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主要内容• 一、民主、法治、社会和谐的一般 关系 •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民主、法治、社会和谐的一般关系(一) 民主与法治的内在互动关系※ 民主:现代民主是指国家权力由人民产生、由人民参与行使、由人民监督制约的相关政治观念和制度现代民主发源于西方社会,根源于对封建社会专制制度的否定与排斥,其核心思想就是人民主权思想 ※法治:▲亚里士多德首先开启对“法治”内涵的深入解释,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 律了 ▲17、18世纪,开始注重考察法治生成的背景,注重对法治价值目标如平等、自由、权利等的揭示,逐 步实现考察角度由“法”向“治”的转换,奠定了民主自由主义的现代法治解释基调 ▲19世纪以来,法治解释进一步传承近代民主 、自由、平等、人权的价值取向,开始走出 政治哲学的解释框架,更加注重对法治对象 和目标的揭示,并在解释视角和解释方法上 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法治的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法治主体的人民性;二是法治运行标准的合法律性;三是法治运行规则的程序性;四是法治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预见性。
※两者之间是互为前提、相互统一的基本关系一方面,民主是法治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是民主为法治提供 了基本前提;二是民主为法治运行提供了价值纠偏机制;三是 民主为法治提供了基本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法治是民主的有力保障 一是法治使民主得以确 立和延续;二是法治为民主的运行创造了外在制度载体;三是法 治为民主提供了维护与矫正的顺畅渠道;四是法治为民主的提 升提供了平台 因此,可以说民主制度是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国家是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二) 民主法治与社会和谐的内在契合§ 民主法治将贯穿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全过程 和各方面 1、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和制度 基础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 义民主的根本标志,亦应当是社会主义民主区别于资本 主义民主的关键所在 2、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和目标没有民主与法治,任何社会都不可能获得持久的和平与 安宁,就没有和谐;和谐社会更是以切实的民主与全面 的法治,与其他社会状态相区别,成为人类社会的美好 向往和无限追求三) 政治和谐的基本构成要素§ 政治和谐可以概括为包括权力与权力、权 力与权利、权利与权利三种组合层面的基 本构成 1、权力与权力的和谐 § 权力与权力的关系是否和谐的问题,实质上包括两个大 的方面:静态意义上权力配置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 ,动态意义上权力运行是否清晰顺畅的问题。
2、权力与权利的和谐3、权利与权利的和谐权利与权利的关系原本只是一般的私权利关系与政治和谐的关系相对距离较远,然而立足当前中国改革发展攻坚期和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期的特殊背景,权利与权利的和谐与否,与和谐社会、和谐政治的构建多多少少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一)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应当坚持的基本宪政体制▼所谓宪政,即宪法政治,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奉行宪法规则至上性的 法治政治具体而言,宪政是“国家依据一部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宪法进行治理,以实现一系列民主原则与制度为主要内容,以厉行法治为 基本保证,以充分实现最广泛的人权为目的的一种政治制度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党的领导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 保证,而且是实现宪政、建立高度政治文明的关 键还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 宪政国家,实现高度的政治文明,必须有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 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依照宪法统一行 使国家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科学合理地 分工合作、协调一致的组织社会主义法治运行与 建设。
(二) 党的领导和执政的法治化§ 政党活动方式的法治化是法治国家对政党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民主宪政国家的基本特征 § 执政党依据宪法精神、宪法原则和宪法规范介入国家政权体系,实施对整个国家和全社会的领导就成为执政党政治责任(宪法责任)的核心内容 §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把人类社会的普遍性文明成果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与时俱进,担负起依宪执政的责任[1] § 首先,依照宪法和法律进入国家政权组织和掌控国家权力依法进入国家政权组织,就是依照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宪法和宪法性法律所规定的方式,进入国家政权组织 § 其次,依照法定程序将政策主张上升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 § 再次,理顺同国家机关的宪法关系 (三) 构建现代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构建现代法治政府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与核心,是促进权利保护的基本准则,是构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内在要求 坚持四个原则:§ 首先,坚持和强化权责统一原则 ;§ 其次,坚持和强化行政公开原则;§ 再次,坚持和强化利益平衡原则 o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o胡锦涛强调,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四) 完善公民权利保障机制• 首先,完善权利内在认知机制 • 其次,完善权利由内而外的话语表达机 制 • 再次,完善权利外在维护保障机制 n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 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 族人民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