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双向情感障碍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58KB
约9页
文档ID:398994381
双向情感障碍_第1页
1/9

双向情感障碍双向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向心境(情感)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 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 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 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 状或转为慢性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障碍(Afective disorders)是指以心境或情 感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感高涨、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 增多,称躁狂状态;情感低落、快感缺乏、精力下降、兴趣减少、活动减少,称抑郁状态; 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生物学因素① 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 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②5-羟色胺(5 -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向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向障碍的素质标志;③去甲肾上腺素 (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④多巴胺(DA)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帥-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 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向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⑥第二信使平衡失调, 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⑦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 是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家系调查发现,双向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向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 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 向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向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 步研究目前,有关双向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心理社会因素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 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 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总体来说,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 起重要作用,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较为突出[1]疾病分类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 CMD-3),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美国分类法系统(DSM-W)《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 )中关于双向障碍,根据发作时所 处的状态分类如下:双向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双向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 向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双向障碍目前为轻抑郁;双向障碍目前为无精神 病性症状的抑郁;双向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双向障碍目前为混合发作;其 它待分类的双向障碍;双向障碍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

环性心境障碍另外,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双向障碍分为: 双向I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双向II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 郁发作明显而严重;双向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 双向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双向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分别叙述如下:躁狂状态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笑容满面,兴高采烈,没有难事(情感高 涨),有人表现为一点小事或稍不随意就大发脾气(易激惹),在严重的易激惹情况下可能 出现冲动行为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一句接一句,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诙谐幽默(思 维奔逸),患者自身感到脑子变得非常灵敏、聪明、反应迅速自我感觉良好,夸大自己的 能力、财力、地位,认为自己有本事,可以做大事、挣大钱(夸大妄想)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管闲事,要干大事,要做许多事,不停忙绿(意志行为增强) 精力旺盛,睡眠需要减少,不知疲倦做事有头无尾,易被周围发生的事吸引而转移注意力 (随境转移),对结局过于乐观、行为草率、不顾后果好花钱,追求享乐,随意挥霍。

易 与周围发生冲突,产生冲动行为性欲增强、性行为轻率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没有认识能力,即对自身疾病无自知 力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状态特征性表现,伴随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表现为协调 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即情绪、内心体验、意志行为之间协调一致,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严 重时可表现出不协调症状,言语凌乱、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状态核心症状①情绪低落,心情低沉、郁闷、悲伤、不开心,对今后感到没有信心,没有 希望,甚至悲观绝望,出现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②兴趣缺乏,患者对什么都没兴趣,对以 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也失去兴趣,整日生活懒散,行为被动,离群索居③快感缺失,患者 内心没有轻松愉快的感觉,不能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疲乏无力,精力下降伴随的其他心理症状①焦虑是抑郁症非常常见的症状,表现过度的担心多虑,胆小害 怕,紧张不安,犹豫不决,心情烦躁,感到心悸、胸闷、憋气等躯体不适②精神运动迟滞 时表现思维迟缓,行为迟缓③激越时表现脑子不停地想事,极度烦躁,坐立不安,不能自 控④自责自罪,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有许多过错,什么都做不了,是一个没用的人, 是家人的负担⑤严重时悲观绝望、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⑥ 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躯体症状 睡眠紊乱,严重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多梦),食欲紊乱,没有 食欲,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性功能下降,体重下降,多种躯体不适感,症状在晨间加重混合状态指在同一时间段内(至少持续两周),同时存在躁狂和抑郁的表现,如抑郁心境下表现 出言语和活动增多,躁狂状态下表现烦躁不安,精力不足等,有时躁狂和抑郁在一天内快速 转换快速循环发作指过去12月中,至少有4次情感发作,发作形式不限,可以是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抑 郁发作、或混合发作病程特征和典型表现发病年龄早,多在45岁以前发病,15-19岁是首发高峰首次躁狂发作多发生青年期, 起病较急,可在数日内发展到疾病状态,抑郁发作起病缓慢成人发病者需仔细询问既往是 否有不典型的、轻度而短暂的抑郁或躁狂发作躁狂和抑郁发作没有固定顺序,可连续多次 躁狂发作后有一次抑郁发作,或反过来,先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也可躁狂和抑郁交替出现或反复循环,以混合方式存在典型发作表现:为发作性病程,间歇期正常躁狂发作时,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 增多,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发作时,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等,即协调 性精神运动性抑制。

疾病危害双向障碍如不治疗,易反复发作,长期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疾病慢性化、人格改变和 社会功能受损由于病前的人格和疾病症状的影响,患者酒依赖、物质滥用、药物依赖发生 率高抑郁时由于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可出现自伤自杀,自杀发生率高,激越时由于情绪极 度烦躁,冲动控制能力弱,有可能出现伤人、毁物严重躁狂状态时,由于易激惹、冲动控 制能力弱,判断力受损而做出非理智行为,有可能出现行为轻率、不顾后果,随意挥霍、盲 目投资,乱交友、乱性行为,伤人、毁物无论抑郁发作还是躁狂发作,在发作时,患者的 工作、学习、生活、交往能力都可能受到损害因此,一旦确诊双向障碍积极治疗,避免不 良的后果发生疾病诊断与很多其他科疾病不同,由于双向障碍目前病因未完全阐明,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实验室 检查或者化验结果支持临床进行诊断一些量表的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为医生辅助诊断 和确定严重程度参考,并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不能作为确切的诊断依据诊断的确定仍 然依据病史、精神症状检查,及结合病程进展的规律综合考虑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关于情感障碍(心境障碍)的 诊断,临床诊断主要依据4个方面:症状、严重程度、病程和排除标准。

无论双向障碍、抑 郁症、躁狂症,甚至环性心境障碍和其它心境障碍的诊断,首先必须分别符合躁狂发作和抑 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双向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无论处于那种发作,必 须分别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其详细标准如下: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 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 病性症状1. 症状标准 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三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 四项):① 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② 语量增多;③ 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④ 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⑤ 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⑥ 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⑦ 睡眠需要减少;⑧ 性欲亢进2. 严重程度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3. 病程标准 ①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一周; ② 可存在某 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 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一周。

4.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 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1.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四项:①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②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⑦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 食欲减低或体重明显减轻;⑨ 性欲减退2. 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3. 病程标准 ①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二周; ② 可存在某些分 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 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二周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疾病鉴别双向障碍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和 物质依赖等①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发作与躁狂发作相鉴别,前者也在青年期起病,表现兴奋、话多、 活动多。

但主要特征是言语凌乱,行为怪异、杂乱、愚蠢、幼稚等怪异表现,思维、情感和 行为不协调,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发作是在情感高涨基础上出现的协调性精神 运动性兴奋,情绪愉快、高涨,有感染力②精神分裂症病程中可出现抑郁症状,而双向障 碍可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鉴别双向障碍是以情感障碍表现为主导症状并贯穿于整个 病程,情感高涨或低落,伴随思维和行为改变,发作间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症表现是以幻 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为主要表现,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不协调,发作间歇期多残留 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继发性情感障碍情感障碍可由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某些药物和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冰毒等) 引起,二者鉴别点如下:继发性情感障碍应有明确的脑器质性疾病史、躯体疾病史,有药物 和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相应的改变,可出现意识、记忆、智能问 题;情感症状随原发疾病病情好转而好转,随原发疾病病情的加重而加重单相抑郁与双向抑郁鉴别单相。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