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审计技术和方法变革的根本动力:评价日益复杂的受托经济责论 账表导向审计(账项基础审计) 系统导向审计(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基础审计),§8—1 账表导向审计,一、账表导向审计的目标 受托责论:经营责任 审计目标:查露揭弊 账表导向审计的特点:围绕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以交易为基础,通过对账表的数字进行详细核对来判断是否存在舞弊行为和技术差错二、账表导向审计的发展过程,数据稽核 账簿审计 详细审计 资产负债表审计 全面会计报表审计,三、账表导向审计的局限性,耗时费力; 容易遗漏有重大问题的项目; 不容易发现会计工作中的程序性错误和会计系统的缺陷§8—2 系统导向审计,一、系统导向审计的特点 系统导向审计,也称制度导向审计、系统基础审计或制度基础审计 以内部控制的审查为基础的一种审计技术和方法从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入手,确定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从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无,二、系统导向审计的产生背景,1、受托经济责论的变化 经济责任委托人范围扩大; 受托人在受托关系正式确立前先提交财务报告; 报告的目是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信息。
2、审计目标由查错纠弊为主转变为以确认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为主 3、企业规模扩大,经济业务日益复杂,交易数量急剧增多,使得传统审计方式不再适应 4、内部控制的完善、审计技术的发展为系统导向审计提供了客观条件三、系统导向审计的程序,接受委托,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 了解和记录内部控制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 控制测试(符合性测试),控制风险的评价 实质性测试 审计报告,四、系统导向审计的局限性,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 没有与审计风险联系,五、系统导向审计与账表导向审计的异同,联系:同属财务审计 区别: 审计基础 主要目标 审计方法 审计步骤,§8—3 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基础审计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型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 四、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方法 (一)审计风险评估 (二)分析性复核 (三)控制测试 (四)交易测试 (五)余额测试,五、风险基础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的异同,联系:都需要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基础审计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风险导向审计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深化 区别: (一)指导思想 (二)审计侧重点 (三)内部控制的概念、范围及其运用 (四)审计程序 (五)审计资源分配 (六)审计方法:风险基础审计更加重视分析性程序 (七)审计风险:风险基础审计考虑的风险因素更全面,对影响审计风险的各种因素均要测试,测试的范围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