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4110---2007采用聚乙烯内衬修复管道施工技术规范2007---10---08 发布 2008 年---03---01 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目录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5 设计6 材料7 安装8 压力试验9 交工资料前言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山东胜邦---柯林瑞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扬州江苏油田三园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连仲、周长山、周拾庆、赵修杰、李丽君、孟春晖采用聚乙烯内衬修复管道施工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管道安装聚乙烯内衬对管道进行结构性修复、恢复结构的完整性和进行管道内衬防腐的施工要求本标准可为采用聚乙烯内衬修复管道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用户提供依据推荐直径范围为 DN100mm—DN700mm 的管道,超出此范围可参考本标准执行新建管道使用聚乙烯内衬防腐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 规范性应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035 塑料术语及其他定义GB/T 13663 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 15558.1 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 第 1 部分:管材GB/T 18252 塑料管道系统 用外推法对热塑性塑料管材长期静液压强度的测定CJJ63 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GB/T 2035, GB/T 18252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变形管 deformed pipe采用变形模式或径向压缩的方式,使聚乙烯内衬管材经过专用设备后减少其横截面面积的管材,如工程生产的 U 型内衬管目前变形管的形式有:U 型变形模式或径向均匀压缩模式,如冷压 U 型管、缩径变形型管凹窝 dimpling热缩性变形管在恢复原始的圆形时,在管道的管壁接头或变形处,内衬失去支撑点,膨胀而产生的局部变形插入点 insertion point作为变形管插入现存管道的入口处 内衬层 liner在结构上连续地与修复管道内壁紧密贴合的聚乙烯复原管。
热压设备 manifolds变形聚乙烯内衬在复原过程中所用的升温加压设备复原管 reformed pipe变形管插入到管线内经升温和加压设备(或自然复原)复原到与现存管线贴合的内衬层终点 termination point将变形管从现存管道中牵引出的出口部分损坏管道 partially deteriorated pipe管道存在结构上的缺陷,但整体上能够支持土壤和内部压力4 总则聚乙烯内衬的使用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 应用与集气或输气管道、多相流体或低蒸汽压流体输送管道时不应超过 50℃;b) 应用于原油及各种水管道时不应超过 60℃在特殊工作条件下实施工程项目时,建设单位可与有关单位协商提出相应的技术条款本标准应采用者在应用前应制定相应的安全健康实施规定在设计管道内衬层时,应对待修复管道进行必要的评估,在能够满足强度要求时方可进行内衬的安装聚乙烯内衬相关产品生产厂家应提供设计和安装所需的技术资料5 设计设计应采用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聚乙烯内衬层材料设计时应确定聚乙烯内衬层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适用性当输 送的介质中有影响聚乙烯内衬层机械性能的碳氢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基的添加剂存在时,应确定聚乙烯内衬层对特定碳氢化合物的适用性。
聚乙烯内衬层最小壁厚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公称直径 DN100 DN150 DN200 DN250 DN300 DN350 DN400 DN500 DN600 DN700最小壁厚 4.0 5.0 6.0 7.0 8.0 8.5 9.6 12.5 14.0 16.0聚乙烯内衬层一次作业安装长度应根据地形、连接点、弯头和管道内部情况确定6 材料聚乙烯内衬层用与油气管道内衬时应符合 GB 15558.1 的规定;用于水管道内衬时应符合 GB/T13663 的规定聚乙烯内衬层材料的分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类型 长期静液压强度(20℃,50 年,97.5%) ,MPa 最小强度,MPaPE80 (第二代) 8.00~9.99 8.0PE100(第三代) 10.00~11.19 10.0工厂生产的 U 型内衬管应连续缠绕;操作和存储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固定聚乙烯变形管不应有裂片、窄裂纹、龟裂或碎裂等痕迹7 安装7.1 清洗和检查7.1.1 现存管道在清洗前,应根据国家的有关安全规定对管道内部气体进行检测,不应有有毒、易燃气体存在7.1.2 现存管道内部锈蚀物及污垢应清除掉清洗可以采用高速喷射清洗机或机械驱动设备进行清洗,也可采用压缩空气或水等介质推动清管器进行管道内部的清洗。
当采用化学手段进行清洗时,清洗后的管道应作钝化处理,防止参与的清洗介质对管道内壁的继续腐蚀7.1.3 管道检查应由专业人员用工业内窥电视完成,通过使用工业内窥电视确定任何会妨碍内衬管插入以及正常复原的因素和位置7.2 聚乙烯内衬管的连接需要现场进行热熔焊接的内衬管可按 CJJ63 的有关规定执行7.3 插入安装7.3.1 连接内衬管段的金属法兰或端头连接装置应在安装内衬层前安装7.3.2 在管道内衬层安装前应制定对积存在内衬层与原管道夹层环形空间内任何气体的检测和去除的有关方法7.3.3 在管道内衬插入前,应采用管道内部尺寸检测仪器检测确定管道内径,并确保变形管在插入安装时不会造成损坏7.3.4 变形管应用动力绞盘和缆索直接从插入点拉到终点,穿插过程中应对拉力进行连续检测,测出拉力应小于屈服强度的 50%与内衬管管壁横截面积的乘积7.4 变形内衬管的复原7.4.1 U 型内衬管的复原7.4.1.1 U 型内衬管的复原应在变形管插入安装合格后进行7.4.1.2 复原适应加温加压当变形管尾端外壁温度通过加温达到85℃±5℃时,应逐步加压,使变形管复原复原压力应达到确保变形管完全膨胀并允许在端部接触点出现凹窝,使变形管完全复原,并与管道内壁紧贴在一起。
