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中的连接技术:出弯、入弯和转换(上) 滑雪是将上一个弯和下一个弯的顺畅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是核心技术,包括出弯、转换和 入弯从初级到高级的双板换刃技术”作为本文的基础知识讨论了换刃,而本文讨论完整的 连接技术理论依据来自于 Ron LeMaster 的 The Skier’s Edge,滑雪技术来源于 Harald Harb 的 PMTS 技术体系和红花梁的滑雪视频,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滑雪实践形成本文先看图 1:图 1图 1 中 Lower-C 是出弯,High-C 是入弯,Transition Zone 是转换先讲出弯,出弯最重要的 任务是为转换和入弯做准备,最常用的引身动作就是为转换和入弯而做的实际上出弯要做的准备工作是“轻身”,“轻身”不是使身体变轻,而是减少雪板与雪面之间的压力使身体感觉 变轻的过程,雪板“飘”在雪面上的时候换刃和拧转雪板就变得很轻松,因此要“轻身”后转 换和入弯一、“轻身”的三种方法“轻身”有三种方法,第一“起身轻身”,就是大家都知道并在用的引身,这种方法“轻 身”的效果不是发生在蹬起的过程中,蹬起只能加大雪板与雪面的压力,蹬起后雪板向上并回 落到雪面前的一段时间雪板与雪面间的压力变小;第二“下蹲轻身”,在台阶上向下跳,落地 前是“轻身”,“下蹲轻身”也是这个道理,下蹲的一瞬间是“轻身”;“起身轻身”的特点 是“轻身”的时间比较长,但需要蹬起后才能获得,而“下蹲轻身”的特点是立即可以获得, 但“轻身”的时间短只是下蹲的一瞬间;第三“地形轻身”,最典型的是跳台,双板腾空后就 “轻身”了,沟、坎和蘑菇上都可以使用“地形轻身”。
二、PMTS 中的“轻身”PMTS 的方法是刻滑时外侧腿伸展、内侧腿收缩,转换时双腿收缩而不起身请见图 2 的 HH 示范回转图 2图 2 中第 5 帧是转换的中间位置,通过比较 3 到 7 帧,HH 即没有起身也没有下蹲,雪道也 是平整的,难道 HH 没有“轻身”就转换并入弯了?上雪道试试,蹬直外侧腿,收缩内侧腿, 滑一个 C 弯,在出弯时收缩外侧腿,这时感觉身体一下就变轻了,然后就异常轻松的转换并入 弯,就像什么都没有做!HH“轻身”了,用的是“地形轻身”!因为平整的雪道上暗藏着一个 虚拟蘑菇三、虚拟蘑菇虚拟蘑菇是 Ron 的理论刻滑是弧线滑行,过程中存在离心力,入弯时离心力向上,出弯 时离心力向下,因此入弯时身体变轻而出弯时身体变重,这种感觉跟在蘑菇上的感觉是一样的图 3图 3 中滑雪者的脚上有三个箭头,左侧箭头是重力,右侧箭头是离心力,中间箭头是两个 力合在一起的作用力图 3 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入弯时作用力较小,而出弯时作用力较大,作用 力等于反作用力,因此入弯时雪面的反弹力较小,而出弯时雪面的反弹力较大,从而形成图 4 的虚拟蘑菇图 4图 4 中左侧是 S 弯,而右侧是 S 弯中作用力的变化而对应的虚拟蘑菇。
入弯时是蘑菇的背 面(面向山下的面),而出弯时是蘑菇的正面(面向山上的面)中级水平以上的雪友在出弯起身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来自雪面的反弹力,这个力就是虚拟蘑 菇的效果利用这个力的中级技巧是起身,夸张一点的形容是上蘑菇前下蹲,上蘑菇后起身, 起身和蘑菇的反弹力相加使滑雪者腾空,这样就获得了一个较长时间的“轻身”,可以轻松换 刃与拧转利用这个力的高级技巧是采用滑蘑菇的方法滑虚拟蘑菇先回顾一下蘑菇的滑法,滑一个 C 弯,出弯时碰上蘑菇正面,双腿收缩吸收蘑菇的冲击力, 雪板继续向前“翻”过蘑菇正面滑向蘑菇背面,此时身体变轻,然后迅速换刃、拧转、双腿伸 展使雪板不离开雪面滑蘑菇的最大特点就是腿部的收缩和伸展蘑菇高手从来不认为蘑菇是 障碍,而是将蘑菇视为帮助转弯和减速的工具,在蘑菇上可以滑得更轻松,因为地形在帮助他 虚拟蘑菇也是同样的道理再看图 2,3/4/5 帧 HH 收缩左腿,吸收虚拟蘑菇的能量,使他从第 5 帧开始“轻身”,然 后 HH 换刃,6/7/8 帧伸展右腿使雪板始终接触雪面由此可见,HH 用了滑蘑菇的技巧利用虚 拟蘑菇,同时也说明了 HH 用的是“地形轻身”利用虚拟蘑菇时,中级技巧通过起身获取能 量,而高级技巧通过收缩吸收虚拟蘑菇的能量。
