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高中教科研联盟2024学年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象****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13.04KB
约11页
文档ID:353067307
安徽高中教科研联盟2024学年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1/11

2024学年高一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其中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12N和8N,则第三个力的大小不可能为A.4N B.30N C.20N D.8N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接着以速度v行驶其余的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6m/s,则v等于(  )A.18m/s B.15m/sC.36m/s D.14.7m/s3、如下图所示为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关于甲、乙在t0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方向相同 B.位移相同C.平均速率相同 D.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4、放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G可以分解为使物体沿斜面向下滑的分力F1和使物体压紧斜面的分力F2,当斜面倾角增大时( )A.F1和F2都增大B.F1和F2都减小C.F1增大,F2减小D.F1减小,F2增大5、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B.质点是理想化模型,不是客观存在的C.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不能把帆船看做质点D.低速运动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之间有摩擦力时,不一定有弹力B.同一接触面上,弹力和摩擦力一定相互垂直C.动摩擦因数与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D.相同的条件下,接触面积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7、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楼房的高度( )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B.石块落地前的瞬时速度C.石块落地前第二秒内的位移D.石块通过最后一米位移的时间8、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x-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t=0时刻,甲、乙相距250 mB.乙运动后,甲、乙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乙运动后,甲、乙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1D.t=3 s时,甲、乙相遇9、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10、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B.要舍去纸带上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C.打点频率为50Hz,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11、在2016年11月1日至6日的珠海航展中,中国展出了国产运–20和歼–31等最先进飞机,歼–20战机也进行了首次公开飞行表演.假设航展中有两飞机甲、乙在平直跑道上同向行驶,0~t2时间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乙在0~t2内的平均速度等于B.飞机甲在0~t2内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C.两飞机在t1时刻一定相遇D.两飞机在0~t2内可能相遇12、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质点以2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B.B质点最初4 s沿正向加速运动,后4 s沿负方向减速运动C.0~4s内,A、B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D.在4秒末,B质点的加速度小于A质点的加速度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材,请你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打点计时器是_________(填“打点”、“计时”或“测速”)的仪器,若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打点计时器历时_______s打点一次.(2)如图为某同学得到的纸带中的一段,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则加速度a=___ m/s2,第二个点对应的瞬时速度为_____m/s.14、(10分)某同学有一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取计数点A、B、C、D、E,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实验点(图中未画出),已用刻度尺测量以A为起点,到B、C、D、E各点的距离且标在图上,则打纸带上C点时瞬时速度大小vC=______m/s,纸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 m/s1.(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2分)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正在匀速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大小为4m/s2,则:(1)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运动所需时间;(2)作出汽车开始刹车为计时起电的v-t图像;(3)汽车从开始刹车经过6s通过的位移。

16、(12分)一轻质弹簧劲度系数为k=20N/cm,当竖直提着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形变量是10cm;若该弹簧拉着这个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当弹簧的伸长量为5cm时,物体恰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大静摩擦力为120N(g=10m/s2)(1)求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当弹簧的伸长量为8cm时,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有多大?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有多大?17、(12分)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重G=100N,右侧连着一轻质弹簧,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弹簧的劲度系数k=2500N/m.可近似认为物体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力拉弹簧.求:(1)当弹簧伸长0.01m时,求弹簧弹力F1和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1的大小;(2)当弹簧伸长0.02m时,求弹簧弹力F2和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2的大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B【解析】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大值为F1+F2,最小值为|F1−F2|,第三个力只要在这两个力范围内,三个力的合力就可能为零;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12N和8N,合力最大值是20N,最小值是4N,第三个力只要在这两个力范围内,三个力的合力就可能为零,故ACD可能,B不可能;本题选择不可能的,故选:B.点睛:三个共点力处于平衡状态时,当知道两个力的大小时,要求第三个力的方法是:第三个力要在这两个力的合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2、B【解析】假设汽车的总位移为4x,前的位移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出此段时间表达式.后位移,汽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再求出此段时间,最后由平均速度公式列出全程平均速度与总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求解v。

详解】设全程的位移为4x,则汽车以速度v1=20m/s行驶了前x的位移,以速度v行驶了后3x的位移则汽车通过前位移的时间: 汽车通过后位移的时间:全程平均速度为: 解得:故应选:B3、C【解析】x-t图像的斜率的符号反映速度的方向,则甲乙速度方向相反,斜率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大小,则甲做加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选项AD错误;由图像可知,甲乙的位移大小相同,方向不同,选项B错误;甲和乙的路程相同,时间相同,则平均速率相同,选项C正确;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符号表示速度的方向.4、C【解析】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按效果分解为为平行于斜面使物体下滑的分力 F1和垂直于斜面使物体紧压斜面的分力F2,作出力的分解图,由数学知识求出两个分力的大小.【详解】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按效果分解的力图如图根据数学知识可知:F1=Gsinθ,F2=Gcosθ.当斜面倾角增大时,则F1增大,F2减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比较简单.对于力的分解,关键确定力的作用效果,定出两个分力的方向.5、B【解析】A.体积很小的物体不一定都可以看做质点,如研究原子核结构时,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B.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不是真实存在的,故B正确;C.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不需要考虑帆船的大小形状,故可以看做质点,故C错误;D.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与体积、质量、速度等无关,故D错误。

故选B6、B【解析】有摩擦力,物体间必定存在相互挤压,一定有弹力,故A错误同一接触面上,弹力和摩擦力一定相互垂直,选项B正确;动摩擦因数由两个接触面的材料有关,与摩擦力、正压力以及接触面积均无关,选项CD错误;故选B.7、ABCD【解析】A、根据位移时间公式知,知道下落的总时间,可以求出下落的高度,故A正确;B、根据知石块在落地时的速度,即可求得高度,故B正确;C、石块落地前第二秒内的位移,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知,即落地前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落地前的瞬时速度,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知最终落地时的瞬时速度,根据可求得高度,故选项C正确;D、已知石块通过最后1m位移的时间,根据,求出最后1m内的初速度,根据,求出落地的速度大小,再根据求出下落的高度,故D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和速度位移公式知,只要知道落地的速度或下落的时间,就可以求出楼房的高度8、ABD【解析】A.根据图象可知,甲的出发点为x=250m处,乙从原点出发,所以出发点相距250m,故A正确;B.根据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甲的速度为负,乙的速度为正,则乙运动后,甲、乙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则甲乙都做匀速运动,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大小为可知甲、乙相向作匀速直线运动,两者一样快,故C错误;D.图象的交点表示相遇,根据图象可知,甲运动3s时,甲、乙相遇,故D正确。

9、BCD【解析】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说明甲向上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说明乙向上运动,其速度比甲快;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则丙可能向上运动,且速度小于甲乙的速度,也有可能向下运动或者静止不动;A. 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B. 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C.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D. 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与结论相符,选项D正确.10、ABC【解析】A.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这样可以尽量在纸带上多打点,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同时为了使打点更稳定,减小误差,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故A正确;B.纸带上密集点测量时误差较大,故要舍去,故B正确;C.打点频率为50Hz,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故C正确;D.实验中小车速度过小,导致纸带上的点比较密集,不利于选点和测量,故D错误.故选ABC11、BD【解析】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