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有关正史《日本书纪》的再审视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50KB
约4页
文档ID:310562975
有关正史《日本书纪》的再审视_第1页
1/4

有关正史《日本书纪》的再审视=“news_bd”>   一、正史《日本书纪》中存在的问题   公元720年纂修完成的《日本书纪》被视为日本国家的正史,但该记录的真实性引起了当今日本学界的质疑 1967年,岩波书店出版了小岛宪之注释解说的日本古典文学大系《日本书纪》(上、下),其中指出,仁德纪之后诸卷的汉文色彩较浓,且在之后的半个世纪,研究者们多将其作为实录、史实来进行讲解、介绍对此,1979年《朝日新闻》主办了题为关于古代国家的成立学术研讨会会上井上光贞提出了富有冲击性的结论,即‘旧本国的成立应推迟至6世纪’,而且6世纪前半叶知名的‘磐井之乱’①也谈不上叛乱②然而对于《日本书纪》记述的虚实能够予以证明的当属中国和朝鲜的史料以及巨型高坏古坟在日本,多数巨型古坟及列岛各地900余处高坏陵墓都作为宫内厅陵墓参考区,但由于诸多限制很难对其自由地开展调查研究   有关高坏古坟与三角缘神兽镜③的发现也辅助了对《日本书纪》的研究三角缘神兽镜是三国时期魏国皇帝赐予日本的百枚铜镜之一吴国水军当时有可能会带领工匠前往九州岛北部、南部,乃至抵达大阪、奈良等地,因此在此期间制作三角缘神兽镜应该是可能的,并且近年来也陆续发现了一些制作,与此同时《日本书纪》将《古事记》中忽略的部分,即从神代至7世纪中叶以后藤原氏的作用,虚实交织并大肆渲染构部分自然占据了大多数篇幅。

因此,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史料被规避、歪曲,乃至滥用甚或抹杀例如,其中隐避了《史记》中的徐福东渡、魏书三国志、楼人邪马台国大和化以及《吴书》中水师东渡的事实,否定了《宋书》中记载的楼国王九州的存在,抹去了《梁书》中有关扶桑国的记述,窜改了《隋书》中记录楼国的位置,否定男性大王,以及对卑弥呼加以夸大其词地描述(神功皇后、推古女皇、齐明女皇)等等同时,参与编辑《日本书纪》的人中有很多是百济的流亡者,他们捏造《百济三书》的记录,滥用5,6世纪之后的记述,可以说是一群反新罗的狂热信徒   二、日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日本史学作为一门学问,在近世(江户时代)由本居宣长等人以国学的形式组建学派,获得了长足发展进入19世纪,这一国学在明治维新时期急速向神道方向倾斜,并最终演化出废佛毁释运动曾被视为空谈学问的国史学移至东京帝国大学,开始统治和支配教育、出版等所有意识形态领域随着所谓天皇制国家的诞生,日本失去理智,出兵台湾、处分琉球、统治朝鲜半岛于是,世界通用的历史用语被弃置一旁,换以绳文、弥生、古坟来区分时代,可以说岛国己趋向孤立化   在古代史中,《日本书纪》被作为一级史料来使用实际上,早在11世纪,紫式部在《源氏物语》的萤这一段中就借主人公光源氏之口称只有这些故事小说的记载,才更为合乎逻辑,论述详尽。

日本书纪等的记述往往失之片面偏颇紫式部所言非虚,900年后,20世纪初贵族出身且连续两次担任   21世纪,岩波书店在一百周年纪念时出版的《岩波历史讲座古代》(2013年)旧态依然,很是令人失望譬如,在石器时代以后,仍旧沿用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这些仅在日本流行的区分年代的用语,即便写到大约5世纪末,与5世纪后半叶相关的扶桑国时代、佛教民间传入也依然未被纳入写作视野而在涉及世界史中有关日本历史的介绍时,应该采用新石器时化、稻作时代,高坏坟墓时代,、‘佛教时代等世界各国通用的用语进行时代划分,永远一味地采取仅在日本使用的时代划分标准恐怕不会得到世界的认可从竭力推崇大和政权的历史视角来看,关于向中国朝贡的楼国五王等的研究业己达到一定限度当时他们是否有可能一边筑造巨大坟墓一边向远方派遣使者往来,尚存疑问   再者,尽管《日本书纪》利用《百济三书》证明任那日本府的存在,但很多现代史学家对此持否定态度并且,将6世纪的继体大王与20年未能进入大和朝廷的西部筑紫国造磐井作战的故事当作实录,也是非常不符合现实的另外,《日本书纪》大体上对兵站②这种机构全无认识。