四、我的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 刻滑过程中存在虚拟蘑菇,立刃角度越大,蘑菇效果越明显利用虚拟蘑菇最有效的 方法是外侧腿收缩吸收蘑菇的能量,这个能量使滑雪者“轻身”,可以完成转换和入弯后小幅度的雪板拧转这种方法不需要重心大幅度上下起伏,比“起身轻身”更省力、 更流畅2. PMTS 中出弯始于外侧腿的收缩,快速收缩外侧腿,则虚拟蘑菇变得小而陡,使滑雪 者快速完成转换;放慢收缩外侧腿,则虚拟蘑菇变得大而平,使滑雪者放慢转换的速度; 也就是说滑雪者可以通过收缩外侧腿的快慢很容易的控制转换的快慢3. 如果入弯后需要大幅度的雪板拧转,则还需要加入起身的动作,以便获得更长的“轻 身”时间请见图 5图 5图 5 中第 2 帧滑雪者收缩左腿同时身体向上起身,在第 3 帧大幅度拧转了雪板PMTS 中强 调不起身,但恰当的起身也是高效率的方法拧转和起身在入弯部分探讨4. 出弯时外侧腿伸展、内侧腿收缩是理想的腿部姿态既可以收缩外侧腿吸收虚拟蘑菇的 能量,又可以蹬起内侧腿获得起身的能量获得外侧腿伸展、内侧腿收缩姿态最简单的方法是 双板在水平方向分得开一些,雪板垂直于滚落线站在雪坡上,双板分开就可以自然获得山上腿 收缩、山下腿伸展的站姿。
PMTS 强烈反对分腿,分腿与并腿在转换部分探讨五、参考视频1,3,4 来自红花梁的滑雪视频,2 来自 youtube 上 HH 的视频1. 出弯时起身的滑行方法 PMTS 的滑行方法,HH 示范注意与第一段视频比较 ndex=133. 丸山贵雄的什么是纵滑,这回知道为什么纵滑重心上下起伏不大了 山下敬介的深度刻滑,山下示范了收缩与起身的结合 于中级水平者来说,该快的时候,快不起来;该慢的时候,哎呀妈呀,那家伙的,雪板嗖嗖地! 这次来侃一侃“如何控制速度”,提到控制速度,我们一般都会下意识地想到“刹车”,其实, 控制速度不仅仅靠“刹车”,把雪板的板刃用好,同样可以达到控制速度的目的用双板滑雪时,对速度和回转弧大小的控制力很重要,这个控制力又是怎么来的呢?在雪 道上滑行时,坡度的落差产生加速度,对雪板形成推动型的外力,当然,外力中还有阻力型的 雪面摩擦力等,为了有效使用(抵消或者借用)这些外力,我们需要对雪板做出加压,立刃和 旋转三个动作(刻滑板特性:请见 这三者之间里,我们用“立刃”来实现减速的目的!换句话说,通过使用雪板的板刃来处理雪 面对板子形成的阻力和调整回转弧的大小,我们就可以想快就快,想慢就能慢。
在考虑速度控制时,对于回转性能好的板刃来说,滑雪者还必须具备对雪板的操控技术能 力,即在从高到低这个速度范围之内可以随心所欲的操控雪板的能力所谓雪板的操控力,一 方面是你的滑雪基本功,另一方面雪板的软与硬,沉与轻也会影响你对板子的控制力,要选择 适合你的板子过硬过软的板子都不好! 搓雪型的滑行中,向侧面推雪的幅度加大,滑行速度就可以减慢,侧推的幅度变小,就可 以保持一定的速度向坡下滑行已经会犁式的朋友都能明白这点不过,希望大家认真考虑的 是,用现在的刻滑板(carving skis 俗称大头板)搓雪滑行时需要对外板大幅度加压如果雪板加 压不够,大多数情况是因为雪板立刃的角度小即使雪板大角度立刃时,如果不对雪板加压, 雪板无法有效承受雪面的阻力,也无法滑出回转弧,这时,即使雪板的滑行方向发生了变化, 雪板也只会是顺坡而下滑,我们自然失去了对速度与回转弧大小的控制(见图一)相反,如果对雪板充分加压,我们所做出的动作(立刃,旋转)就成了雪板的驱动力,结 果是雪板被蹬出弓形,雪板有效地承受雪面的阻力,滑出了回转弧(见图 2)我们对雪板的 控制力的大小,(例如:是否能有效把我们的压力准确地传递给雪板)会对搓雪幅度大小,回转 弧的深浅都会有直接影响。
刻滑中的速度控制一般体现在对回转弧深浅的控制上加速时需要把回转弧滑的浅一些, 如果想减速,就把回转弧滑的深一些还有一种非纯刻滑的弯,即入弯开始(前半个弯里)搓 雪,出弯前(后半个弯里)做深弯刻滑这样的滑行方式叫做“搓刻”或者,前半个弯里做 深弯刻滑,后半个弯里加上板尾控制引发搓雪这样的滑行方式叫“刻搓”我们在实际滑行 时,这种混合型的滑法是不是用的更多一些呢? 此外,水平较高的滑雪者,还可以在立刃滑行过程中,有意识的增大立刃角度,增大身体 的内倾角度,有效使用体重和离心力,将雪板蹬出更大的弓形(见图三)这样的滑法貌似是 “刹车”,其实,这也是对回转弧大小的一种控制方法当然,如果你的板子过硬,你就无法 把板子蹬出你所需要的弓形了!!根据不同地形和雪质,选择不同速度来滑行,能帮助我们提高滑雪快乐指数为了实现这 个目标,我们就需要了解并掌握如何减速和如何加速了!速度控制 a.jpg (89.48 KB)深弯与前弯.jpg (80.40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