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 掌握原子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点;3. 能够解释原子核、电子云、原子核内的粒子等概念;4. 能够通过模型的形式,动手制作展示原子结构二、教学准备1. 学生教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 教师教材: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教师用书;3.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彩色粘土、图钉、纸板、剪刀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引发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 你知道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吗? - 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 知识讲授 (2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将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进行讲解,包括以下内容: - 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的结构特点:原子核质量大、体积小,带正电;电子云质量小、体积大,带负电; -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 - 电子云的组成:电子; - 原子核内的粒子:质子和中子3. 模型制作与展示 (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制作,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使用彩色粘土制作原子结构模型; - 模型制作要求:使用纸板作为原子核的托盘,将质子和中子用彩色粘土制作,用图钉固定在纸板上;用彩色粘土制作电子云,并将电子云围绕在原子核周围; - 学生完成模型制作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模型4. 模型解释和讨论 (20分钟)教师通过学生展示的模型,引导学生进行模型解释和讨论 -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模型,并解释原子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 教师对学生的解释和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原子结构的知识5. 总结与拓展 (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一些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 原子结构在化学反应中有什么作用? - 你认为原子结构发生变化会有什么影响?四、课堂作业1. 用自己制作的原子结构模型写一篇感想(150-200字);2. 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做好课前准备五、板书设计# 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 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 电子云的组成:电子- 原子核内的粒子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模型制作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展示原子结构,并通过模型展示和讨论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同时,通过拓展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然而,在制作模型环节,学生可能存在难以固定模型的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模型制作的演示,或提前准备好固定模型的材料在课后的作业要求中,增加了写一篇感想的要求,希望通过写作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巩固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