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的产业结构与居民收入分配动态关系研究一一基于对珠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T元 周树高 贾功祥【摘要]丈章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珠三角9市1994-2009年间,就业的三次产业结构和居民收入 分配的长短期关系及作用力研究表明,就业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就业结构与居民收入差距表现出 负向的变动关系,第二、三产业呈现正向的变动关系增加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收入,促进第一产业劳动生 产率的增长,是保证珠三角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实现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的关键.[关键词]就业的产业结构;收入差距;面板数据协整一、 引言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不断落实,东部、中部和西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区域发 展规划方案珠三角地区也实施了一系列战略,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转型过程中 居民的就业、收入差距等问题日渐凸显产业结构的变化会改变社会对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 影响到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从而改变收入分配的状况;在迫求高边际报酬的驱动下, 劳动力就业的产业取向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至关重要,而且对长期居民收入分配也有不 可忽视的影响经济学理论表明,就业的产业结构通过资本回报率影响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分配通过消 费需求和资本流向影响就业的产业结构。
因此,研究珠江三角地区就业的产业结构与居民收 入分配之间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为制订促进珠江三角地区就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珠 江三角地区就业与居民收入分配的良性互动关系,对珠江三角地区缩小收入差距、缓解珠江 三角地区就业的总量和结构矛盾,实现“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成功实现珠三角 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 文献回顾“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后来又相继的提出“珠三角经济区”、“小珠 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的概念o 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 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 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我们采用这一概念,研究的区域 包括上述9市o国内学者对就业与收入分配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其中,Luigi Bonatti (2004)⑴比较 了不同的劳动市场机制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了投资者资本累计投资与劳动力就 业市场参与度的长期交互机制Enrico Marelli (2004)⑵探讨了 1983-1997年欧洲145个 地区的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研究发现收入差距与就业结构的状况长期存在,但 随着生产率的平均化,收入差距会收敛。
徐|何龙(2009)⑶利用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和三次产 业结构偏离数,给出了广东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互动效率的相关分析李玉凤和高长元 (2008) "「运用协整理论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论表明 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与就业人数不存在长期稳定均衡的关系,第二、三产业存在着协整关系 冯素杰(2008)⑸通过对收入分配、收入流向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定性与实证分析,结果表 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累积循环效应,当前 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着重大隐患吴小松、范金和胡汉辉(2007)“根据SDA模型对1987-2002 年间我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技术变化对就业增长贡 献较小,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的居民消费、第二产业的资木形成及第三产业的政府消 •费对各产业就业增长均有较大拉动作用李晓嘉、刘鹏(2006)":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不同指标的比较,发现我国就业矛盾的原因主 要在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相称,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 不足喻桂华和张春煜(2004) 分别从三次产业进行研究,发现就业结构偏差产生的原因 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缓慢,工业生产中普遍采用了劳动节约型技术,发生资木替代劳动,以及 第三产业增长缓慢和结构失调。
单独研究就业问题和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国内外经济理论界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 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较少有结含就业与居民收入分配两者进行研究,大 多数学者都只是研究了其中的一个问题,专门研究两者具体关系的成果很少,并且学者们对 就业与收入分配的研究多数是以定性分析为主,目前对两者进行实证研究的成果很缺乏基 于此,我们构建珠三角地区的血板数据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三、实证检验(%1) 数据说明1994年在全国人大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将劳动合同制度 推广到所有职工,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就业制度,我们研究选取的 时间为1994-2009年,以便探索真实的情况同时,因为研究的对象是珠三角9市,我们采 用面板数据模型由于统计资料的限制,衡量珠三角居民收入分配水平的总收入、净收入等指标无法杳到 详细资料,只能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来表示同时由于 缺少珠三角9个城市城乡居民连续的等分分组数据,测定1994-2009年珠三角收入分配差距 的基尼系数、库兹涅茨比率、泰尔指数、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等指标无法计算,我们用珠三 角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相对差距来代替,这一指标无疑是比较粗糙的,但是在数据不完整的 情况下,仍不失进行分析和研究。
