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综合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3-3-28 点击次数:64572003 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现代化强市,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投入、突出抓招商”的工作思路,紧紧抓住“四个关键问题”、“六个战略重点”和“三大杀手锏”,团结一心,干事创业,取得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双胜利,全市经济实现了“一个高于、两个过千亿”的目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初步核算,2003 年潍坊市生产总值(GDP)完成 1030 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 15%,增幅同比提高 2.5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60 亿元,增长 5.5%;第二产业增加值 520 亿元,增长 20.4%,其中工业增加值 470 亿元,增长 20.7%;第三产业增加值 350亿元,增长 12%,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 GDP 增长 1.1、10.7 和 3.2 个百分点。
人均 GDP 达到 12152元,比上年增长 15%,同比提高 2.7 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 16.8:47.3:35.9 调整为 15.5:50.5:34,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 1.3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3.2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 1.9 个百分点 2003 年各县市区生产总值(GDP)完成情况: 按可比价格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潍城区 33.38 5.9 寒亭区 33.00 16.5 坊子区 30.87 15.7 奎文区 28.52 24.3 青州市 101.77 16.2 诸城市 138.35 19.2 寿光市 155.55 17.1 安丘市 76.04 3.8 高密市 88.00 17.5 昌邑市 80.15 13.0 临朐县 53.05 6.4 昌乐县 46.30 13.9 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宏观经济指数年末达 136.6%,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 139.3%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较好成绩,市属企业改革的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2003 年,列入市属改制计划的工业、交通、城建、粮食、供销等系统的 116 户企业,已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县域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完善,全市 6712 户县域企业,已改制 6564 户,占 97.8%其中:1480 户县属企业 94.3%的企业已改制;5232户乡镇村企业,已改制 5168 户,占 98.8%生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启动,一批事业单位改革进入改制程序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取得新突破2003 年,有 4 家企业的上市申报材料获中国证监会受理,2 家公司获准上市;培植上市资源取得新进展,经省政府批准的股份有限公司占全省全年新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 28.5% 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新的亮点2003 年,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 484.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3%,占 GDP 的比重由上年的 44.0%上升到 47.0%;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 15.3 万户,增长 10.7%;从业人员 72.4 万人,增长 18.0%;注册资金 295.8 亿元,增长 38.3%;纳税额 48.5 亿元,增长 29.7%,占全部税收比重 62.4%,提高 7.0 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52.4 亿元,增长 131.6%,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 68.1%。
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全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把招商引资工作当作“要务之要务,中心之中心,重点之重点”来抓,全社会动员,全方位出击,并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2003 年,全市共到位市外资金 406.4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79%,完成目标责任制的 200%合同利用市外资金 775.3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63.4%;全市 2003 年到位资金项目 5382 个,其中:工业招商引资项目 3873 个;总投资过亿元的合同项目 114 个 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2003 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 53.69 万人,收缴率达 98.2%,全年共为 12.4 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支付养老金 9.3 亿元参保农民为 106 万人,收缴保险费 3440 万元,为 6.4万名农民发放养老金 1070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达到 6952 家,职工 61.8 万人,共向 4.4 万名失业职工支付失业保险金 8449 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单位 640 多家,参保人员 59.5 万人,收缴医疗保险费 3.5 亿元,支出 2.6 亿元 二、农业 2003 年,全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中心,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农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
