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组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包括《识字3》、《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和《语文园地三》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从识字、课文到语文园地,都突出了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这一主旨其中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三字经,有展现隆重、热烈的国庆场面的《欢庆》,有反映我国在新世纪之初的重大国际竞争中显示实力的《我们成功了》,也有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看雪》相信孩子们通过本组的学习,一定会对我们的祖国,对我国的首都,对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高度的现代文明有较深的印象,爱国情感会得到提升教学时多让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蕴含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切忌盲目拔高,求深求透,甚至脱离课文进行抽象的说教此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的了解二、学习目标1.认识55个生字会写4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3.感受祖国的伟大,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识字3》除了识字,还要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四、教学难点理解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五、教学课时12-14课时识字3学习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教学建议(一) 识字写字1.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的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2.重点讲解:夕:撇不宜长,“ ”的横,撇要长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二) 朗读感悟: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课文的内容只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9 欢庆学习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
注意“庆”是后鼻音,“帜”是翘舌音,“奏”是平舌音,“曲”在课文中读第三声2.写字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如“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二)朗读感悟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10 北京学习目标: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教学建议(一) 识字写字1.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如央(中央电视台)、瓦(瓦房)、庄(张庄、王庄)、碑(烈士纪念碑)、周(姓周)、拼(拼图、拼音)、案(方案、案件)、坛(花坛)、厦(大厦)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注意“庄、周、厦”是翘舌音;“似”字是个多音字,一般读s,在“似的”一词中读sh3.写字指导同偏旁的字:坛、城、国、图突出主笔的字:央、市(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钩)11、我们成功了学习目标:认识14个生字。
会写10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建议(一) 识字写字1.识记生字的字形,有的可结合旧字认识新字,如专、砖、转-传,军-挥,萝-锣,陆-击、用-拥、包-抱、目-泪、杨-扬2.写字指导(1)“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2)“申”、“洋”二字的竖为主笔;(3)“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4)“匹”字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5)“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眼目”,不是“日”12 看雪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省、橱、指、仗”等字是翘舌音,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铺”在本课中表示一种动作,读pū,,当它作名词用时读p,如床铺、卧铺2.写字指导注意提示“指”字右上是“匕”,不要写成“七”;“接”字右下的“女”,横画要长些;“故”字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候”字,不要漏写中间的“竖”;“奇”要写得上小下大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一、 让学生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一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是否发现这几组词的共同点(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
二、 教师示范读和师生对读这几组词,注意把生字读准三、 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互相检查是否每个同学都认识并能读准九个生字四、 给生字找朋友日积月累“我会选”是让学生仿照示例(中心、中央)给“著名、特别、漂亮”选择近义词读读说说”是让学生仿照例句说句子,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句式特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我会读”是朗读《我爱祖国》这首短诗,主要是让学生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同时受到思想品德和情感的熏陶感染,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的意思不必讲解可鼓励学生背诵口语交际可结合学生自己选择的风景名胜点,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介绍自己了解的风景名胜,并进行交流,可以安排下面的环节展示资料,选择伙伴 分组交流 全班交流 总结展示台这次“展示台”提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展示课外识字成果,展示自己搜集的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明信片,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可以把展示活动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包括《识字4》、成语故事《坐井观天》、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和《语文园地四》。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了解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了解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二、教学目标1.认识38个生字会写42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4.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5.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了解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中包含的道理四、教学难点懂得课文中包含的道理五、教学课时:14-16课时第三单元我们爱祖国1.读文章想画面本组课文有诗歌、有散文,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读诗文想画面是体会文本情感的方法之一《欢庆》《我们成功了》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来感悟,读到关键语段,如“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可以采用“读到这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来想象体会还要善于借助课文中的词句,链接学生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例《看雪》中P53“雪中嬉戏”一段,引导学生带着体验朗读体会2.读懂每段话的意思这项训练不是从本单元才开始的读懂每段话应以读懂每句话为基础,如《识字三》P42三字经共四句话,四句话有内在的了解,前两句(八个分句)是写山川秀美可入画,第三句写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为最后一句铺陈,各民族共同振兴中华诵读时我们可以通过语意的内在了解引导学生体会再如要读懂第10课《北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仍要从单句入手以第2段P46为例,围绕天安门共讲了三层意思,1句是天安门的位置和建筑特色:2句介绍天安门前是广场;3句讲广场中央是人名英雄纪念碑,重点要弄清每一句的意思,朗读时想象空间方位,把握句子内在的了解。
朗读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一些词句的含义:“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大海奏起欢快的乐曲(把什么比作火红的旗帜、欢快的乐曲)”“十三亿孩子(指谁)”等,这些语句运用了暗喻的修辞,大地万物都在欢悦、都在庆贺,祝贺祖国妈妈的生日在朗读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到它们的真正含义3.增进对一些人文知识的了解学了本单元课文,以下认识要建立:①认识了解几个典型的少数民族(P43透过服饰、舞蹈、乐器等辨别)②了解2008,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③了解台湾虽与大陆隔海相望,却是一家人④十月一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5.进行扩词训练,增加意思相近词语的换词练习,丰富词汇量第四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1.抓住对比体会文本内涵本组课文采用了大量的对比描写:《坐井观天》是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有多大”看法的对比;《我要的是葫芦》揭示了种葫芦人和邻居对葫芦叶长虫态度的对比;《小柳树和小枣树》描写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对待伙伴短处的不同表现;《风娃娃》记录了风娃娃帮助人们做好事和帮倒忙的不同事例;《酸的和甜的》通过小松鼠、小白兔轻信狐狸的话和小猴子亲自去尝试的对比,揭示了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抓住这些角色的不同表现,可以直逼单元主题──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2.用好泡泡中的问题,把握故事蕴含的道理本组课文中学习伙伴吐泡泡基本都设在文末,在学生角色朗读、充分体验的基础之上,再抛出问题进行讨论,寓意和道理容易水到渠成没有问题泡泡的可以拒文补充《小柳树和小枣树》可在文末补充“听了小枣树的话,小柳树会怎么想、怎么做?”或者“用你学过的成语来劝劝小柳树”──如运用《识字四》积累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酸的和甜的》有的老师用文章最后一段提问揭示寓意,稍有偏颇换一个问题“同样是说葡萄,狐狸和小猴子为什么说得不一样?”问题直接指向遇事不能偏听偏信,要敢于大胆尝试3.读好对话建议老师可借助对话中的提示语去体会人物的想法提示语的作用不言而喻,有的补充人物神态、动作,有的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当然也有的非常简洁(XX说),遇到此种情况可以根据当时场景丰富提示语,借以揣摩人物内心,对比了解人物看问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