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办法

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92KB
约18页
文档ID:614449757
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办法_第1页
1/18

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办法一、总则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规范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提高活动质量,保障学生权益,特制定本办法一)活动目的1. 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3.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4.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二)活动原则1. 公平公正:确保所有学生均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2. 安全第一:保障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3. 注重实效:活动内容应具有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4.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二、活动组织与管理(一)活动种类1. 学术类:如读书会、学科竞赛、科普讲座等2. 艺术类: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3. 体育类: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4. 社会实践类:如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社会调查等二)活动申报与审批1. 活动申报:学生或学生组织可根据自身需求,向学校提出活动申报2. 活动审批:学校成立课外活动管理小组,负责审核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符合本办法要求3. 活动备案:经审批通过的活动,需在活动开始前进行备案,并接受学校监督三)活动实施与监督1. 活动实施:活动负责人需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2. 活动记录:活动过程中需做好记录,包括活动照片、视频、参与人员名单等3. 活动评估:活动结束后,需进行总结评估,分析活动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三、学生参与与管理(一)参与方式1. 自主报名: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参与活动2. 组织推荐:学生组织可推荐优秀成员参与活动3. 教师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专业支持二)权益保障1. 平等参与:所有学生均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不得设置不合理的门槛2. 安全保障:学校需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3. 信息公开:学校需及时公布活动信息,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等三)行为规范1. 遵守纪律:参与活动的学生需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服从活动安排2. 文明礼貌:学生在活动中需文明礼貌,不得有不良行为3. 尊重他人:学生在活动中需尊重他人,不得有欺凌行为四、活动评价与改进(一)评价标准1. 活动效果:评估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2. 参与度:评估活动的参与人数和参与积极性3. 安全性:评估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发生安全事故二)改进措施1. 活动总结:每次活动结束后,需进行总结,分析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反馈收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3. 持续改进:根据总结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活动方案,提高活动质量五、附则本办法由学校课外活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一、总则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规范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提高活动质量,保障学生权益,特制定本办法一)活动目的1. 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各类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提升沟通、协作、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活动中设置需要团队协作完成的任务,鼓励学生提出新颖想法,并通过实践验证,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组织体育类、艺术类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缓解学习压力,增强身体素质4.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通过舞台表演、技能竞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增强自信心,锻炼公开表达、实际操作等能力二)活动原则1. 公平公正:确保所有学生均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活动资源和评价标准对所有参与者一视同仁,避免任何形式的歧视。

2. 安全第一:将学生安全放在首位,所有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指导人员3. 注重实效:活动内容应具有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避免形式主义,注重活动的实际效果和对学生的长期影响4.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活动组织与管理(一)活动种类1. 学术类: 读书会:定期组织学生围绕特定书籍或主题进行阅读分享和讨论,培养阅读习惯和思辨能力 学科竞赛: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班、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升学科素养 科普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教师为学生讲解前沿科技、生活科学知识等,拓宽学生视野 论文写作工作坊:指导学生进行选题、研究、写作,提升学术研究能力2. 艺术类: 绘画:开设素描、色彩、国画等绘画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创作能力 音乐:如合唱团、乐队、乐器学习小组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舞蹈:开设现代舞、芭蕾舞、民族舞等舞蹈课程,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艺术表现力 戏剧:组织戏剧表演工作坊、话剧社等,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体育类: 球类: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运动技能 体操:如武术、健美操、啦啦操等,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协调性 游泳:组织游泳训练班,提高学生的游泳技能和水中安全意识 户外运动:如徒步、露营、攀岩等,培养学生的体能、意志力和适应能力4. 社会实践类: 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关爱弱势群体等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社区活动:如协助社区举办节日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等,增强学生的社区融入感 社会调查:指导学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企业参观:组织学生参观不同类型的企业,了解不同行业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探索二)活动申报与审批1. 活动申报:学生或学生组织可根据自身需求,向学校提出活动申报申报材料应包括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内容、活动流程、安全预案、经费预算等2. 活动审批:学校成立课外活动管理小组,负责审核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符合本办法要求管理小组应从活动的安全性、教育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审核意见。

3. 活动备案:经审批通过的活动,需在活动开始前进行备案,并接受学校监督活动负责人应按照审批方案组织实施活动,并对活动安全负总责三)活动实施与监督1. 活动实施:活动负责人需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流程、人员分工等活动过程中,应确保活动按计划进行,并及时处理突发情况2. 活动记录:活动过程中需做好记录,包括活动照片、视频、参与人员名单、活动日志等这些记录可以作为活动评估和总结的依据3. 活动评估:活动结束后,需进行总结评估,分析活动效果,包括参与人数、学生反馈、活动目标达成情况等,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估结果应作为后续活动改进的重要参考三、学生参与与管理(一)参与方式1. 自主报名: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参与活动学校应提前公布活动信息,并提供报名渠道,方便学生报名2. 组织推荐:学生组织可推荐优秀成员参与活动推荐应基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避免强制推荐3. 教师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专业支持教师可以担任活动指导老师,也可以推荐学生参与自己擅长领域的活动二)权益保障1. 平等参与:所有学生均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不得设置不合理的门槛,如年龄、性别、成绩等。

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所有学生参与课外活动2. 安全保障:学校需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急救箱、消防器材等活动过程中,应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确保学生安全3. 信息公开:学校需及时公布活动信息,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报名方式等,确保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活动信息,并做出选择三)行为规范1. 遵守纪律:参与活动的学生需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服从活动安排,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擅自离开活动场所2. 文明礼貌:学生在活动中需文明礼貌,尊重他人,不得有说脏话、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3. 尊重他人:学生在活动中需尊重他人,包括活动组织者、指导老师和参与同学,不得有欺凌行为,不得歧视他人四、活动评价与改进(一)评价标准1. 活动效果:评估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如是否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 参与度:评估活动的参与人数和参与积极性高参与度和积极的参与态度是活动成功的重要指标3. 安全性:评估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发生安全事故安全是活动开展的前提,安全性评估应贯穿活动的始终二)改进措施1. 活动总结:每次活动结束后,需进行总结,分析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

总结应包括活动目标达成情况、参与情况、学生反馈、存在问题等2. 反馈收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反馈意见是改进活动的重要参考,应认真对待并进行分析3. 持续改进:根据总结和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活动方案,提高活动质量持续改进是提升活动水平的关键,应长期坚持五、附则本办法由学校课外活动管理小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学校将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总则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规范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提高活动质量,保障学生权益,特制定本办法一)活动目的1. 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3.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4.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二)活动原则1. 公平公正:确保所有学生均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2. 安全第一:保障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3. 注重实效:活动内容应具有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4.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二、活动组织与管理(一)活动种类1. 学术类:如读书会、学科竞赛、科普讲座等。

2. 艺术类: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3. 体育类: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4. 社会实践类:如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社会调查等二)活动申报与审批1. 活动申报:学生或学生组织可根据自身需求,向学校提出活动申报2. 活动审批:学校成立课外活动管理小组,负责审核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符合本办法要求3. 活动备案:经审批通过的活动,需在活动开始前进行备案,并接受学校监督三)活动实施与监督1. 活动实施:活动负责人需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2. 活动记录:活动过程中需做好记录,包括活动照片、视频、参与人员名单等3. 活动评估:活动结束后,需进行总结评估,分析活动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三、学生参与与管理(一)参与方式1. 自主报名: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参与活动2. 组织推荐:学生组织可推荐优秀成员参与活动3. 教师指导:教师可指导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专业支持二)权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