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原文及译文隐公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 [1] ,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 [2] ,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3] 佗邑惟命 “请京 [4] ,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 “都,城过百雉 [5] ,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 [6] ,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7] ,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8]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 “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至于廪延 [9]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 不义,不暱[10] 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11] ,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 “郑伯克段于鄢 [12]“。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13] ,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寘[14] 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 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 [15] 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 “尔有母遗,繄[16] 我独无 “颍考叔曰: “ 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 “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注释】[1] 郑武公:名掘突,郑国第二位国君,约公元前770 —前 744 年在位申:春秋初国名,姜姓其地为今河南南阳市[2] 亟:屡次[3] 虢(ɡ uó )叔:虢,西周时的封国,封于制,称东虢虢叔为东虢国君,后东虢被郑国吞并,虢叔死在那里[4] 京:郑国属地,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南20 余里[5] 都:指诸侯的国都与卿大夫封邑雉:城墙高一丈、长三丈称为一雉[6] 度:法度,不度即不合法度。
[7] 为之所:给他安排一个地方所,地方[8] 公子吕:郑国大夫[9] 廪延:郑国属地,在今河南延津县境内[10] 暱(nì ):粘连的意思,意指不能团结其部众[11] 卒乘:士兵和战车[12] 鄢:西周时国名,后被郑武公所灭,当今河南鄢陵县北[13] 如二君:指郑庄公与共叔段好像是两个国家的君主[14] 寘:同 “置” 城颍:郑国属地,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15] 颍谷:郑国属地, 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南 封人:镇守边疆的地方官吏[16] 繄(yī ):语气词,作用与 ” 惟” 相近译文】当初,郑国的武公从申国娶妻,称为武姜,武姜生了郑庄公和共叔段郑庄公出生时逆生,姜氏难产而害怕,所以就给他取名为寤生,因此而讨厌他姜氏喜爱共叔段,想要把他立为太子,屡次向郑武公请求,郑武公没有答应等到郑庄公继承了君位, 姜氏又请求把制这个地方分封给共叔段郑庄公对她说: “制,那是个危险的地方, 东虢国的国君就死在那里 别的地方你可任意选择, 我唯命是听“姜氏又为共叔段请求以京地作封邑,让共叔段居住到那里,称为京城太叔祭仲对郑庄公说: “都会的城墙超过百雉,那将是国家的祸害按照先王的制度,卿大夫最大的封邑,也不能超过侯、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封邑只能是国都的五分之一, 小的只能是九分之一。
现在京城封邑不合法度, 违背先王制度,君王你会承受不了的 “郑庄公说: “这是姜氏想要的,我怎么能躲避祸害呢“?祭仲对郑庄公说: “姜氏的要求哪里能够满足得了,不如趁早为共叔段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发展如果发展起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的野草都不能除掉,何况是君王你宠贵的弟弟呢!” 庄公说: “多行不义,必定自取灭亡,你就等待着他的灭亡吧! ”不久,共叔段又命令郑国西部和北部的边地接受他与郑庄公的共同管辖公子吕对郑庄公说: “一个国家不能接受两个人的管属,君王你将如何处理呢?如果想把君位让给共叔段, 那我就请求服侍他; 如果不让给他君位, 那就请你除掉他,以免让老百姓产生二心“郑庄公说: “用不着去管,他会自己遇到祸害“共叔段又将西部和北部由他和郑庄公共同管辖的边地收归己有,延伸到廪延这个地方公子吕又对郑庄公说:“这下可好了,共叔段势力雄厚,能够得到众多人的支持了 “郑庄公说: “他不行道义, 不团结人,势力雄厚只能促进他的崩溃“共叔段加固了京地的城防, 聚集粮草,整修铠甲和兵器,装备起步兵和战车,准备袭取郑国国都姜氏将为他打开城门 郑庄公打探到共叔段进袭国都的日期,说:“现在可以向共叔段进攻了“。
