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鲁浙海洋经济发展比较 ■文/黄霓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在陆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战略,并提出在山东、浙江、广东三省进行海洋经济区建设试点,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和可资示范经验本文从三省发展海洋经济实力、定位、目标以及后续发展潜力进行比较,为广东建设海洋强省提供参考一、粤鲁浙试点区范围、定位和目标1、主体区范围(1)广东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主体区范围涵盖广东全部海域和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等1 4个市,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8.4万平方公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佛山、肇庆以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粤北等相邻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2)山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沽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共51个县(市、区),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3)浙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体范围涵盖浙江全部海域和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设区市的市区及沿海县(市)的陆域(含舟山群岛、台州列岛、洞头列岛等岛群),共7市47县(市)区。
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2、主体区战略定位(1)广东建设成为我国提升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2)山东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3)浙江创建我国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与清洁能源示范区3、发展目标(1)广东到201 5年,基本建成海洋强省海洋经济总量显著提升,海洋生产总值达1.5万亿元,约占全省GDP的25%,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到2020年,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海洋科技贡献率大幅提高,海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全省实现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2)山东到201 5年,海洋生产总值将占全省GDP的23%左右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
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3)浙江到201 5年,示范区海洋生产总值接近7000亿元,占全省GDP的16%,占全国海洋经济比重的15%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海洋经济总量大幅提高,海洋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港口航运能力明显提高,海洋科教水平明显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海洋经济强省目标到2020年,全省海洋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二、鲁浙试点区总体布局和发展重点1、广东: “一核、两极、三圈”“一核”是指以珠三角做为海洋经济的核心区; “两极”是指粤东海洋经济区和粤西海洋经济区两个增长极; “三圈”是指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未来5年,广东海洋综合开发的目标是提升优化珠三角海洋经济区的核心作用,发展壮大粤东海洋经济区、粤西海洋经济区两个增长极在三大海洋经济区的基础上,推动构建粤港澳、粤闽、粤桂琼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以珠三角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加强与港澳海洋产业合作,构建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若干规模、水平居世界前列的海洋产业基地;以粤东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粤闽海洋经济合作圈,重点发展海洋能源、临海石化、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水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开发海门湾、碣石湾西岸、南澳西南岸等工业与城镇建设,将汕头打造成粤东地区海洋经济中心;以粤西海洋经济区为支撑,对接北部湾经济区和海南国际旅游岛,构建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加快发展临海钢铁工业、临海石化工业、外向型渔业、海洋旅游业。
2、山东: “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一核”是指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是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 “两极”是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是蓝色经济区的两个重要增长极; “三带”是指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 “三组团”是指青岛一潍坊一日照、烟台一威海、东营一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在区域布局上,将重点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两个重要增长极加快构筑海洋生物产业、海洋新能源产业、海洋新材料产业等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将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的原则,优化海陆空间布局在核心区,将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着力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将发挥滩涂和油气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壮大环境友好型的海洋产业在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将依托日照深水良港,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通过推进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的可持续发展,优化海岸和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同时,促进三个城镇组团协同发展,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3、浙江:“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一核”是指以宁波一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的核心区 (两翼”是指环杭州湾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为北翼和以温台沿海产业带及其近岸海域为南翼三圈”是指杭州、宁波、温卅三大沿海都市圈 “九区”是指童点建设沿海7市9大省级产业集聚区 “多岛”是指重点利用和保护一批重要海岛,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舟山将基本建成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群岛型花园城市重点建设杭州大江东、杭州城西科创、宁波杭州湾、宁波梅山物流、嘉兴现代服务业、绍兴滨海、舟山海洋、台州湾循环经济和温州瓯江口九大产业集聚区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包括石化成套设备、潮汐能设备、海水淡化设备、核电设备、港口机械、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利用、海洋勘探开发等新兴产业至201 5年,浙江沿海港口将基本建成七大交易平台,搭建完成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主体框架并进行若干货种的试点交易,形成海陆联动沿海港口综合集疏运网络至2020年,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基本建成,港航强省目标基本实现。
