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读书方法胡适的读书方法大凡读书人都希望从书中获得更多教益,但有时却因读书不得其法, 读书不少却收效甚微中国新文学先驱者胡适的读书方法很值得借鉴 胡适曾在《读书》中直言:“我今天根据个人所经验,同诸位谈谈读书 的方法……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胡适所谈虽是常 识,但却能够不落俗套,常中见奇,自具慧眼中国旧时的私塾教育讲究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和心到,胡适对此表 示赞同,并有了新的体味在胡适看来,所谓“眼到”,就是每个字甚至 每字的笔画都不能简单放过,都要认真研究,不然就会闹出笑话他 举例说,西文字母一点之差其意大变,将“port〃看成“pork〃就会变“葡萄 酒〃为“猪肉”,将“oats”看成“oaks”也会改“小草〃为“大树”,这真是“失之 毫厘,谬之千里”在中国历史上因一字之差而产生大笑话或铸成大错 者,所在不少所以,胡适告诫人们读书时万不可马虎,关键处一定 要做到“眼到〃所谓“口到〃就是“诵读〃,每一字句都要念出来这一方 法有利于熟悉句子结构,也有利于体会文章的气势、风采和韵致所 谓“心到〃是指用心思考和分析研究,力求做到“比较参考〃和“融会贯通〃 如《诗经》里“于〃、“言〃二字甚多,在不同地方其用意不同,如果不用 心比照就会越来越乱,成了一笔糊涂账。
在“心到〃中,胡适还非常推崇 “会疑〃二字,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读书才会有大提高和大进展 只有“三到〃读书法还是不够的,胡适认为应有第四到即“手到〃所谓“手到”就是强调多动手,这里主要包括标点分段、查阅字典和资料、作读 书笔记而读书笔记又包括四点:抄录备忘、提纲节要、笔记心得、 探讨研究动手”不仅会帮助你开阔眼界、增强记忆,还会充分调动你 的想象力与创造性,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最终成为你自己的东西 换言之,读书是读者被书牵着走,读者再有主体性也要受到书的限制 和规范;而动手时读者是主人,书却成了工具,读者可按照自己的观念 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行选择,这就是为什么经过自己动手的东西往往能 够了然于心,甚至终生不忘谈到“博”的读书目的,胡适说:“所以要博学者,只是要加添参考的材 料,要使我们读书时容易得‘暗示';遇着疑难时,东一个暗示,西一个暗 示,就不至于呆读死书了‘致其知而后读'至于那些只通一技一艺 者,胡适认为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不会太大,也难有大的作为胡适本 人就是一个读书广博的人,几乎各个领域无所不涉,他还自称自己有 “书癖”在胡适看来,一个人要有大学问必须“精博双修”,只精不博会一叶障目, 而只博不精则好似“一张很大的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
当然,对多数 人来说,要做到既精又博那是十分困难的即便是博学专精的胡适, 他也说自己偏于博而失于精1915年2 月 3 日胡适在日记中说:“学问 之道两面而已,一曰广大(博),一曰高深(精),两者须相辅相行务精 者每失之隘,务博者每失之浅,其失一也余失之浅也,不可不以高 深矫正之胡适还有读书三好一是夜读夜读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此时正合读 书:宁静闲逸、无人打扰、自由自在中国古人有裸身夜读者,大概 深得夜读之乐夜里时间充裕,可安心读经典大著夜读还别有一番 情调,青灯黄卷伴一杯香茗,那是何等的爽心悦目!二是喜在厕上、电 车里读书胡适读书不择环境,不讲条件,有书即读,他甚至将厕上 和电车里的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1914年 7 月17 日胡适日记载:“有 人赠我莎士比亚名剧《亨利第五》,全书三百八十余页,用薄纸印之, 故全书仅广寸有余半,长二寸,厚不及半寸(英度),取携最便,因以置 衣囊中,平日不读之,惟于厕上及电车中读之,约一月而读毕,此亦 利用废弃光阴之一法三是连贯式读书有人读书随意性太强,无一 定计划,而胡适则强调读书的 连贯性,这既包括读书时间不间断,也包括读完一书再换另一本胡 适读书自己规定:每日读书不少于6 小时。
他还说“读书非毕一书勿读 他书”与林语堂追求读书之乐不同,胡适立足实用、追求完美,这样才有可 能形成他完整、现实和实用的独特读书法就好像一个志在高峰的登 山者,胡适的读书方法是脚踏实地、有章有法、锲而不舍而又易见成 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