于是,命令公子吕为统帅, 率领战车二百辆 (每辆战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向京地展开讨伐京地的人民都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地郑庄公又派兵到鄢地讨伐他五月辛丑(二十三日)这天,共叔段逃奔到共国《春秋》写道: “郑伯克段于鄢 “共叔段的所作所为?不像弟弟,所以不说他是郑庄公的弟弟, 只写他的名字; 郑庄公和共叔段之间的战争好像两国国君相战,所以用 “克” ;称郑庄公为郑伯,是讥刺他对弟弟不加教诲,养成他的罪恶,也说明郑庄公本来的动机; 不写共叔段出奔共国, 是嫌单单归罪于共叔段, 难以下笔于是,郑庄公把他母亲安置到城颍这个地方,并发誓说:“我不到黄泉之下的时候,是不会再见你了“不久,他就感到后悔了颍考叔是颍谷这个边邑的地方官吏,听到郑庄公这样做, 就以向郑庄公进献为名,见到了郑庄公 郑庄公赐予他饭食, 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都留下来不吃郑庄公便问他为何不吃肉颍考叔说:“小人我有老母,尝遍了我给她的食物,从未吃过君王这带汁的肉, 请你让我把这肉送给她 “ 郑庄公说:“你有母亲,能馈赠她饭食,只是我没有母亲, 不能向她馈赠了 “ 颍考叔说:“冒昧地问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郑庄公就告诉了他事情的原委,并告诉颍考叔他感到很后悔。
颍考叔说: “你有什么为难的呢?如果挖地挖出泉水来,再顺着穿个隧道,你与你母亲在隧道里相见,有谁会说你的不对呢“?郑庄公按照颍考叔的建议去做,在隧道与母亲相见郑庄公进入隧道,见到他的母亲赋诗说:“大隧道内与母亲相见,这样的乐融融啊! ” 姜氏走出隧道,也赋诗说: “大隧道外,这样的乐呵呵啊 ” !于是母子和好如初君子评论说: “颍考叔,是一位真正的孝子,爱他的母亲,还把孝道延及郑庄公《诗经》说:孝子是不会让孝道匮竭的,将永远把孝道给予他的同类人这正说的是颍考叔这样的人“评析】郑庄公即位后,其弟共叔段在母亲姜氏的支持下, 扩充势力, 企图夺取政权郑庄公不断满足共叔段的要求, 促使其权欲膨胀, 终于在鲁隐公元年 (前 722 )一举消灭了他这表现了郑庄公善于权谋,也说明春秋时权力斗争的残酷隐公石碏大义灭亲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1] ,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2] 又娶于陈,曰厉妫 [3] ,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4] ,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5] 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 [6] :“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 弗纳于邪骄、奢、淫、泆[7] ,所自邪也。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8] 且夫贱妨贵,少陵长 [9] ,远间亲 [10] ,新间旧,小加 [11] 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公与宋公为会,将寻宿之盟未及期,卫人来告乱夏, 公及宋公遇于清 [12] 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 以和其民 使告于宋曰: “君若伐郑,以除君害, 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公问于众仲曰: “卫州吁其成乎 “?对曰:“臣闻以德和民, 不闻以乱 以乱,犹治丝而棼 [13] 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 阻兵无众;安忍无亲 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 [14] ,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 公辞之。
羽父 [15] 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曰 “犟帅师 ” ,疾之也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 “曰:“ 何以得觐[16]“?曰: “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 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 [17] 小,老夫耄 [18] 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 [19] ,石碏使其宰孺羊肩莅杀石厚于陈君子曰: “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 ” ,众也注释】[1] 东宫得臣:东宫指太子,得臣为太子之名[2] 《硕人》:《诗经 · 卫风》中的一篇,歌颂庄姜的贤惠而怜念她的无子[3] 妫(ɡ uī ):姓[4] 娣(dì ):女弟,即妹妹[5] 嬖(bì )人:地位低下而得宠的人[6] 石碏( què ):卫国大夫[7] 骄、奢、淫、泆( yì ):唐孔颖达疏: “骄谓恃己陵物,奢谓夸矜僭上,淫谓嗜欲过度,泆谓放恣无艺“[8] 眕(zhěn ):自安自重[9] 陵:侵压[10] 间:代替。
[11] 加:凌驾[12] 清:地名,卫国属邑,在今山东东阿县境内[13] 棼(f ēn):纷乱[14] 戢(j í):收敛、止息[15] 羽父:鲁国公子翠的字[16] 觐:诸侯朝见天子称为 “觐” [17] 褊(bi ǎ n):狭小[18] 耄(m ào):老的意思[19] 濮:地名,陈国属邑,当今安徽亳县东南译文】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称为庄姜, 漂亮贤淑却没有生下儿子, 卫国的人所以为她创作了《硕人》的诗篇,表达对她的赞颂和怜念卫庄公)又从陈国娶妻,称为厉妫,生了孝伯,但孝伯早死了厉妫的妹妹戴妫(随厉妫嫁给卫庄公),生了卫桓公,庄姜就把卫桓公收养为自己的儿子公子州吁,是卫庄公宠幸的一个妾的儿子,很得卫庄公的宠爱, 又好动武弄兵,卫庄公不加管束,庄姜很憎恶他卫国大夫石碏对卫庄公进谏说:“我听说爱护子孙,是要教给他们正义的道理, 不能让他们进入邪道 骄横、奢侈、放荡、恣肆,都会导入邪路这四种情况的由来,都是由于过分的宠幸和享受要立州吁为太子, 就要及早定下来; 如果还没有定下来, 宠爱他就是给他为祸害架起阶梯得到宠幸而不骄横,骄横而能下降自己的地位,地位下降了又没有怨恨,有怨恨而又能自安自重的人, 是很少的。
况且卑贱者妨害高贵者, 年轻者侵逼年长者,疏远者代替亲近者,新的代替旧的,小人凌驾于君子之上,荒淫毁坏正义,被称为六种倒逆行为;国君主持正义,臣子按君主的意思而行,做父亲的仁慈,为子者孝顺,为兄者友爱,为弟者敬上,这些称为六种顺服的行为离开顺服的行为而效法施行倒逆的行为, 只能是加速祸害的到来 作为人民的君主, 一定是务必除去祸害,而(你却)加速祸害的到来,那不是不可以的吗“?卫庄公不听他的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