三、粤鲁浙海洋经济实力和后续发展潜力1、粤鲁浙海洋经济实力(1)广东广东是经济和海洋大省,经济总量全国第一,海洋经济实力全国领先,海洋生产总值连续1 6年居全国第一 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8291亿元,占全省GDP的18.2%和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6%,居全国首位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2.3亿吨,居全国首位i外贸货物吞吐量4.4亿吨,仅次于山东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500万标准箱,居全国首位2)山东山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也是经济和海洋大省经济总量全国第三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6808.1亿元,占全省GDP的17.3%和全国海洋生产总量的17.7%,仅次于广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8.6亿吨,居全国第二外贸货物吞吐量4.8亿吨,居全国第一集装箱吞吐量1 532万标箱,居全国第三3)浙江浙江虽是陆域小省,却是经济和海洋大省,经济总量全国第四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3500亿元,约占全省GDP的12.9%和全国海洋生产总量的9.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8亿吨,外贸货物吞吐量2.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404万标箱均落后于广东和山东2、粤鲁浙海洋经济发展潜力(1)地理区位及基础设施广东。
广东地处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面对南海,比邻港澳,与台湾隔海相望,是我国与东南亚、中东以及大洋洲、非洲、欧洲各国海上航线最短的地区;对内东接海峡西岸经济区,西连北部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沿海港口泊位1 506个,其中万吨级泊位237个有各种海港7 1个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己成为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其中深圳盐田港已成为我国沿海四大国际中转深水港之一至201 0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4834公里,铁路营业里程21.76公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中国三大航空枢纽之一,沿海地区拥有深圳干线机场和汕头、珠海、湛江支线机场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地处东北亚经济圈,西连黄河中下游地区及出海通道,濒临的渤海和黄海,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南接长三角地区,北临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区位条件优越海陆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拥有沿海港口生产性泊位473个,其中深水泊位198个,是我国北方唯一拥有3个亿吨大港(青岛港3.5亿吨、日照港2.25亿吨、烟台港1.5亿吨)的省份沿海公路、铁路、航空、能源管道网络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至201 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85公里,铁路营业里程3832.5公里。
基本形成以青岛、济南为主,烟台、临沂、济宁、威海等为辅的航空运输体系浙江濒临东海,北承长三角,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东面太平洋,西连长江流域和内陆地区,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区域内外交通便利具备区位优势重视沿海及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已建成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温州半岛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项目至2009年,浙江4个沿海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1 070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43个而仅宁波一舟山港便拥有生产性泊位628个,万吨级以上大型泊位108个、5万吨级以上的特大型深水泊位62个,是全国拥有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舟山群岛.已经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商用石油储运基地中化岙山基地、亚洲最大矿石中转港马迹山港以及浙江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浙能六横煤炭中转码头其油品仓储能力已达1150万立方米,中转吞吐能力接近6600多万吨宁波一舟山港已跻身全球第一大海港和第六大集装箱港至2009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298公里,铁路营业里程1 665公里,全省拥有七大机场2)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广东广东大陆海岸线长4114.3公里,海岸线总长的1/5,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公里(含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占南海总面积的12%0均居全国首位。
海洋滩涂面积20.4万公顷,仅次于江苏和山东大小海岛1431个(含东沙群岛),其中500平方米以上海岛759个,海岛岸线长2428.7公里,海岛面积1592.7平方公里,均仅次于浙江沿海拥有众多优良港口资源大亚湾、大鹏湾、碣石湾、博贺湾及南澳岛等地有可建大型深水港的港址海洋生物、深海矿产、海洋油气、滨海旅游、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尤其南海资源为广东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巨大空间全省海洋与渔业保护区98个,海洋自然保护区面积、数量和保护种类居全国首位有海洋生物3000余种,其中鱼类1000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200余种沿岸有大小海湾510多个,大小渔港133个,粤东渔场和珠江口万山渔场均是我国著名的近海渔场近岸海域1 0米深以内的面积有1.03万平方公里,可供海水养殖面积77.57万公顷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等初步探明滨海砂矿4.7亿立方米近岸海域石油资源丰富,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发现的大型油气田资源,原油储量超过40亿吨,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海洋油气业已成为广东海洋经济的优势和支柱产业之一沿岸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其中可开发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