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东交通学院信电学院第一版绩效考核3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8.49KB
约34页
文档ID:452447170
山东交通学院信电学院第一版绩效考核3_第1页
1/34

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绩效考核与分配管理办法(试行)(讨论稿)为提高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综合实力,发挥收入分配制度 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全院教师工作积极性,根据《山东交通学院校 院(部)两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信息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经 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本着“教 学为主、科研并重、注重绩效、催生成果”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第一章 学院岗位津贴的来源、范围和对象、发放形式、依据第一条学院岗位津贴来源为学校核拨给学院的基本工作津贴、 奖励其中,基本工作津贴为固定数额,依据当年学生数量和专业数 量确定;奖励为不确定数额,由学校根据学院的年终成果确定总额 的2%作为院长基金,用于重大项目的运作和特殊贡献者的奖励第二条学院岗位津贴发放的范围和对象:人事档案关系在信息 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在岗人员、经学院同意外出进修的在编不在岗 的人员分为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人员第三条 人员津贴发放原则上按岗位编制、津贴标准预发,按年 度考核后统筹分配结算岗位津贴由基础津贴和业绩津贴两部分组 成,所占比例分别为50%、50%绩效考核按年度进行,岗位津贴总额实行预发和年底结算相结 合:基础津贴按教学月预发,每年共发放10个月;业绩津贴每年度 考核后发放。

第四条人员工作量施行量化制教学工作量(原称课时工作量, 包括理论教学工作量、实践教学工作量、其他学院认定的临时教学工 作)核算方法见附件1,教研-科研-学生及其他工作量化标准(简称 教科学)见附件2第二章 教师专业技术岗位津贴的构成与发放第五条教师岗位的基础津贴是指教师按岗位完成基础工作量 的基本岗位津贴,业绩津贴用于支付教师超过本岗位基础工作量的津 贴(即超量)第六条 教师基础岗位津贴按月预发,发放标准按教授、副教授、 讲师、助教级别(校人事处认定级别)分别为2000元、1500元、 1100元和1000元年底学院根据岗位津贴总额的50%按预发放标准的比例确定每 个岗位的发放标准,根据绩效考核办法按自然年度进行考核,核算每 个人应得的岗位津贴,扣除预发的岗位津贴(PPA)后,余额发放实行 多退少补第七条 基础工作量由教学工作量和教科学基础工作量两部分 组成教学工作量依据附件1进行计算,每30课时为1BST分值教 学工作量得分ST最高不超过本岗位设定的教学基础分BST,超出部 分纳入业绩岗位津贴发放范围教学工作量的60%为教师最低起聘量,低于60%不予聘用(进 修博士学位或者学院根据学科建设需求派出教师岗位资格进修者除外,具体规定见附件3)教科学基础工作量按附件2中有关工作量化的项目计算,计入教 科学工作量得分SR最高不超过本岗位设定的科研基础分BSR,超 出部分纳入业绩岗位津贴发放范围。

表1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基础工作量标准(年)岗位级别教学基础分(BST)教科学基础分(BSR)正教授1210副教授126讲师123助教//基础岗位津贴(BW )计算方式如下:(st SR、BW =——+ ——x 0.5 x UAAx Nm{BST BSR丿其中,ST为教学基础工作量得分(三BST),BST为教学基础分, SR为教科学基础工作量得分(三BSR),BSR为科研基础分,UAA 为学院核算的标准应发的月岗位津贴数,Nm为岗位津贴发放月数教学基础分与教科学基础分分别考核,分项不足基础分值,可以 相互按1:1折算在编在岗教师(不包括1年内退休的教师)应至少完成基础分值 的60%才能获得学院下一年的聘任资格算例1 :正教授完成年教学工作量480学时,其ST得16分, 其中STmax为12分,超教学课时分4分(计入业绩津贴),科研工 作量20分,其SR得20分,假设学院年底核算的正教授月岗位津贴 标准为2100元,则基础岗位津贴计算方式如下:(12 10\BW = 一+ — x 0.5 x 2100 x10 = 21000元(12 10丿其中超教学课时分4分和教科学超量10分计入业绩津贴算例2 :副教授完成年教学工作量240 ,其ST得8分,教科学 工作量40分,其SR得20分,其中SRmax为6分,超SR14分, 用超过部分中的4分折算成ST4分,实超SR10分(计入业绩津贴), 假设学院年底核算的副教授月岗位津贴标准为仃00元,则基础岗位 津贴计算方式如下:(8 + 4 6、BW = ——+ — x 0.5 xl700 xlO = 17000元I 12 6 丿其中教科学超量14分计入业绩津贴。

第八条 业绩津贴是用于支付教师超过本岗位基础工作量的津 贴业绩岗位津贴PPA用于对教学效果和超教学工作量、超教科研 基础分的成果以及其他工作成果的奖励津贴计算办法如下:PPA = ESTx5 x AUWS + ESROx AUWS其中,EST为超教学工作量得分,ESRO为超教科学基础分的得分以及其他工作成果得分,6为综合评教系数,AUWS为院单位工作量分值金额,AUWS计算公式如下:AUWS =AWSAES其中,AWS为学院业绩岗位津贴总额,AES为学院超工作量按 评教率加权后的总分值综合评教系数6确定方法如下:(1 )同行评教系数6 1按照优秀:良好:中等及以下=3 : 5 : 2的比例由教研室进行评 定优秀等级评教系数为1.5、良好等级评教系数为1.3、中等等级 评教系数为1.0、合格等级评教系数为0.8、不合格等级评教系数为02) 学生评教系数5 2学生评教分值介于[100—90],评教系数为1.2 ;学生评教分值介 于(90—80],评教系数为1.1 ;评教分值介于(80—70],评教系数 为1.0 ; 70分以下系数为0 ;数据来源于教务处每学期的评教率3) 学院评教系数s 3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评教系数范围为[0,1.5],学院党政 联席会议讨论通过;2 (51 + 5 2 + 5 3)O =3算例3 :副教授超教学工作量得分EST为3分,总体教学效果 评价等级系数为1.3,超教科学基础分的得分为5分,其他工作得分 为4分,假设全院业绩单位工作量金额为600元,则业绩津贴PPA 计算如下:PPA = (3 x1.3 + 5 + 4) x 600 = 7740元第九条经学院同意档案不在我校的外出进修人员(即不占有学 院教师当量计算的教师)所出的符合奖励要求的教科研成果可不考虑 基础工作量,直接按业绩津贴发放。

