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4日主讲人:章毅基本要求—重点突出、侧重综合分析Ø(1)应有委托合同、论证资质证明,相关责任人签名页、报告适用范围声明等明确法律责任的有关内容Ø(2)数据可靠对于有关异常数据要进行必要核实和合理性分析同时,所采用的数据必须能有效支持论证报告中的有关结论Ø(3)技术路线正确,分析方法合理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取水水源论证,取退水影响分析及补偿方案措施分析,要求思路清晰,采用分析合理Ø(4)结论明确、附件齐备要求的附件必需完整充分Ø总论1.1 项目来源 1.2 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 1.3 编制依据 1.4 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1.5 工作等级 1.6 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1.7 水平年 1.8 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 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分析范围和论证范围图Ø建设项目概况报告书编制的一般性问题—突出重点总论—1.1项目来源Ø业主情况及委托书提出的具体要求Ø“项目性质”、“水源类型”、“排放方式”业主提出的建设项目取用水方案或要求为了针对性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论证技术人员应详尽了解业主单位提供的项目取用水情况总论—1.4取水规模、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Ø达产期年取用新鲜水量,月平均水量和流量;符加项目取用水特点的每小时取用水量、日取用水量和年内最大、最小特征值。
Ø说明主水源和备用水源表明取水水源和用水户的高程关系Ø地点要明确距重要地面符着物的方位总论—水资源论证分析范围和论证范围图Ø河流、水系,水文站点,水库、渠首和渠道,水电站,灌区范围,项目取水口位置和用水户位置,拟建输水线路水文地质单元边界线,已有井和拟建井位Ø行政区划和流域界线,标注交通线路,城市、乡和村建设项目概况Ø建设项目名称和地点(叙述内容与图相对应) 说明项目已进展的前期工作阶段Ø建设项目规模的具体内容 ①项目规划用地及布置②职工人数及生活区③主要产品及用水工艺④对水量和水质要求,排放量、排放方式和水质 ⑤取水、退水口位置(高程和工程布置)Ø水资源分析及论证范围确定Ø取用水合理性论证Ø取水水源论证及影响分析Ø退水影响分析及水资源保护Ø取退水影响补偿建议Ø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1 12 23 34 45 5报告书编制的重点问题6 6—综合分析Ø水资源论证范围应按照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分别确定Ø分析范围 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分析Ø论证范围 取水及其退水影响1. 水资源论证范围(第三章)(第五~八章)分析范围取水口上游的产水、补给区论证范围取、退水影响范围取水断面水资源论证范围Ø对于水资源的论证范围的确定,《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培训教材(试用)》在地表取水水源论证中指出,通常以便于水量平衡分析,易于与现有成果与资料配套,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为原则;同时,也指出不易找到一个通用的准则。
结合“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资源的论证范围内应以包含取水水源、水环境以及对周围取水户的影响范围,三者不一定要硬性重合,一般相交与相含水资源论证范围Ø①对于地表取水水源论证,重点应针对建 设项目取水口以上径流范围,根据所论证 的径流范围内的水文站、水闸、水库等不 同情况,决定是否划分不同的径流区间进 行论证;对于取用地下水的建设项目,论 证范围的水文地质单元最好与地表的水文 测站控制的径流范围相近,便于对论证范 围内的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的相互转换与 现状进行对应研究水资源论证范围Ø②对于水环境论证范围,以取水河段所处水功能保护区划范围为主要依据确定,与取水水源论证范围有相重叠的河段对水资源匮乏、有重要生态敏感对象和生态脆弱的重点流域,建设项目取水的生态需水影响论证范围最大可扩展至流域级水平水资源论证范围Ø③对周围取水户的影响问题,对地下水资源主要指所在水文地质单元,对地表水资源指取水口以下对下游取水户影响的河段结合新疆河流的特点,还应当包括河谷林、河流尾闾的湖泊或湿地、天然植被生态区Ø 1•取水水源及取水地点(高程),取水方式,年取水总量及年内分配要求,取水水质(分项)要求等。
