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8篇)

办****家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7.16KB
约43页
文档ID:595666525
山东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8篇)_第1页
1/43

山东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8篇)山东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精选8篇) 山东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 篇1   泉城明珠大明湖位于济南市中心偏东北处,公园面积八十六公顷(1290亩),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顷,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湖水来源于城内的珍珠泉、濯缨泉、王府池等诸泉,水源充足,有“众泉汇流”之说,平均水深两米,最深处约四米,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  大明湖历史悠久,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其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唐时又名“历水波”,宋代称“西湖”宋时著名文学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

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蛇不见,蛙不鸣;淫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大明湖两大独特之处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胜古迹争辉沿湖垂柳环绕,曲径虹桥,花木拂疏,成片的草坪碧绿如茵,莲花怒放,时有鱼儿跳波,偶见鸢鸟掠水画舫穿行,小舟荡波,快艇疾驰,游客云集,欢声笑语,俨若北国江南绿荫之间,曲廊秀亭、桥台楼阁时隐时现,似仙境一般海右古亭--历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诸岛中最大的岛子上,年代久远,几多变迁它挺拔端庄,古朴典雅,红柱青瓦,八角垂檐,亭内嵌有杜甫绝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园中之园--铁翁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园内杨柳垂荫,藤萝攀缘,院外南临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环境清幽旷远,建筑古朴典雅,其中小沧浪亭更是独具秀色著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镶嵌在这里  道教庙宇--北极阁高耸于七米台基之上,建于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庙中供奉道教中的真武大帝等二十三尊神像,并绘有真武大帝传奇故事和乐伎献寿图等壁画  济南第一标准庭院--遐园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20_年),其布局设计均仿照浙江宁波著名藏书楼“天一阁”的格式,四周曲廊相连园内假山突兀,山石奇异。

西北角长廊壁上嵌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石刻  还有稼轩词、南丰祠、汇波楼、秋柳园等二十多处名胜景点周匝公园各处,令人应接不暇,可谓步移景换,游乐无穷济南八景中的鹊华烟雨、汇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观赏  明湖胜景,古往今来,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咏赞篇章冬冷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芦雪,春色扬烟;鼓枻其中,如游香国”,“鸥鹭点乎清波,箫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晚清大文学家刘鹗对“佛山倒影”的描写,更是引人入胜:“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行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大明湖便随着这佳句文章广为流传,闻名遐迩加之解放后的多次修缮扩建,疏浚清淤,姿容更加秀丽,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每年客流量约在二百万人次左右,位居济南众公园之首据有关资料统计,解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万里、徐特立、郭沫若、_、李鹏等先后泛舟湖上,对大明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游人的要求,自八十年代开始,公园在湖西岸建成了总面积约9200平方米的游乐场场内设有海盗船、Disco健身车、电子游戏、五爪章鱼、摩天轮、碰碰车、直升飞机、电瓶车、天使转椅、蹦蹦床等各种游乐设施,惊险刺激,新颖有趣,既满足成年人的需求,又令孩子们开心 山东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 篇2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泰山是一座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仅在泰山的中轴线上就现存有各种石刻1800余处泰山岱庙天殿同北京的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并称为中国三大宫殿在灵岩寺还有40尊宋代的罗汉塑像,造型突出个性,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精湛的雕塑技艺和艺术表现力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海拔1,545米泰山风景名胜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而成泰山山体高大,形象雄伟尤其是南坡,山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叠起,气势非凡,蕴藏着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景观特点人文景观,其布局重点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形成“地府”、“人间”、“天堂”三重空间。

岱庙是山下泰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前连通天街,后接盘道,形成山城一体由此步步登高,渐入佳境,而由“人间”进入“天庭仙界”  泰山风景区内,有山峰156座,崖岭138座,名洞72处,奇石72块,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古树名木万余株,寺庙58座,古遗址128处,碑碣1239块,摩崖刻石1277处主要分布在岱阳、岱顶、岱阴及灵岩  “泰山最险处,首推十八盘”,从松山谷底至岱顶南天门的一段盘路,叫摩天云梯,俗称十八盘,全程1公里多,石阶1,594级,垂直高度400米磴道全用泰山片麻岩修砌如今,从中天门至岱顶望府山已架设了空中缆车 山东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 篇3   各位游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趵突泉游园赏泉  我们公园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因内有趵突泉而得名现居市中心,位于泺源大街西首趵突泉周围泉池众多,形成了趵突泉群著名的金线泉、漱玉泉、马跑泉、卧牛泉、皇华泉、柳絮泉、老金线泉、洗钵泉、尚志泉、螺丝泉、满井泉、无忧泉、白云泉、望水泉、东高泉、登州泉、杜康泉、混沙泉、龙池泉、白龙湾等,构成了四大泉群之首作为众泉之冠趵突泉成了泉城的独特象征  我们趵突泉公园以观泉、赏鱼、品茶、山石、文化为特色,以小巧玲珑、步移景异,清洁幽静、古朴典雅而著称。

