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个面向” 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 福邓小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1983 年国庆节,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这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一、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1、在实践中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1952 年 7 月下旬,邓小平在有了主持西南局全面工作的经验以后,调到政务院工作在工作中,他认识到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重要性看到了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大量的干部,缺乏大量人才的实际情况,看到了办好学校、办好教育是培养干部、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1954 年 7 月 9 日他主持政务院第 221 次政务会议,专题研究中等专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问题他在总结讲话中说:“政务院许多部门的领导人,他们注意抓生产,抓基本建设,这是对的,但是对培养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 35 页2干部重视不够,这主要表现在对自己所管的学校注意很差。
殊不知办好学校,培养干部,才是最基本的建设 ”1希望这些部门不要总希望从外面调干部来,要办好学校,办好教育, “应该主要靠自己培养干部” 2他严肃地指出,当时的中等专业学校普遍办得不好,要求要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还强调了整顿教学纪律的问题,提高教师待遇的问题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灾难,我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自告奋勇分管科教方面的工作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给中央提出的要求他认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技和教育着手 ”3几个月后,在会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袁家骝夫妇时他说:“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方针是从教育和科学着手不抓教育,科研就搞不好林彪、 ‘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使我们耽误了一代人的时间,影响了二十年 ”4落后的中国要奋起,要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法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必须要有一大批掌握先进科技的人才掌握先进科技的人才,必须依靠教育来培养他比较了美国、苏联和我国的科技人才队伍,看到了我国巨大的差距,倍感培养人才的紧迫,倍感教育的重要他说:“现在科研人员后继乏人科研人员来源可以从生产单位直接选拔、培养,但大量的还是靠大学,特别是尖端科学和理论方面的人才。
所以要把大1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209 页2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209 页3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48 页4 《邓小平年谱》1974-1997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18 页3学办好但教育只抓大学,不抓中小学不行好多知识,要从小学开始打好基础 ”1“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 ”22、自告奋勇为科技教育当好后勤部长邓小平一复出就表示要为科技教育工作当好后勤部长他要求科技教育部门要调整配备好领导班子,一定要选好三个人他说:“我现在仍主张搞‘三套马车’:一个是配备党委书记,多半是外行,但对科学教育事业要热心,当然找到內行更好;一个是管业务的,这应当是內行;再一个是管后勤的,即后勤部长我愿意给你们当总后勤部长 ”3他为教育部门松绑正名,否定“四人帮”搞的对“文化大革命”前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 ,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前 17 年教育战线的工作“主导方面是红线” 4,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辛勤劳动,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培养了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
他决策组织恢复中断了 11 年的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1977年 8 月 4 日至 8 日他亲自主持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认真听取与会专家教授的意见与会者建议尽快改变用推荐的办法招生时,他指出:“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嘛!把原来写的招生报告1 《邓小平年谱》1974-1997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72 页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 120-121 页3 《邓小平年谱》1974-1997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75 页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49 页4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重写 ”1他要求招生要处理好几百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问题,要拿出一个办法来,既可以把优秀人才选拔上来,又不要引起波动,后来还专门制定了特殊政策,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予以照顾他要求:“高等院校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2他要求招生要简化原来繁琐的政审, “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3他还在教育部写给国务院并报党中央《的请示报告》上加批意见:“华主席,此事较急,请审阅后,批印政治局会议讨论批淮建议近几日内开一次政治局会议,连同红旗杂志关于教育的评论员文章(前已送阅)一并讨论 ”4在邓小平极力推动下,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7 年 4 季度全国恢复了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一大批优秀的知识青年走进了大学校园,为迅速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奇缺的不利局面奠定了基础这以后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才成为了现在我国各条战线的顶梁柱3、提出“三个面向”教育思想三个面向”思想凝聚着邓小平对中国教育发展方向和道路艰辛探索的心血,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结晶教育“三个面向”不仅仅是对景山学校的要求,不仅仅是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对我国中国1 《邓小平年谱》1974-1997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76 页2 《邓小平年谱》1974-1997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79 页3 《邓小平年谱》1974-1997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04 页4 见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展览复制件5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要求教育“三个面向”是站在全国大局的制高点上提出来的,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提出来的,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局有着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个面向”思想把教育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保障、战略重点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了最现实的、最大的政治我们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但是,十年“文化大革命”耽误了一代人,让我国起码落后了 20 年,在“知识越多越反动”口号的影响下,大家都不读书,造成了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人才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培养人才成为当务之急邓小平说:“我们不是已经实现了全党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吗?这个重点,本来就应当包括教育 ”1他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他严肃地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 ”2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而且要抓紧抓好,要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办实事,要深入学校,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以后,各级党委和政府真正把教育工作放到了战略重点的位置,我们的专门家和劳动后备人才的培养训练计划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点研究,优先发展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 121 页。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 121 页6坚持教育“三个面向” ,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要成为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就是要为现代化服务邓小平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1现代化建设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邓小平很早就对教育提出要求,办教育“一要普及,二要提高,两者不能偏废 ”“普及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比较难的是如何提高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职业中学的教学质量问题 ”2他要求大学要重点培养研究生,培养高端人才, “一是请在国外的一些科学家回来工作,再就是派人出去,有的是短期考察,有的是学习几年,把经验带回来 ”3坚持教育“三个面向” , 要全面提高教育水平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涵盖了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1977 年邓小平决策恢复高考,提出教育两条腿走路的教育制度,特别提出“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和业余大学是一条腿” 4。
他要求在重视高等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中小学教育他主持调整了学制,恢复了学校放假制度邓小平关注教材问题,认为教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 120 页2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280页3 《邓小平年谱》1974-1997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218 页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54 页71977 年 8 月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说到继承毛主席的教育路线时,他说:“对毛主席的教育革命思想要准确地、完整地去理解和贯彻比如教材要精简,一是简,二是精简得没有内容了,就丢了这个精字;简,不能降低质量现代自然科学一日千里,教材要做到精,就要合乎现代科学的发展水平,要用最新的科学知识来教育青年 ”1他要求:“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 ”2他要求“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3邓小平关注教师问题,认为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他说:“一个学较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4“只有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 ”5他要求我们要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不但学生应该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该尊重教师他要求要提高教师的待遇, “要研究教师首先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制度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鼓励人们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 ”6他要求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水平, “提高教师水平包括政治思想水平、业务工作能力以1 《邓小平年谱》1974-1997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72 页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104 页3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55 页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108 页5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55 页6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 109 页8及改进作风等” 1要请一些好的教师当教师,大学教师要帮助中学教师提高水平要让他们不但敢于教,还要善于教。
邓小平关注学风问题,认为好的学风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备条件他强调要整顿教学纪律,让学校有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让老师能好好教书,让学生能好好读书 “要有爱劳动、守纪律、求进步等好风气、好习惯教师有责任把这些好风气带动起来 ”2他要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