Ø 2•用水用途和用水组成 (生产、生活)和水质要求,水处理方式、用水流程 (工艺),保证率,节水措施等Ø 3•退水退水地点,退水方式,退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等2.取用水合理性论证Ø论证项目组依靠设计单位提供的用水指标及水量平衡图,再比照相应行业用水标准及规划节水目标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收集相关的行业规范与节水规划目标十分重要,论证编制人员都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提高用水指标Ø生活用水考核指标Ø工业用水考核指标重复利用率、冷却水循环率、工艺水回用率、锅炉蒸气冷凝水回用率、新鲜水利用率、单位产品新水量、单位产品用水量、单位产值新水量、单位产值用水量、企业职工人均生活用新鲜水量Ø农业用水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依据和说明取水量=耗水量+排泄量排放量=重复利用量+排泄量用水合理性评判一 政策方面的合理性,即看用水指标是否符合现有发展规划、规范、标准以及技术性文件的规定二 区域用水水平方面的合理性,即看用水指标是属区域用水的平均水平,还是高水平或是低水平三 行业用水水平方面的合理性,即看用水指标在行业内是先进的,还是一般的,或是落后的四 与国内外同类用水水平进行比较建设项目取水水源(地表水、地下水) 论证最终要对建设项目地表取水的可靠性与 可行性作出评价。
3.取水水源论证及影响分析可靠性—地表水年际和年内变化与取水构筑物可供水量的分析,地下水可开采量与可供建设项目新增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可行性—论证区域用水量分析(分析范围现状用水量和规划需水量预测水量)Ø取水可行性分析是指在取水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建设项目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其他用户的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用水合理性分析以及取水口合理性分析结论,给出建设项目取水是否可行的结论Ø(1)地表取水水源论证是针对建设项目提出的取用水方案 (包括取水水源、取水方式和取用水量等)而言的通过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地表取水水源的论证范围,并对论证范围内地表水数量与质量的分析、计算和评价,主要论证水源范围内不同保证率的来水量、可供水量和取水可靠程度; 论证地表水源取水口的设置是否合理等Ø(2)地表取水水源论证主要根据建设项目取用水规模和取水口位置确定合理论证范围,论证目标明确,要 针对性强,它有别于区域地表水资源评价,也不同于 建设项目的水源规划或水文分析专题报告因此,水 源论证应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和现有的资料,并注意与 己有规划的协调和适当简化如对于地表水源丰沛地 区或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且取 水量占所在区域可利用地表水量的比例很小的情况, 论证内容可以简化,对工作深度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 ;而对于水资源贫乏或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这种情况下的水源论证,无论是论证的内容、论证 的途径和采用的方法,还是工作深度,都要求较高。
取水口合理性分析Ø分析的依据是业主方提出的取水工程布置方案与取水口 的位置,并非设计取水工程或设置取水口因此,进行 合理性分析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取水工程自身的 安全性(河床稳定性的影响)、取水口附近现有工程的安 全性(仅定性描述)、取水水量和水质的安全性等分析 时,主要从河床稳定性、取水口的高程以及与现有取水 口和人河排污口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对于取水工程对现 有工程的安全影响必须分别论证,不属于水资源论证的 范畴,如对防洪的影响,需要做防洪影响分析报告;对 航运或桥梁的影响,交通部门有专门的规定;对现有城 镇民用或工业建筑物的影响、城建及有关部门也都有规 定就水资源论证而言,主要从水源的角度对取水口的 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当然,需要简要说明取水工程布 置及取水口位置的安排是否符合防洪规划的要求取水对地表水量的影响Ø (1)建设项目地表取水 (包括主要靠地表水补给 的傍河地下取水)影响,应考虑取水量占取水水 域自然水量的比例若取水量所占比例较大,则 会使水域水量明显减少,水位明显下降,对河流 周边水资源利用和水运构成影响从不利角度考 虑,影响分析可用取水量与水域枯水月份平均流 量之比衡量。
