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65例电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65例摘耍采用能获强烈气至病所针感的针刺手法结合脉冲电刺激,治疗原 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6 5例结果显效8例,有效3 8例,总有 效率7 0・8 %针刺疗效与患者年龄、病程、棊础视力、视野有关 本法能促进眼底和眼球周圉的气血运行,疏通眼底脉络,起到濡养作 用主题词 电针 视网膜色素类 视网膜变性/针灸疗法 气至 病所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慢性进彳亍性视网膜 损害的疾病,属中医〃高风雀目〃〃高风内障〃范畴,是眼科中主耍的致 盲疾病之一,西医迄今尚无特效疗法笔者从1 9 9 4年2月以来, 对本病采用针刺方法进行治疗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共观察6 5例门诊患者,计1 3 0只眼男2 7例,女3 8例; 年龄5~6 9岁,平均3 9. 2岁;病程(从夜盲出现算起)最短1 月,最长3 0年,平均1 2年基础视力从只有光感到裸视1.0, 大多在0・4以下,其中以0. 1〜0. 4最多,占5 7只眼;视野大 多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上述所有病例均经眼科确诊2治疗方法2・1取穴主穴:新明I (奇穴,位于翳风前上5分,耳垂后皱折中点)、 球后、上睛明、新明1【(奇穴,位于眉梢上1寸,外开5分凹陷处); 配穴:风池、翳明。
2・2操作主穴每次均选,配穴每次取1对穴,2穴轮用耳后的新明I, 以2 8号1・5寸针快速破皮后,缓缓向外眼角方向进针0. 8〜1寸 左右,在进针过程中应用轻巧的手法反复仔细探寻,以求得针感向眼 眶内或外眼角放射然后提插加小幅度捻转手法运针1分钟,捻转频 率1 6 0〜1 8 0次/分,提插幅度1〜2.mm球后、上睛明穴 用3 0 - 3 2号1.5〜2寸针刺入,垂直缓慢进针至眼球出现明显 酸胀感为度,不捻转新明II,以2 8号1寸针垂直进针0・5-0. 8寸,手法及针感同新明I穴风池穴针尖向同侧目内眦方向进针, 翳明穴则针向外眼角方向,两穴经反复提插捻转均至有针感向前额或 眼区放射针后新明I、新明II穴为1对,接通G 6 8 0 5电针仪, 用连续波,频率2 0 0次/分,可见眼睑有跳动,强度以患者可耐受 为宜,通电3 0分钟去针吋非眼周穴再按上述手法操作1次每周 2次,1 0次为一疗程,疗程一般不作间隔,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显效:视力由光感提高到0・0 2 ,或由0. 0 2提高到0. 1 , 国际视力表提高3行或以上,周边视野扩大1 5度,管状视野扩大1 0度以上。
有效:视力由光感到指数,或由0・0 2提高到0. 0 5 , 国际视力表提高1〜2行,管状视野扩大到5~1 0度,周边部盲区 重新出现岛状可见区无效:视力、视野无改善或未达到有效的指标3・2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经上述方法治疗,显效8例1 6眼,有效3 8例7 6眼, 无效1 9例3 8眼,总有效率7 0 . 8 %在所有获效患者中,裸眼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视野及暗 适应的改善却只是少数多数病人眼底改变不明显,视网膜电图8、 b波仍降低,但a、b波呈小波的患者疗效好,而a、b波熄灭的则 疗效略差同时随着疗程增加,针刺疗效也随之提高,增至一定程度 后,则维持在这一水平,停止治疗,疗效将会下降所以坚持长期不 间断的治疗也是获效的关键疗效与年龄、病程、基础视力、视野的 关系,见表1〜表44典型病例施XX,女,8岁,学生,1 9 9 7年3月1 4 H初诊主诉: 3岁发现夜盲,1月来视物不清,视力明显下降无家族史舌淡、 苔薄口、脉细弱眼科检查:双眼裸视力0・1 5,外眼(一),晶状 体及玻璃体亦无异常眼底:视神经乳头颜色略淡,黄斑中心反光尚 可,视网膜血管狭窄,少量散在的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视野正常。
视 网膜电图(E R G)示a、b波降低呈小波在用上述方法治疗5次 后,复查视力,右眼0・3 ,左眼0.2 5经2个疗程治疗后复查, 左右裸眼视力均为0. 4,视野正常,眼底象无明显改变继续治疗, 视力视野保持,夜间视力提高,暗适应有所改善2年后复查ERG 仍示a、b波呈小波5讨论本病是目前现代医学颇感棘手的难治性疾病临床体会到本病虽是慢性病症,但要求针感强烈,刺激宜由中至 重手法运用要素有二:一是气至病所,使针感达到眼区四周;二是 强烈的得气感,即在气至病所之后,立即施较强的提插捻转手法,使 患者感到有强烈的酸胀感如新明I、新明II、风池、翳明虽不是眼 周穴,但针刺吋必须要求〃气至病所〃,使针感到达眼部在此基础上, 立即施以小幅快速提插捻转手法新明I穴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只须 进针5分,有的则要刺入1. 5寸才能获得满意针感针感以患眼或 患侧太阳穴局部热胀为主,亦有眼肌出现抽搐的其次在留针期间, 要求给予脉冲电刺激,用连续波,频率2 0 0次/分,强度以患者可 耐受为宜通电后应随患者对强度的适应,而适当增大强度在电针 时,须观察到眼睑按脉冲电频率跳动,如无此现象,宜适当调整针尖 方向眼周穴针刺时宜选用3 0~3 2号毫针,迅速点刺进针后,应缓 慢送针,如针尖遇阻或患者呼痛时,应略略退出,稍转换方向,再行 刺入,直到出现满意的得气感为止。
如得气感不明显,也不宜提插捻 转,而应停针待气眼穴得气感为扩散至整个眼球的酸胀感在留针 期间,一•般不运针,如因治疗需要,为加强针感,只可作轻微的捻转, 但不能提插出针时,应缓慢退针,以分段退针为好出针后,注意 针孔有否出血,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半分钟,如针孔有血,更应延 长按压吋间,避免眼周血肿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因先天不足、肝肾亏虚、精微不能上输入目, 目失濡养所致通过针刺激发经气至眼,不仅增强机体自身的抗病积 极因素,调整全身血液循环,并能促进眼底和眼球周围的气血运行, 疏通眼底脉络,使眼周的微循环得到进一步改善,达到补益肝肾、濡 养神珠、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的作用但鉴于本病属现代难治病, 显效率仍较低,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索收稿H期:1 9 9 9❷12❷2 3,成平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