = 生产每尺布所需劳动小时数;aTW = 生产每斤小麦所需土地公顷数 ;aLW = 生产每斤小麦所需劳动小时数 ;L = 该经济的劳动总供给;T =该经济的土地总供给定义如下变量前面假定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的,而麦的生产是土地密集的 ,是指布和麦在生产过程中各自所使用的劳动和土地这两种 要素之间的比率,从而上述假定可以表示为:aLC/aTC>aLW/aTW或者 , aLC/aLW>aTC/aTW生 产 可 能 性 边 界 两要素条件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推导原则与李嘉图模型中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推导原则是一样的,即该经济的生产受到 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约束,不可能超出要素总供给的约束去 生产更多的产品如果该经济生产QC尺布和QW斤麦,它就必 须使用 aLCQC+aLWQW=aTC/aTW,因此劳动约束线比土地约束线要陡峭。
图4.1中的黑线表 明劳动和土地两个约束一起决定了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如果该经济生产 的麦的份额比布的份额大(比如说在AB线段中间的某一点上),则起作 用的约束线就是土地,也就是说土地实际上限制了生产的扩张如果在 BC线段中间的某一点生产,那么起作用的就是劳动约束线 0QW土地 约束劳动 约束要素禀赋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 L/aLW T/aTW T/aTC L/aLC QCQW哪一种约束会起作用取决于该经济实际生产的商品的组合情 况这也说明了一个国家资源的变化会对其生产不同商品的 能力产生不平衡的影响在我们这个例子中,一国土地资源 的增加会提高该国生产麦而不是布的可能性,而劳动的增加 则提高该国生产布的可能性这可以从图4.2中看出来T/aTW0蓝色线代表新的生产可 能性边界线,小麦生产 扩张而布的生产不变!要素禀赋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 L/aLW T/aTW T/aTC L/aLC QCQW0李普津斯基定理 的基础资源的增加对生产可能性的这种偏向效应对于我们理解各 国资源的差异会导致国际贸易这一点极其关键土地供给 的增加不成比例地扩大生产可能性,它朝向麦的生产方向 偏;相应地,劳动供给的增加则使生产可能性朝布的生产 方向偏。
因此,一个有较高土地/劳动比例的国家比一个土 地/劳动比例较低的国家在麦的生产方面相对会更好一些 更一般地说,一国生产密集使用该国禀赋较多的要素的商 品比较好 李普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该定理阐述了要素禀赋变化对一国产出变化的影响 其主要内容是:若商品的相对价格不变,则一 种要素供给的增加,会使该国 密集使用此要素的商品的产量 增加,而其他商品的产量减少 !大国贸易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国内要素 供给变动产出变动进出口 数量变 化价格变化贸易条 件变化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为分析方便,我们假定布与麦的生产是完全竞争的,且要素是不可替代 的既然假定是完全竞争,则每种商品的价格应该等于它的生产成本( 严格地说应该是边际成本),这一成本是生产中使用的土地和劳动成本 的总和: PC=aLCW+aTCrPW=aTWW+aTr在H—O模型中,我们假定生产要素可以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部 门之间流动由于有两种要素,我们现在来分析要素流动和商 品价格以及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令:PC = 每尺布的价格;PW = 每斤麦的价格;W = 每小时的工资率;r = 使用每公顷土地的租金 因为aLC、aTC、 aLW、aTW均为常数,所以当价格确定后,两个方程,两 个变量方程组原则上有唯一的解,也就是说当价格PC、PW确定后,就 可以确定要素的价格W、r。
由于要素是可以流动的,所以有理由认为 土地和劳动在两个部门的边际收益应该相等,这时生产处于均衡状态 ,否则要素还会继续流动 PC/aTC PW/aTW PC/aLC PW/aLW rWr*W*E0商品价格变动,要素价格也会随之变动但是,在布的价格上升时, 劳动的价格比土地的价格上升得快实际上,由于土地和劳动的相对 价格效应是非常强的,布的价格上升使土地的价格实际上下跌了 PC/aTC PW/aTW PC/aLC PW/aLW rWr*W*EE*r0w0旧的均衡点对 应过去的要素 价格商品相对价格变动 后,形成新的均衡 点,对应决定了新 的要素价格!当布的价格提高时,布的线向外移动,要素的均衡点也就从E点移到E*点这 一移动使工资率上升,使土地的租金率下降同样,麦的价格提高会产生相 反的结果,使租金率上升而使工资率下降这就是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该定理的一般表述是:一种商品相对价格 的提高会提高该商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报酬并降低另一种要素的报酬 PC/aTC PW/aTW PC/aLC PW/aLW rWr*W*EE*r0w0旧的均衡点对 应过去的要素 价格商品相对价格变动 后,形成新的均衡 点,对应决定了新 的要素价格!由使用倒 推法!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 为了讨论存在对外贸易的情况,我们要假定有另外一个国家 ,不妨称之为外国,并且假定它在许多方面和本国具有相同 的特征,比如具有相同的嗜好,这样当面临相同的相对价格 时,对麦和布就具有和本国相同的相对需求。
两个国家还具 有相同的技术,即在既定数量的劳动和土地下,在两个国家 能够生产的布和麦的产量也相同两个国家唯一的不同之处 在于它们的资源禀赋不同,假定本国的劳动/土地比例比外 国的劳动/土地比例要高 相对价格和贸易模式 由于布是劳动密集的,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与外国的相 比就更朝生产布的方向扩展因而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 下,本国就会生产相对较多的布,即本国布/麦比例较高 同样的道理,外国的麦/布比例要比本国的高这里一个潜 在的含义是,本国布的相对价格要比外国布的相对价格低 ,而外国麦的相对价格要比本国麦的相对价格低这就是 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L=aLCQC+aLCQWT=aTCQC+aTWQWL*=aLCQC*+aLCQW*T*=aTCQC*+aTWQW*由 : L/T>L*/T*aLCQC+aLCQWaTCQC+aTWQW>aLCQC*+aLCQW*aTCQC*+aTWQW*注意— —PC=QW/QC PC*=QW*/QC*PC/ PC*<1贸易后的相对价格X的相对价格X的相对数量0RSR*SWD贸易模式——H-O定理一国出口使用其丰富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使用其相 对短缺要素生产的商品!H-O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斯托尔帕-萨谬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 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 格或报酬下降。
斯托尔帕- 萨谬尔森定 理的内容谁会反对自由 贸易?要 素 价 格 均 等 化w=PCMPLCw=PWMPLWw*=P*CM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