在一般情况下确定取水流量占取水 断面枯水月份平均流量的0.5%~1%以上时,即为 推荐控制的限值 (各流域情况可有所区别),超过 该值即认为建设项目对周边水域的水量、水位有 较大影响Ø(2) 大多数单个建设项目的取水行为,原则上不应明 显影响到取水河流和湖泊、水库等水域的水量和水 位变化但灌区农业集中引水和引水式河流发电等 取水工程,其取水行为会显著影响到周边水域的水 量、水位,在此情况下要对取水影响区域水量、水 位改变进行较详细的评价论证建设项目取水对河 流生态水量的影响是水资源论证工作应予以重点关 注的问题在水资源缺乏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可 能因建设项目取水造成下游河流、湖泊水文情势改 变等生态问题,会不同程度的加剧区域的生态恶化 局面,因此在水资源贫乏的生态敏感区,取水项目 的论证工作要将对生态的影响和生态需水量的分析 ,作为论证的重要内容Ø(3)对于河流生态水量的计算,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尚无统一方法和标准,一般采用流量计算和生境分析的方法进行求算建设项目取水水体为中小规模河流的,若取水水量占河流自然水量的比重较大,取水对有关河段生态环境构成明显影响时,论证工作应结合生态调查和生境需水分析工作,对取水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
取水对水体功能影响评价Ø(1)生态环境需水量在水生态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受影响水域有无国家保护濒危水生生物种类,以其生态习性、栖息地需求及对水量、水质的要求为标准,分析评价因建设项目取水对其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若受论证时间或其他条件限制,至少应根据一般水生态需求,提出受影响水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或水域生态基流,并分析评价取水对其产生的影响程度和范围Ø(2)水体纳污能力水体纳污能力与水量成正相关关系取水减少水域水量,同时也降低了水体的纳污能力,也意味着对应陆域污染源排污量随之相应减少对水体纳污能力影响评价应从水量影响和纳污影响两个方面综合分析评价生 态 环 境 需 水Ø生态环境需水的定义,一般意义上是指与特定生态环 境保护目标相联系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处于平衡 状态时所需要的水分,涉及到不同尺度的水热平衡、 水循环平衡、水土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水化 学平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需水,是指符合生 态保护目标且对景观维持及环境状况改善起支撑作用 的系统,为维持其平衡所要消耗的水分一般情形, 农、林、牧业既具有经济价值也具有生态环境功能, 其用水属于广义的生态用水严格意义上的生态需水 ,不包括国民经济需水中的种植业和畜牧业需水。
Ø从生态建设的水资源保障条件看,生态需水可分为可控生态需水和不可控生态耗水可控生态需水是指植被所利用的径流性水资源,可通过水利工程改变径流的时空分布,从而控制或影响生态环境的水分利用条件不可控生态耗水是指植被所消耗的降水中不形成径流的有效水分,尽管不可控生态耗水与水利工程无直接关系,但其耗水量将不同程度地受到土地利用格局改变的影响Ø从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动力不同,又分为天然 生态耗水和人工生态耗水两大类天然生态 耗水是指基本不受人工作用的绿色生态所消 耗水量,包括天然水域和植被所耗水量,在 干旱区天然植被可分为荒漠河岸林、低地草 甸、前山带河谷林、荒漠植被等;人工生态 耗水是指由人工直接或间接维持绿色生态所 需水量,包括为生态目的种植的人工林草灌 溉量和城市景观供水量,农业灌溉退水维持 的人工生态水量,以及水土保持造林种草所 消耗的降水量Ø水资源的国民经济可利用量,特指在自然条 件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狭义水资源中 能够被工程系统一次性开发利用的最大潜在 量这一最大潜在量包括了地表水和地下水 两部分的可利用量,由于二者间的相互转化 关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可利用量均不是固 定的,要根据二元模型进行计算。
特别是在 西北地区,平原地下水几乎全由地表水转化 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