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论语》留下了古人对食物保鲜的最早 观点如果那时有防腐剂,孔夫子就不用担忧了和孔子的那个年代相比,今 天中国食品的生产、加工、经销、售卖和消费的方式已经彻底改变食品从田间 到餐桌之间的链条被拉得越来越长,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食品中去 与此同时,对食品最基本的要求:安全,也受到了挑战从油条、豆腐开始,中国应用添加剂的历史已经很久了早在东汉时期,就 使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从南宋开始,一矶二碱三盐的油条配方就有了记载, 是老百姓早餐桌上物美价廉的食品国人吃了上千年的油条、豆腐,历史上尚未 出现一例长期吃这种食品产生的中毒事件亚硝酸盐大概在800年前的南宋用于腊肉生产公元6世纪,农业科学家贾 思勰还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天然色素用于食品的方法泡菜的历史有几 千年了加工过程中先民不自觉使用了食品添加剂,过去的食盐、海盐等全都是 粗制天然盐,正是泡菜口感变脆的因素世界范围内,公元前1500年,埃及用食用色素为糖果着色,公元前4世纪, 人们开始为葡萄酒人工着色最早使用的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1856年英国人 W. H.Perkins从煤焦油中制取的染料色素苯胺紫。
到目前位置,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品种达到25000种,其中80%为香料直接 食用的有3000-40000种,常见的有600到1000种从数量上看,越发达国家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越多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中列 有1967种,日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1100种,欧盟允许使用的有1000到 1500 种这个名单也在调整中溴酸钾作为面团调节剂在发达国家已有80多年的历 史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研究报告显示,过量使用溴酸钾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 血液及肾脏并可能致癌中国在2005年7月1日下达了“禁止使用溴酸钾”的命 令食品添加剂市场在中国规范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北方霞光食品添加剂公司的 副总经理彭冲回忆说:“大概1996年才开始,都是化工店和小门市形式的,这边 卖化肥,那边就卖食品添加剂,都用麻袋装这造成一种错觉,大家认为添加剂 跟农药是一样性质的1996年,国家出台了 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添加剂开始 大量应用于食品加工了10年后,2007年国家颁布了更严格的食品添加剂国标, 从过去禁止放什么添加剂,具体到每种产品允许放什么1992年,北方霞光食品添加剂公司张利胜从大连工业大学的食品工程系毕业, 那时候中国还没有专门的食品添加剂工厂,于是他就到一家食品加工厂当上了技 术员,研究饮料、肉类、果酱、罐头,经常是春夏两季加工水果,冬天加工肉类。
在那家厂干了8年后,张利胜又去了另外一家食品加工厂,专门研究肉制品 的生产配方当年刚接触食品添加剂,真是有点恐慌,觉得添加剂有点像毒药 而现在,他认为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个观点,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不谋而 合"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的因为消费者 对食物的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所 以要想按照家庭方式来生产,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真的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 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范志红不认为食品添加剂是魔鬼实际上,国家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整体 安全性是比较高的,在正常用量下不会引起不良反应对于加工食品来说,如果 没有这些食品添加剂,就很难想象食品能有足够的时间运输和出售,也很难想象 消费者能够吃到放心的食品中国食品供应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可以认为是大约20年前开始,20年时间还 不足以让中国建立完全可靠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西方工业化国家普遍用了一百 多年工业化程度越高,对食品加工的要求就越高,加到食品里的非食用物质也 越多这其中有合法无害的添加剂,也有非法有毒的添加物。
随着食品工业化日 益加深,中国人也一天比一天更多地把生化技术制造出来的东西吃了下去旅美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网名)介绍了一段美国食品安全发展早期的历史 1906年有位以社会小说和揭露丑闻闻名的作家Upton Sinclair出了一本书,叫 做《The Jungle》,描写了一个肉加工厂的恐怖情形肮脏、杂乱,就跟我们的 社会中时不时爆出的“黑心作坊”一样这本书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经常让人吃不 下饭当时美国农业部化学局的主管,一位叫哈维•威利的化学家,组织一些勇 敢的志愿者进行了“神农尝百草”的实验——他们大量服用甲醛(防腐剂)、硼酸 (膨松剂)以及其他一些当时人们往食品里加的东西,最后导致生病《The Jun gle》和哈维的实验,促进美国国会通过了《纯净食品与药品法案》,由哈维 领导的农业部化学局对食品药品的生产销售进行管理这个部门就是FDA的前 身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由此逐渐建立在中国食品工业化早期,食品安全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食物从田间到 餐桌的链条并不长用范志红的话来说,就是那时候有东西吃就不错了,食品安 全意识无从谈起但范志红说,其实那时候的食品安全事故并不少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因 食用毛蚶引起甲肝大暴发,涉及30万人。