第三章 管理岗位津贴的构成与发放第十条 管理岗位津贴用于支付管理岗位人员的岗位津贴管理 岗位人员完成本岗位基本工作要求(见附件4 ),参照行政人员依据 岗位津贴发放标准AS (见表2 )按10个月平均后预发管理岗位人员按照管理岗位考核标准,年底进行业绩考核第十一条 正处级管理岗位根据学校对学院考核结果确定其考 核等级系数B,考核部门为学校绩效考核办公室;副处级管理岗位根 据学校考核学院分项工作的考核等级确定其考核等级系数p ;科级管 理岗位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根据工作业绩,考核确定考核等级系数 P第十二条 根据p确定岗位津贴总额PA,在扣除已发放的岗位 津贴总额后,剩余金额多退少补,PA计算如下式所示PA = AS x p考核等级系数p取值:A级1.2 ; B级1.0 ; C级0.95表2管理岗位津贴发放标准(单位:元)岗位级别津贴标准岗位级别津贴标准正处级54000.00科级副高及以上职称32000.00副处级42000.00中级及以下职称27000.00助理40000.00科员18000.00团委书记32000.00第四章其它第十三条 教研室主任的津贴补助根据A、B、C等级进行划分依据:①本教研室所有教师的得分平均值;②教研室工作的 时效性、合理性、创新性等的综合评价;③负责专业学生就业率及外 语通过率;④本教研室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大赛情况。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党政联席会召开专门会议 决定实验室中心主任津贴补助参照以上进行第十四条新进博士教师完成基本教学工作量60%后按照讲师 标准发放基本津贴,重点考核教科学工作量;外聘教师,按照相应职 称参与学院教学津贴分配第十五条兼职教学工作量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每年度参与计算 的不超过80课时,每课时15元;教科学工作量只计算与教学、学 生管理方面相关的论文,教学、科研团队项目个人不参与团队的分配第十六条为学院创收的项目按照净收入额度不同进行奖励, 具体办法另行规定第十七条 病事假在10个工作日之内停发半月津贴;10个工作 日以上停发一个月津贴 累计达90个工作日停发半年津贴累计180 个工作日以上停发全年津贴第十八条 女职工产假期间超过国家规定的时间按病、事假处 理第十九条因工作失误或管理不善造成损失的,在组织做出处理 前,暂停发放院内津贴第二十条本实施办法经学院教代会通过后执行执行时间从二 0 一二年度起执行附件1:信电学院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本科教学工作量由理论教学工作量、实验教学工作量、实习/课 程设计教学工作量、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量、指导本科生创新项 目等组成1. 理论教学工作量的计算理论课任课工作量二计划学时*系数,其中关于系数的确定:外学院学生课程系数:分别为两班合堂1.3,三班合堂1.5,四 班合堂1.7,最高即1.7。

本学院学生课程系数=(人数-40)*0.008+1,人数不满40的系数按照1计算双语课:原来算法的基础上再乘1.5的系数只有在教务处备案的双语课才按此方法计算2、 公选课教学工作量由学校教务处统一核算3、 实践环节教学工作量的计算(1) 课程设计工作量二学生数*周数*0.4 ;若本学期没有理论课的专职实践老师系数按0.5计算,即学生数*周数*0.5 ;(2) 期间带队实习指导工作量二学生数*周数*0.2 ;(3) 校内毕业设计工作量=学生数*周数*0.6 (不包括毕业鉴定周) 毕业答辩教学工作量=参加答辩天数x3课时批阅毕业设计教学工作量二批阅份数X0.2课时(4) 校外毕业设计巡回指导工作量二学生数*周数*0.4 ;(5 )毕业实习工作量=学生数*周数*0.1,其中:如果只带学生 没联系实习单位,带学生的指导老师和联系实习单位的老师 各分一半;如果既联系实习单位也带学生就按照上面的公式 计算说明:以上工作量,是在符合考核要求的前提下,若不符合要求, 实际工作量=理论工作量*0.84、实验员维护和工作量的计算维护:维护老师分所维护工作量的30%指导:独立指导实验的老师分所指导工作量的100% ;参与指 导实验的老师分所指导工作量的50% (即与任课老师同 时指导)说明:需要计算中心、电工实验中心等提供维护指导情况。

5. 指导本科生创新项目(含开放实验、科技竞赛等)工作量的计算视工作量大小,指导创新项目工作量=(10—30 )课时/项6、 研究生教学工作量的核算研究生教学工作量由理论教学工作量和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工 作量两部分组成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工作量二计划学时x1.5指导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量二指导学生数x毕业设计周数x1.27、兼职、专职实验室人员工作量1 )实验室资料完整(包括:无误的实验计划安排及完成情况表; 实验教材、指导书、实验项目卡片、实验开设记录、实验报告等 所有资料齐全,填写认真完整);实验室文件建设(包括实验教 学大纲、实验指导书、《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