保持这种复原压力,使复原内衬层冷却到 38℃并稳压继续冷却,直至达到环境温度后,断开设备7.4.1.3 在整个变形管复原过程中应连续检测温度和压力测温、测压装置应在插入点和终点7.4.2 径向均匀压缩内衬管的复原:可采用内衬管聚乙烯材料自身的记忆性特性自然释放恢复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辅助压力温度的方式进行在采用自然恢复的方式时,管道内衬的恢复复原时间不应少于 24h采用辅助压力温度的方式进行复原时参见 7.4.17.5 作业段复原表观质量检验管道内衬管复原和尺寸稳定后,应按径向均匀压缩模式设计规定的连接方式对修复后的管道进行连接8 压力试验内衬修复后的管道应按原管道设计要求进行压力试验在整个试压期间,每个管道端部的内衬环形空间的排气孔阀门应保持开通并在稳定状态下检测压力为零9 交工资料交工资料应主要包括在以下内容:聚乙烯内衬管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说明书;工程设计文件;聚乙烯内衬施工记录;试压记录;业主要求的其它相关资料附录 A(资料性附录)条文说明1 范围本标准所描述的现场安装聚乙烯内衬的工艺方法有:a) 通过改变内衬管的截面形状在管道内部安装聚乙烯内衬的工艺方法b) 通过对内衬管径向均匀压缩的方式在管道内部安装聚乙烯内衬的工艺方法。
安装内衬的目的包括:对管道进行结构性修复和提高管道内部的密封性腐蚀性能管道安装了聚乙烯内衬后,由原来单一材质的管道成为符合管道,在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与单一材质的管道具有了本质上的不同;为指导采用聚乙烯内衬修复现存管道的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工作,确保管道内衬聚乙烯的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是为石油行业的管道建设服务,石油管道常见直径范围为 DN100~DN700mm,所以本标准的推荐应用范围为DN100~DN700mm管道安装聚乙烯内衬一方面可以用于现有管道的内衬修复,也可以应用于新建管道的内防腐;聚乙烯内衬材料在强度方面比较的低,管道安装内衬后,管道的主体强度仍然由原管道承担,内衬材料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防腐、密封、减磨作用,对局部缺陷具有修复补强效果;由于钢管提供了承受环向应力的强度,所以在进行管道修复或防腐设计时,管道的设计压力可以高于内衬管承压水平在国外油田聚乙烯内衬被广泛的应用于管道的内防腐,内防腐的安装与应用与采用聚乙烯内衬修复管道过程完全相同,本标准也可以作为聚乙烯内衬防腐规范4 总则聚乙烯材料的特点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过高会导致内衬材料变软,耐压强度降低,会加速材料的老化,缩短材料的使用寿命。
参照加拿大标准 CSA Z662-03《油气管道系统》规定了聚乙烯管的使用温度a) 天然气管道、多相流体或低蒸汽压流体管不应超过 50℃;b) 油田油、水管线不应超过 60℃本标准依据比提出了聚乙烯内衬的使用温度限制本标准所提供的是正常情况下的工程项目内容,由于工程条件的变化,建设单位、设计和施工单位等共同协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出相应的技术条件本标准没有特别强调与应用相关的安全规定,本标准应用者在应用前应编制适当的安全健康实施规定,并确定应用范围本条强调的是管道内衬管的作用,主要是对管道的结构完整性进行修复;对于较高压力的管道的主体压力应由原油的金属管道承担,在管道内衬安装前,对管道进行必要的评估,确定现存管道的结构强度是否适宜安装内衬和安装后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此条规定了内衬管生产厂家有义务提供在设计与安装上所需要材料的相关性能参数相关的注意事项等5 设计设计应采用符合 6.1,6.2 规定的内衬层材料性能聚乙烯内衬对某些碳氢化合物的吸收可以导致在服役条件下机械性能的损失,内衬材料由于吸收碳氢化合物会造成尺寸变大(涨大) ,吸收强度受压力、温度、碳氢化合物的性质及聚乙烯的聚合结构的影响。
设计应考虑这些因素,以确认聚乙烯内衬层对液态碳氢化合物的适用性输送流体内化学添加剂对聚乙烯内衬层的影响也必须考虑液态烃的吸附作用已经被人们认为是油或气液体的可逆的物理重量增加,它取决与这种烃在聚乙烯中的扩散和溶解常数因此,按重量算最大吸附作用约为 3%-4%时,则在温度为 23℃时,高密度聚乙烯内衬按体积计算可近似膨胀 8%左右, (径向 2%,圆周 2%,轴向 2%) 由于在操作时内衬层全部被限制在金属管内径范围,所以膨胀也受到可限制,从而高密度聚乙烯内衬层逐渐消除了半径方向的应力经过一段时间后,随着消除轴向和圆周应力,壁厚将增加约 8%左右,对于有液态烃存在的情况下,应把衬层设计成安装和开始时处于残余的张力状态,当原油开始浸润,衬层体积开始膨胀时,衬层中的张力地笑了原有浸润后的膨胀,从而使内衬层出于新的中性状态 内衬管的壁厚在设计时应同时考虑到自身支撑的刚度、热熔焊接的可行性,以及管道内部的状况有很大的要求等,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管道修复工程的实际经验,为确保管道内衬的施工质量,5.3 中提出了最小壁厚的限制一次作业安装的内衬长度与管道的外形尺寸、管道的连接点、弯头,以及管道内部的状况有很大的关系,一次安装的实际长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为保证管道内衬的安装质量,一次作业的长度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不是一次作业的施工长度越长越好;当由于具体情况需要延长管道内衬的安装长度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降低管道内部的摩擦阻力。
6 材料对于聚乙烯材料,密度越高,刚性越好;密度越低,柔性越好进行内衬修复或者内衬防腐的材料,既要有较好的刚性,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