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全年粮食总产量 293.6 万吨,比上年增加 33.3 万吨,增长 12.8%;棉花产量 4.6 万吨,增长 93.1%;花生产量 24.6 万吨,增长 29%;烤烟产量 3.3 万吨,增长 19.2%瓜菜产量 1353.6 万吨,增长 5.1%,其中蔬菜产量 1160 万吨,增长 4.5%;水果产量 113.6 万吨,增长 43.8%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2003 年全市造林面积 18.8 千公顷,年末实有林业用地面积 304.5 千公顷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畜牧业总产值完成 109.8 亿元,同比增长 6.9%;生猪出栏 519.1 万头,增长 13.3%;家禽出栏 35138 万只,下降 3.3 %;肉类总产量 106.2 万吨,增长 1.5%,禽蛋产量 38.2 万吨,增长 0.5%,牛羊奶产量 18.5 万吨,增长 6.8% 水产品产量略有增长全市水产品产量 58.1 万吨,增长 7%,其中海水产品 52.7 万吨,增长 7.1%,淡水产品 5.4 万吨,增长 6.3%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 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 764.8 万千瓦,增长 2.2%;农业机械原值 48.1 亿元,增长 7.1%;农用拖拉机达 10 万台。
各类适用机械快速发展,主要农机化项目水平稳定提高,机耕、机播、机收、机械植保面积增加,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玉米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迈出新步伐全市农机经营单位达 49.1 万个,经营总收入 33.5 亿元,与上年持平,纯收入 9.4 亿元,增长 22.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全市 195.8 万农户实现户户通电,9494 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汽车,通村数 9490 个,比重达 99.9%;自来水受益村数 6189 个,比重达 65.2 %全年农村用电量 35.5 亿千瓦小时,增长 12.3%;化肥施肥量(折纯)52.4 万吨,增长 5.9%年末耕地面积 673 千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 523.8 千公顷,所占比重提高到 77.8% 小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2003 年,全市完成村庄规划 260 个,小城镇规划 53 个,其中中心镇规划 10 个,小城镇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全年完成村镇建设总投资 42 亿元,新建各类建筑 680 万平方米 三、工业 工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2003 年,全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振兴工业经济,加大投入,膨胀规模,加快改造,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搞活机制,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加快。
截止 2003 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 1970 个,比上年同期增加 539 个;实现增加值 335.4 亿元,同比增长 27%,增幅比上年高 9.5 个百分点重工业生产明显快于轻工业受投资大幅增长的拉动,重工业增加值增长 39.8%,比轻工业快 23.1个百分点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竞相增长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 47.2 亿元,增长 13.6%;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 165.6 亿元,增长 36.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实现增加值 58.9 亿元,增长 66.0%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 97.8%,比上年同期提高 0.77 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统计范围内的 230 种主要产品中,同比增长的有 173 种,占 75.2% 国有及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2003 年 比上年增长(%) 原煤(万吨) 110 64.9 发电量(亿千瓦时) 48.53 1.50 钢材(万吨) 76.40 30.2 水泥(万吨) 459 18.3 焦炭(万吨) 48.10 35.4 烧碱(万吨) 12.21 11.5 纯碱(万吨) 110.53 10.4 原油加工量(万吨) 86.70 32.8 化肥(万吨折纯) 44.37 16.4 合成氨(万吨) 54.81 20.4 农业运输机械(万辆) 63.26 -2.0 小型拖拉机(万台) 18.89 12.3 内燃机(万千瓦) 1852.7 72.4 程控交换机(万线) 1.88 64.1 合成洗涤剂(万吨) 10.40 22.7 化学纤维(万吨) 11.03 14.4 服装(万件) 13082 26.6 纱(万吨) 22.92 51.0 布(万米) 86141 70.9 印染布(万米) 80897 39.7 原 盐(万吨) 634.2 -5.8 卷 烟(万箱) 37.54 4.2 饮料酒(万吨) 18.10 37.2 纸浆(万吨) 76.91 18.5 机制纸(万吨) 112.74 7.2 机制纸板(万吨) 42.61 53.1 轮胎外胎(万条) 1791.6 24.6 塑料制品(万吨) 10.94 31.2 工业技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
2003 年全市全部村及村以上工业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 1953 项,完成投资 201.5 亿元,比上年增长 78.3%;建成竣工投产项目 1004 项,按设计能力计算,年可新增销售收入 310.6 亿元,利税 48.8 亿元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3 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收入 1224 亿元,增长 43.8%;实现利润 65.0 亿元,增长 64.5%,实现利税 119 亿元,增长 44.8%;实交税金 61.5 亿元,增长 27.7%;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136.3%,提高 12.5 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