数据来源于:《科学实践 跨越发展:广州改革开放30年》、《珠海统计年鉴》(1994-2009)、 《惠州统计年鉴》(2002-2007)及惠州统计局《统计公告》(2007-2010)、《珠江三角洲12 市(区)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资料》(2001-2003).《珠三角统计年鉴》(2009、2010,各市 按三次产业分从业人员年末人数)、《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统计年鉴》 (2005-2008) o《东莞统计年鉴》(1997-2009)、《肇庆统计年鉴》(1999-2009)0其中深圳农村人均纯收入中2004-2009的数据是根据《深圳统计年鉴》(2004)中 1994-2003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历年数据建立ARMA (2, 1)模型获取的预测值,对于个别年度的 缺失数据,文章用三次样条插值估算得出珠海、江门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1997-1999 年份缺失,数据取为缺失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和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分别用ycyr、 ecyr、scyr、s尸xc表示,为了使得数据具有可比较和减少异方差,所有数据均取对数1) 面板数据的平稳性为了避免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中出现“虚假I门I归问题”,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必须对 面板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检验数据平稳性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单位根检验文中采用行种 单位根检验方法:LLC检验、IPS检验、Breitung检验、FisherADF和PP检验和Hadri检验对]nycyr、]necyr> Inscyr和]nsrxc的水平值或一阶差分值进行单位根检验,其中一 阶差分记为d(.)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检验方法dlnycyrdlnecyrdlnscyrdlnsrxc***LLC-2.606-7.161-2.296-11.180Breitling-1.917"-2.755***-8.142**-2.418"IPS■2.183-3.192+*.3.184*-6.334"*Fisher ADF42.43749.631"*50.424***68.649 +PP68.55860.217***59.819*102.730***注:*、**、***分别表示10%、5%和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下同由单位根检验的结果,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和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的对数面板 数据均是一阶差分平稳的,从而可以进行模型的建立和分析,保证了模型的稳定性同时, 4个变量均是1(1)过程,可以进行面板数据协整分析,探索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协整关系。
1) 面板数据模型类型识别与协整检验1.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基于单位根检验的结果发现4个变量均是1(1)过程,可以进一步检验两变量之间是否 存在协整关系,以考察变量间的长期均衡状况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原假设为不存在协整关系,使用类似Engle和Granger平稳|口|归方程,从面板数据中 得到残差构造统计量进行检验,如Pedroni(1999)提出的7个检验统计量、Kao(1999)提出 的ADF统计量;另一类是Maddala和Wu(1999)基于Fisher所提出的单个因变量联合检验结 论,该方法通过联合单个截面个体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获得对应于面板数据的检验 统计量在这里,笔者综合考虑这些协整检验,得到如表2、3中的检验结果表2 Kao检验和Pedroni检验结果(滞后阶数由SIC准则确定)检验方法统计量统计量值(P值)结论Kao (Engle- granger based)ADF-2.114 (0.017) **存在协整Panel v-Statistic-1.223 (0.890)不存在协整Panel rho-Statistic0.096 (0.538)不存在协整Panel PP-Statistic-6.991 (0.000)存在协整Pedroni (Engle- granger based)Panel ADF-Statistic虫京京-6.316 (0.000)存在协整Group rho-Statistic1.533 (0.937)不存在协整Group PP-Statistic-10.033 (0.000)存在协整Group ADF-Statistic-7.260 (0.000)存在协整表3 Johansen面板协整检验原假设结论Fisher联合迹统计Fisher 联合量(p值) 2-max统计量(p值)。
个协整关系115.100 (0.000)拒绝129.800 (0.000)至少1个协整关系至少2个协整关系35.880(0.000)11.470(0.489)37.000 (0.000)***8.162 (0.772)拒绝不拒绝Pedroni指出,每一个标准化的统计量都趋于正态分布,但在小样木情况下,Panel ADF 和GroupADF统计量的检验效果更好,在检验结果不一致时,要以这两个统计量为标准从 表中的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收入相对差距与就业的产业结构间存在协整关系 在短期,收入差距与就业的产业结构往往会偏离均衡点;但在长期,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将 不断消除偏差从而维持这种均衡经济学中“理性人”经典假设表明,人们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行动的准则三 次产业中,追求高报酬的内在冲动和外在压力,必然会导致劳动力的偏移,资本的投入同 时促使低收入群体,迅速向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但是这种能够获取高收益的人群占全部 人曰的少数,无疑加剧了收入的差距这也解释了收入差距与就业的产业结构间存在的长期 均衡关系但是这种长期均衡关系的实现必须满足:一方面是劳动力能够在三次产业中自由 的流动,保证劳动力及社会资本能够转移,市场中“无形的手”可以起到较好的配置作用; 另一方面,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生产率与第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之和应大致相当,根据 耗尽性分配定理,社会物质产量是按照生产要素的生产率进行分配的。
2.面板数据模型类型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