7世纪,即所谓的圣德太子时代,大和朝廷曾派万名士兵至筑紫,但仍忽略了兵站据说于8世纪设置的防御北部九州的驻防兵最多也就3千人本来即是小国,楼国并不具备将众多士兵或使者派遣到中国,或者从关西大和派遣到朝鲜的能力由此可见,书本中的解释史学是有其局限性的   三、对中国史料的否定与抹杀   首先,如前所述《日本书纪》中忽略了《史记》记载的有关徐福的相关史迹、3世纪的吴国水师东渡、5世纪楼国与扶桑国共存、7世纪楼国男性大王真实存在等记录,虚构创造了以列岛中西部奈良县为中心的早期中央集权国家这种唯我独尊的思想进一步助推了19世纪后半叶的超国家主义意识形态及至1940年,甚而宣称当年为皇纪2600年③的日本帝国诞生当时的1里有长里和短里之分,楼国沿着北部九州,以长里计算是不合理的,因此以短里计算,这里指的只能是北陆文身国和关东大汉国《梁书诸夷》的序文中,曾十分认真地向僧人慧深求证扶桑国首次出现的地方,可能因为内容过于繁复,所以并未详细记录下来近代曾在欧美国家引发有关僧人慧深所讲大汉国以东2万余里有扶桑国的争论   笔者深信,僧人所谓的大汉国就是大中国②依据储桥大汉和辞典》,中国语言中的大有远离的意思,如果用英语讲就是great和`far ,即广大和遥远的意思。

因此,北陆文身国以东5千余里即位于350公里的关东中央部,也正是琦玉稻荷山铁剑铭文被发现之地由此可见,扶桑国的方位大体应该距大中国2万余里、距江南约1500公里的日本中西部、关西一带女国则在其东千余里(即约75公里)的伊势湾的岛屿上,是一座男人出海打渔仅留有女人的岛伊势湾海域也确有神岛和答志岛《镖书》记载的地理位置关系无疑是正确的可见,中国史官记述的,楼国.非关西大和说,、楼国.邪马台国九州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四、忽视7世纪楼国男王与编造圣德太子在《日本书纪》后半部分的写作上,将第22代、第23代天皇确定为推古女天皇与其子舒明天皇,其后的第24,25代天皇则为皇极女天皇与齐明天皇①有关推古女皇部分的作者是山田史御方,皇极、齐明天皇的则是萨弘格(唐为《隋书》中记载,隋使当时见到的是男王天足彦、号大王(日语译),王后称作鸡弥,太子称作利歌弥多弗利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述显示,女性天皇和圣德太子出现在7世纪初的关西飞鸟时代   关于这一问题,20世纪60年代,门胁祯二与他的研究生们对推古20年后进行的大化改新产生怀疑,认为隋使来访时女性天皇尚未即位随后,古田武彦认为王是指九州楼国的王,而非近裴天皇家的王。

②进而言之,笔者曾明确指出过,虽然九州楼国的王会见了隋使,但关西的王并非天皇③《日本书纪》很有可能以7世纪新罗的两位女王善德、真德为模型,盗用8世纪初圣德王之名,杜撰出圣德太子,其思想及信仰则取自梁武帝与7世纪新罗的元晓   日本古代史主流学者大山诚一对圣德太子这一人物提出质疑则始自20世纪90年代另外,如前所述的从语言学角度质疑《日本书纪》的森博通也指出了有关圣德太子《十七条宪法》中的错误对此己有先行研究,井上光贞暗示这是变相利用了西魏的仁十四条新制》与什二条新制》事实上,十七条宪法对汉文典籍的借用呈现错综凌乱的状态   1975年,笔者对于在什七条宪法》公布的翌年开始实行入宫时双手双脚撑起行礼进门的做法产生了质疑从中丝毫体现不出佛教的平等精神甚至,据此百年之前的《古事记》虽记录了筑紫的磐井之乱,但对于英明的圣德太子却仅记载了厩户丰聪耳命这个名字所谓的圣德太子是在712年《古事记》之后的8世纪才被命名的出身于奈良的九州大学名誉教授田村圆澄也认为圣德太子是在进入8世纪后才突然变得有名的⑤五、质疑遣唐使证言的中国史官《旧唐书.卷199上.东夷列传》的后半部分记录了楼国条与‘旧本国条,矮国条记载了从《三国志楼人传》至《隋书楼国条》的概要和初唐部分的记录。