那时,往辣椒粉里掺红砖粉之类的行为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没有食品安全意识,也没有相关法律规定,那时掺什么都 毫无顾忌据卫生部资料,1982年,中国食品卫生合格率是61.5%, 1994年上升到 82.3%, 2001年提高到88.6%正是从2001年开始,食品安全事件进入公众 视野,频度和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业内人士,张利胜对媒体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妖魔化报道,一直耿耿于 怀他说:“大家重视食品安全是好事但是二聚氰胺、苏丹红,根本不是食品 添加剂,而是非法填充物,说白了,放这些东西就是投毒,但是大家把这些都归 因为食品添加剂惹的祸我国当前约有2亿多的农户在以小作坊等分散的方式生产初级农产品,包括 我们所吃的粮食、蔬菜、水果、鸡鸭鱼肉等,由于他们的生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 模,农民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意识,因此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是 难以避免的梳理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发现,从饲料肥料、种养、屠宰、生 产加工、运输、销售,食物供应的整个链条,日益工业化每个环节都有安全漏 洞各种名目的非食用物质在每个环节上都有可能被加入到食品中,甚至完全是 用化学材料“制造”出来的食品也越来越多地占领了市场。
2001年3月至9月,广东中洋饲料有限公司因购买“瘦肉精”生产猪用混合饲 料,导致河源600多名市民中毒,成为震惊一时的大案该公司原经理林清源 被判有期徒刑4年2004年,阜阳发生劣质奶粉事件,12名婴儿因食用这种没有营养价值的“空 心奶粉”而死亡,229名婴儿因此营养不良劣质奶粉是用淀粉、蔗糖替代乳粉, 奶香精调香调味而成2004年5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揭露龙口粉丝掺假一些粉丝生 产商为降低成本,掺入粟米淀粉,为了增白,使用有致癌作用的碳酸氢铵化肥、 氨水进行增白龙口粉丝这一历史名牌也被非法添加物攻陷而苏丹红事件则 突显了食品供应全球化安全的可怕之处2005年2月,英国食品标准局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通告:亨氏、联合利 华等30家企业的产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一号随后, 一场声势浩大的查禁“苏丹红一号”的行动席卷全球最后,广州市增城区田洋食 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辣椒红一号的食品添加剂被认定为这次全球性食品安全事件 的源头就在英国警告之后,2005年2月23日,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 出紧急通知,要求清查在国内销售的食品(特别是进口食品),防止含有苏丹红 一号的食品被销售及食用。
当年3月29日,中国紧急制定了食品中苏丹红染料 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开始正式实施目前,已经有17种非法添加物被列入黑名单张利胜介绍在中国食品行业,目前使用的技术标准99.8%由国外制定的国外一般按产 品定标准,标准与产品一一对应;中国则是按类别划分,如各种蔬菜只有一个标 准一蔬菜类因此同样,一个农药残留物,国外有2000多项标准,中国只有100 多项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说,国外技术标准的修改周期一般是3到5年, 而中国技术标准更新速度较慢如牛奶,1986年制定了国家生鲜牛奶收购标准 GB6914-86该标准规定牛奶中的微生物指标,国家一级奶应小于50万个/毫升、 二级奶100万个/毫升、四级奶则达到400万个/毫升而美国、加拿大规定,如 牛奶中微生物超过5万个/毫升,就要从严处罚监管标准缺位外,法律成了食品安全的保障稻草从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 会制定《食品卫生法(试行)》,我国第一部食品卫生专门法律诞生至今,我国 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但是多头管理和监管失控, 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法》,2月28日正式出台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 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建仙认为,《食品安全法》虽然规定食品安全问题由卫 生行政部门牵头,但卫生行政部门是否就要因此承担所有食品安全方面的责任还近年来,虽然更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曝光于公众视野,但很多专家并不对中国 食品安全的未来感到悲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因为长期为食品企业辩护,成为网友攻 击的对象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应该说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来讲是好 的,而且一年比一年好它具体的标志就是我们国家总的食品合格率在15年以 前大概只有50%到60%,而现在已经达到了 90%左右但我们有别的选择吗?在超市里,我们试图去寻找没有添加任何成分的食品, 可惜很难找到即使是蔬菜和水果,这些天然非加工食品,也笼罩在农药、抗生 素、激素等阴影之下一个数据表明,人类的食物97%都含有添加剂,有2000 多种添加剂正充斥我们的生活2007年全国的添加剂总产量高达524万吨,从 中获得销售收入529亿元范志红的学生曾经在北京海淀区的超市对136种肉制品做过一次调查,结果 发现,72%含有发色亚硝酸盐(增色),46%含有防腐剂,41%含有植物蛋白 调查还发现,肉制品中大多添加了增味剂,也就是增鲜剂方舟子说,不要把非法的添加物和合法的添加剂混淆,在加工食品中使用食 品添加剂是难以避免的,在多数情况下是必要的他说:“我们需要关注的,不 是该不该使用添加剂的问题,而是添加剂的使用量是否恰当,添加剂名单是否能 即时更新既不要一概排斥食品添加剂,也要反对滥用食品添加剂,同时要尽量 使用更安全的添加剂。
日本“食品添加剂之神”安部司曾计算:一个人每天摄取的添加剂大约10克, 一年约4000克,与人均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大体相当光吃一个三明治,就可能同 时吃进去乳化剂、酵母粉、调味料、pH调整剂、磷酸盐、香料等20多种添加 剂每一种添加剂尽管都经过了国家质检部门的检验,但复合摄取的结果究竟如 何,却是未知和模糊的范志红觉得,添加剂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添加其他一些非食用的物质明矶油条、滑石粉面条、漂白粉馒头、大头婴儿毒奶粉、地沟食用油、黑色 素酱油、毒粉丝、甲醛啤酒、注水猪肉、蓝耳猪肉、炭疽病牛肉、禽流感鸡鸭、 工业食盐、吊白块味精、孔雀绿鱼肉、高浓度残留蔬菜瓜果、外加苏丹红咸蛋、 抛光陈米、硫磺银耳、三聚氰胺奶粉、福尔马林鸡爪,这些化学物质从未被批准 添加到食品中,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却成为食品的主角曾有网友这样无可奈何地描绘我们一天的“幸福”生活:“早晨起床,掀开黑心 棉做的被子,用致癌牙膏刷完牙,喝杯过了期的碘超标还掺了三聚氰胺的牛奶, 吃根柴油炸的洗衣粉油条,外加一个苏丹红咸蛋,准时赶到地下烟厂上班,中午 在餐馆点一盘用地沟油炒的避孕药喂的黄鳝,再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