全园共规划为十个景区,这就是趵突泉景区、三大殿景区、尚志堂景区、漱玉泉景区、东门入口区、枫溪景区、沧园景区、白雪楼区、南门入口区、万竹园景区,总面积近百亩  趵突泉景区在我们公园内西侧,是全园构图中心,由亭、堂、廊、榭组成了一个封闭空间,高低错落的建筑像众星捧月一样,簇拥着喷突腾涌的趵突泉,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泉景,被誉为泺水之源,在史书上第一次出现是春秋上关于鲁桓公和济襄公谈判两国边界一事的记载鲁桓公十七年(公元前695年)齐国和鲁国因边界争执发生战争,次年春,鲁桓公到齐国谈判边界问题,会齐侯(齐襄公)于泺泺,泺水的源头,即趵突泉所以趵突泉为人所知已经有二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当然那时泺水之源,名字并不叫趵突泉,北魏时,因泉上建有娥姜(英)庙,谷称娥姜(英)水,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曾巩始称为趵突泉,并流传至今不过,宋朝.金代曾有人称叫“温泉”、“槛泉”、“爆流泉”、“瀑流泉”等等,但都不如趵突泉这个名字精当传神  趵突泉,三窟并发,声如隐雷,“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称“趵突腾空“云雾润蒸”是趵突泉一景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摄氏18度左右,到了严冬早晨,水面上水气袅袅上升,象一层薄烟,一边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边是楼阁彩绘,雕梁画栋,这一切与淡淡的薄雾,构成一幅奇妙的人间仙境.奇特景观为济南八景之一,历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多有赞美。

诸如宋代曾巩、苏轼、金代元好问,元代赵孟府、张养浩,明代王守仁,清代王士祯、蒲松龄、何绍基等都有吟泉佳作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趵突泉边写诗刻石,颂扬名泉,当代文豪郭沫若等也都有赞颂的美文  趵突泉东西之间的这座南北向的小桥,名曰来鹤桥,原为木桥,明代万历初所建,天启末年重修,济南解放后扩建公园时将其改建为石桥桥南首的彩绘木牌坊是原来的样子,牌坊匾额朝南的一面上刻“洞天福地”;朝北的一面是“蓬山旧迹”,“蓬山”指传说中东海神山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神山,趵突泉为何称“蓬山旧迹”?意为东海神山不过传说而已,谁也没有见过,但趵突泉的三股水其状如山,但不可攀,好象神话中的蓬莱仙山一般,所以称其为“蓬山旧迹”泉池西侧伸入水中的小亭叫观澜亭,此亭建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亭西墙壁上嵌刻的两块石碑,一块“观澜”两个大字,取自孟子.尽心“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为明代书法家张钦的墨迹另一“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间王钟霖的手笔亭东泉池中这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字:趵突泉,为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细心的游客有的可能会发现突变成了“突”,缺了两点,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

泉池南岸透窗临池榭廊是解放后所建,近年来成了“闲时墨客会名优”京剧名流演出的舞台趵突泉东池北岸,依水而著,窗明几净的建筑就是有名的蓬莱茶社,又称望鹤亭茶社,清代文人施闰章曾写诗歌曰:“仰而见山之青,俯而见泉之洁,清流激湍兮,孰浚其源?潜蛟出蛰兮,飞虹蜿蜒”说明这个地方在当时是极目远眺,俯首凝视,观赏领略远近山水之美的绝妙境地据说当年康熙、乾隆两个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当品尝到趵突泉水后,竟将南巡中携饮之北京玉泉水全部换为趵突泉的水,故有“润泽春茶味更真”,不饮趵突泉的水,空负济南游之说趵突泉池北岸的大殿叫“泺源堂”,紧挨泺源堂的两座大殿,统称吕祖庙,也叫“吕仙祠”、“吕公祠”、“吕祖阁”  这三座大殿坐北朝南,在同一中轴线上,自成院落,是一组较大的古建筑群解放前,第一大殿祀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称“吕祖阁”,第二大殿祀吕洞宾的教师钟离权,称“钟离宫”,上层祀文昌,第三大殿是斗母殿最南的大殿泺源堂,三间两层,歇山飞檐,古色古香,楹柱上的木刻楹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赵孟府的泳泉句,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金荣先生书写一大殿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南殿临泺水的源头,故称“泺源堂”,北殿面对历山故称“历山堂”,解放后恢复为“泺源堂”。

游客们看到中间这座殿堂叫娥英祠,娥英祠是纪念大舜的两妃娥皇和女英而建,据水经注记载:“泺水谷谓之娥姜水以泉源的娥英祠故也”足以证明在1500年前就建有此祠现在的祠是明代建筑娥英祠后面的“三圣殿”是清代建筑在院落内花格透墙镶嵌着的30余方石刻都是明清时名人的泳泉佳作,院内这尊石碑,前书“激湍”二字,后再题趵突泉作出自康熙和乾隆之手,两个皇帝在同一石碑题词作诗,在国内极为少见,这些碑文,石刻文物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也是研究泉水文脉不可多得的史料  游客同志们,这里是尚志堂景区尚志堂原是“金线书院”(亦名尚志书院),由金线泉得名,同治九年,山东巡抚相宝祯建书院,手书额“尚志堂”,“尚志”是“仁义”的意思堂后设斋舍数十间,门口写着“金泉精舍”此后,相继改为“校士馆”、“师范传习所”、“存古堂”,是专门培养科举人才的机构院外三面小溪环抱,泉水深淙,沿屋穿廊,使整个院落显的敞中有蔽,闹中有静北厅房为主建筑,背后有修竹、芭蕉相掩西廊的冬青树丛,掩映道路,形成绿廊院内名石“待月峰”属宋代寿山艮岳遗物,上面布满月形透洞,每当皓月当空,月光穿过洞穴,洒在池边水中,景观奇特,故有诗赞咏:“精灵俊逸玉玲珑,神工鬼斧浑然成,一轮三十六轮月,变幻俱在此石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