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院十年(1968~1978)(一)黄山石 *程声通八院, 指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1958 年初, 原一机部、 二机部、 电机部合并,电机部设计院改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并从沈阳迁至北京,下辖西安分院和沈阳分院 1969 年北京八院战备疏散迁至湖南湘潭,1978 年迁至长沙 1985 年部分人员(主要是原北京八院职工)调入北京中国电工设备总公司咨询设计部(现名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 ;长沙八院现名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一. 历尽折腾到八院年届而立成新兵寒窗十年婆家难觅1964 年,我从清华土建系本科毕业,考取研究生,第二年参加 “四清” ,接着进入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后排左 5 为本文作者,左3 罗维昆,左8 万学文,左14 曾传钧,中排左1 肖贵福(以上均 为 1964 级研究生,缺王昌明) ,后排左2 吕振赢1967 年下半年,文化大革命进入第二个年头,许多红卫兵小将 对无休无止的争斗开始厌烦, 对自己的生计更加关心, 特别是那些高年级毕业班学生校园里出现的一张大字报非常引人注目: 《欢迎 4600部队支左》,意即赶紧分配工作,好领取每月4600 大分的临时工资。
2 高教部很快就下达了分配方案,1964 和 1965 年入学的研究生随同1966 届本科毕业生一起分配工作研究生的分配方案按人头戴帽下 达,一个萝卜一个坑, 土、水类研究生的去向大多是基建工程兵( “三线建设”工地),报到地点是建设部军管会当我拿着报到通知书找到建设部时,军管会的人告诉我, 基建工程兵正在筹建,八字还没一撇,等着吧!要知道,清华实行本科6 年的长学制,后来“四清”、文化大革命又折腾了四年,真是“ 十年寒窗苦” 啊,一天也不想再等了, 就和军管会软磨硬泡, 希望能网开一面,让我们这些学校弃儿自寻出路吧军管会的人还算通情达理: 那就退回高教部吧高教部早就瘫痪了,不知道谁该管这件事军代表说,现在既没有分配计划,也没有单位来要人,你们还是等着吧我找到高班学长吕振赢,想求他帮个忙,他是建筑学的研究生,文革前夕分到高教部工作吕告诉我,高教部已经死了,他也搞不清楚应该怎么办,但他答应帮我找找看几天后,吕交给我一张盖着军管会大印的便笺,同意我们自己联系工作单位 我把这张便笺交给学校人事处,就开始艰难地寻找婆家当时我已经成家,孩子也将要出生,当然希望留在北京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 几乎找遍了京城有关的专业单位,竟然没有一个愿意接收,原因是文化革命期间设计任务很少,科研几乎停顿,各单位 都人浮于事,不愿再增加人手。
峰回路转缘定八院就在我心灰意冷之际,突然峰回路转在一次专业交流会上,蒋展鹏和叶书明两位老师为我们做起了推销,但呼应者聊聊, 只有一机部的人(后来得知是王福良)表示愿意要,须回去请示不久学校就接到通知,一机部第八设计院同意接收,让万学文和我去报到春节前,万学文回家探亲,我把可以自找门路的消息告之,他很快就在老家南昌找到了接收单位1968 年 4 月,我就单枪匹马去了八院后来,有几位清华建筑、结构专业的待嫁研究生也陆续来到,成为八院的新生力量八院人事科孙尔文接待我, 办过各种手续后, 他拿起我的工资单问道,每月 51.75 元,是怎么来的呀?国家没有这个工资标准呀!我告诉他, 去年有一个文件,规定 1964年和 1965年入学研究生的工资,按大学毕业生待遇, 为了有别于已经转正毕业生, 就定了这么一个标3 准,也许是对多读书的惩罚吧!孙笑笑说,你现在到了八院,就算转正了,一机部的标准是每月55 元他这一说,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报到前我一直担心,到了工作单位是不是还要从预备期做起,拿取每月 46 元的临时工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这批人拿着本科毕业生的工资,工龄却比同期毕业生少了5、6 年,特别是清华本科六年的长学制,在分房、升职、提薪等问题上处处吃亏,只能默默承受。
八院,北京(和平里)办公楼学业荒废急起直追八院的主导业务是发电和电器设备工厂的设计,给排水属于辅助专业,主要工作是厂区与室内的供水和排水系统设计全组有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10 余人,组长田孟春,四年前,同班学友赵宗力本科毕业后直接分配到这里, 经过几年的再学习和锻炼, 已经成长为一名熟练的技术员,我和她在业务上已经有了不小差距刚来咋到的我,不会使用鸭嘴笔、不会写仿宋字、不懂图纸布局、不会做概预算⋯⋯,院里的老员工都称呼我们是“ 新同志 ” ,尽管我们都老大不小了虚心学习是唯一正确的态度,最好的方法是观察, 注意看老同志如何画图、如何写字、如何编写说明书,⋯⋯刚到院不久,我被派到北京变压器厂做现场设计 (当时,“ 现场设计 ” 被认为是知识分子革命化和劳动化的体现) 经过一个设计周期, 在老同志的热心帮助下,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工厂设计的程序和技巧文革翻新歌舞效忠与处在无政府状态的清华相比,八院要平静得多, 人们还在正常上下班,业务不算忙,但各自手头都有点任务;批斗走资派也比较文明,院子里、楼道里鲜有大字报,没有人向我们兜售派性观点,在这4 样的环境里, 身心都比较放松 只是见到院总工程师每天还在清扫厕所、老院长还在看守大门时,才感到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
早请示、晚汇报和忠字舞(来自网络)此时,文化革命出现一些新鲜事: 早请示、晚汇报早晨上班前,对着毛主席像朗读他的语录; 晚上下班前重演一遍; 后来又开始跳忠字舞,在毛的肖像前边唱赞歌,边手舞足蹈,以表达对毛的忠心我这个人最缺乏艺术细胞,经济困难时期,为了弥补物质生活的贫乏,各级干部带头大跳交谊舞, 周围的同学都十分踊跃, 有的甚至极度痴迷,我也没有迈出过一步舞蹈是艺术,对舞者、对观者都应该是一种享受,当我看到大街小巷各色人等,吼着走调的歌喉、扭动错乱的腰肢时,丝毫找不到美的感觉我心里清楚,我要是加入其中,舞姿可能更糟糕,那是对艺术的亵渎,也是对毛主席的不敬,必须设法逃避正好单位安排我去现场设计,我巧妙利用一切机会,如借口去幼儿园接送小孩, 下工地配合施工等逃过了这让人难堪的时刻幸好这些程式化、庸俗化的东西没有流行多久,就被叫停了,否则躲得了初一,绝对躲不过十五环境甫定期望作为一年过后, 我已经基本适应了八院的工作环境,妻子在工作单位分到一间小居室,面积不大,但毕竟有了安身之所;接着儿子降生,初为人父,开始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我憧憬着新的生活,一种可以静静思考、发挥潜力、施展智慧的生活我没有雄心去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在专业上应该有所作为;读了那么多年书,到了回报祖国、回报社会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