与此相对‘旧本国条则是根据新的取材记述的,对于研究日本国的成立,其开头部分就非常值得关注其中记载,日本国是楼国的别称,是因位于太阳旁边而命名为‘旧本,或是因楼国这一名字不雅而改名为‘旧本   另外一种说法是,日本原本是个更小的国家,在与楼国的土地合并后,继而其人入朝者,多自矜大,不以实对,故中国疑焉这个国家的边界东西南北纵横数千里,南至大海,东方与北方均以大山为界,山外边是毛人之国除了《旧唐书.东夷传》中出现的对楼、楼国、楼人的记述外,还在刘仁轨传中记述了唐朝与百济及楼国联军进行战争,660年代初,唐朝还接到应防范百济王子扶余勇身处楼国之事的奏报7世纪后半叶,扶余勇成为选择留在楼国的唯一人的专有名词   唐朝方面往往会严厉地质问来自日本的遣唐使,是否在有关日本国的诞生及遣唐事宜方面存在不实之处遣唐使山上忆良和伊吉古麻吕二人迫于藤原不比等下达的言论钳制令和保密责任,为保性命不得不谨遵藤原的嘱托山上忆良在《万叶集》中遗留了汉诗与汉字言论、和歌70首伊吉古麻吕也在汉诗集《怀风藻》中留下了中国古诗他们在藤原氏的严令下,顽固地J洛守着楼国即为日本国这一700年来的单线历史。

  ,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表现出了对东夷的关注,东夷上的记载包括了朝鲜6国、楼、扶余及虾夷;东夷下则记载了高句丽其他3国、扶桑、女国、文身、大汉、流求、闽越,涉及了各国间的地理距离及往来通行再者,将流求国视为夷洲及台湾的观点较多,但笔者仍支持琉球说《隋书陈陵传》中记述了当初一些人来到隋军(水军)开展商业贸易活动,原住民都逃进山中,在山中生活的原住民并不具有从事商旅活动的积极   六、中国方面的卓越史观   直至旧石器时代后期,日本列岛与大陆、朝鲜半岛还处于接壤状态,南北相互往来及移民的情况增多,到了新石器时代这种交流也一直存在稻作由江南一带开始盛行并传播到北方农作的传播以及与朝鲜半岛南部的频繁往来,使日本列岛的人口也随之增加在语言上,北部九州与朝鲜半岛南部可以说拥有共同的语言圈①这种状态直到徐福集团东渡时也未发生重大变化据称这一集团在后汉时代己兴盛至数万户   在6世纪的高坏古坟时代,出现吴国水军工匠和道教集团东渡的浪潮7世纪末,在数百万的列岛人口中,大多数来自朝鲜半岛,虽然来自中国的人口在数量上占少数,但在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力却很大长大列岛的各地政权最初依照大唐令形成统一国家在此之前,6世纪初的日本列岛即分布着九州楼国、关西扶桑国、北陆文身国、关东大汉国等,东海女国也还存在。

进入21世纪,本州岛西部出云地方的独立政权说虽然在日本沸沸扬扬,但若将文身国纳入东西广大地区的话,则是作为越这一国家存在的,对此《日本书纪》也应该给予关注(钦明天皇31年纪)据说越国的道君自称天皇但是,有的地方也将出云记载为夷隅’、和泉,最初也可能是将出云作为远离地方政权都城的夷住区域8世纪之后,出云大社不断发出与大和政权的伊势神宫对立而置的讯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