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推拿传统桑枝棒的制作及其应用价值临床医学论文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6.50KB
约2页
文档ID:313053460
推拿传统桑枝棒的制作及其应用价值临床医学论文_第1页
1/2

推拿传统桑枝棒的制作及其应用价值_临床医学论文 作者:密琳 包洁 董娴蔚 范炳华【摘要】 [目的] 研制推拿传统的桑枝棒,探讨其教学及医疗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本草图经》中关于桑枝棒制作的描述,采集当年生桑树的新枝制作,分别送国内6家开设针灸推拿专业教学的中医药院校及省内6家三级 医院 推拿科临床试用[结果]6家中医药院校在推拿手法教学中均有棒击法教学内容,认为恢复桑枝棒击法很有必要[结论]推拿传统的桑枝棒研制成功,对推拿手法教学和推拿临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桑枝棒;教具研制;推拿器械桑枝棒是中医推拿传统特色疗法——棒击法的医疗器具,始见于宋代的《本草图经》,至今已有950年 历史 棒击法从五版教材《推拿学》问世以来,该方法都入编推拿手法“叩击类”的教学内容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和十二经络理论,按照《本草图经》记载的关于桑枝棒制作的描述,开展了推拿传统桑枝棒的制作及其应用价值的研究   1 桑枝棒的制作   1.1 桑枝棒的作用  桑枝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其药性《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本草撮要》:“人手、足太阴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消痹痛、舒筋利关节的作用。

临床用于 治疗 风寒湿痹,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沉困,麻木不仁,关节肿大,屈伸活动不利诸症  1.2 桑枝棒的制作要求  (1)取材:在春末夏初时节进行桑枝采集,桑枝呈长圆柱形,少有分枝,一般以新生长的无毛节桑枝条为好采集时要求桑枝粗细均匀无毛节,去叶,去皮,每根桑枝长60cm,直径0.5cm2)储备:去皮后的桑枝需立即储放在水中,保持新鲜并浸出浆汁以防失去韧性,直至使用时再取出3)制作:取出储放在水中的桑枝,使用前先阴干,再用绵纸将每根桑枝包裹起来(盘旋式包裹);三根为一束,再用棉线固定:四束为一捆,共12根桑枝组成整捆桑枝外层用纱布包裹,放至于棉套中,最终成为桑枝棒棒击法属强刺激手法,临床应用时,术者手握桑枝棒的一端,用棒体的前2/3部分着力平击治疗部位操作时用腕力有节律的击打,如蜻蜓点水状,击打方向应与肌纤维方向平行,不可用棒尖击打,不可击打时有抽动,以免损伤组织击打用力由轻到重,适可而止,以病人能忍受为限,一般同一部位击打3~5次即可击打部位以腰背、四肢为主,胸腹部位不宜击打   2 应用价值   2.1 在教学中应用  桑枝棒分别在浙江、山东等6家中 医院 校教学示教过程中试用桑枝棒教具。

1)使用部位次为:腰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外侧、小腿后侧、大腿、胸部2)病种使用依次排列为,用于痹症、麻木、陈伤、经络不通、半身不遂、陈伤、疼痛  2.2 在临床中应用   桑枝棒分别在浙江省针推医院等6家医院试用1)使用部位依次为:腰部、臀部、大腿外侧、小腿外侧、背部、小腿后侧这个统计数据与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示教的部位基本一致,表明桑枝棒的临床应用是有基础的2) 治疗 主要病症也相对较集中,依次为:痹症、麻木、经络不通、半身不遂、陈伤、疼痛这与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病种基本一致,表明桑枝棒棒击法治疗临床也是有基础的  3 结语 将几近失传的中医推拿传统的桑枝棒研制成功,为《推拿手法学》棒击法教学提供教具,为推拿临床恢复棒击法器具应用,使教与学有“形”结合,教学与临床有机结合提供基础桑枝棒恢复性研制成功,不仅为推拿临床提供了推拿器械,也为中医非药物疗法“找回了”一种治疗手段;而且为教学与临床应用的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使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传承弘扬祖国医学特色,传承中医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