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1.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100 以内加、减法的算理与算法,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2.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之前,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解决把两个数量调整为同样多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重温“求相差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两个数量相差关系的本质,初步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为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曾经接触过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初步知道算式里的“加号在前先算加法,减号在前先算减法”也就是说,学生已经初步知道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本单元继续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学生看到两道例题列出的算式,能够说出先算什么,知道再算什么三、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书写规范、工整的良好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单元教学关键: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单元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0 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六、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七、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连加、连减...................................1 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1 课时练习一.......................................1 课时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1 课时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1 课时 练习二.......................................1 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4~l5页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观认识基础之后引入的在知识结构上,平行四边形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这节课主要是在学生拼一拼、找一找、围一围等活动中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代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因此,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全面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另外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充分掌握知识点、扩充他们的知识范畴,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指出平行四边形和围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经历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并能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积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教学难点:建立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 5.教学准备: 师生准备三角尺、钉子板、小棒、长方形木框(学生可以用硬纸条做长方形框)教学过程: 二、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我将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采用直观、类比方法,以多媒体为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了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特色 (一)问题让学生提出; (二)特征让学生发现; (三)疑难让学生研讨; (四)评价让学生参与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直观认识 l.观察图形:出示一些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的图形。
提问:你准备把这些图形怎样分类? 引导:按照边数可以分成三类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这些四边形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吗? 说明: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但四边形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特殊的四边形,请小朋友看下面的情境出示例2) 2.学习例题 (1)这是生活里常见的情境小朋友能在这些情境中找出四边形,用手沿四条边指一指吗?(指名学生指一指) 你也找出这样的四边形了吗?在课本例2的图上用铅笔描出这样的四边形 交流:小朋友在生活里一定也看到过这样的四边形哪位小朋友说说,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四边形? (2)操作 请同桌小朋友拿出三角尺,每人找出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拼一拼,拼成功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 交流:你能到黑板上拼一拼,把你的拼法介绍给大家吗? 肯定学生的正确拼法,给予鼓励 说明:小朋友都拼出了刚才生活里见到的那种四边形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集体读两遍:平行四边形 (3)抽象出图形 引导:小朋友现在知道了,这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完成课题板书)老师现在想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平行四边形这四条边要怎样画才对? 画图:小朋友想法真不错!现在看老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方向要完全一样(画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方向也完全一样(画另一组对边)。
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追问:这是什么图形?你能找一找开始看到的四边形里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吗? (二)练习巩固,内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完成练习 交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第一个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说说你的理由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图里找到平行四边形,再画一面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指出画对的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位置、形状不一样,但都是平行四边形 3.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4题 引导:老师为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材料袋咱们来打开材料袋看一看里面有什么材料提供:8根同样长的小棒、钉子板、方格纸) 要求:你能选用其中的一些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来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比哪个组想到的办法多 交流:你们想用什么办法做平行四边形?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方格纸上画的、钉子板围的、小棒摆的 交流中,结合用小棒摆的方法,要求说说可以用几根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围一围、看一看,呈现4根、6根、8根围的平行四边形,想想相对的两条边用的小棒根数有什么要求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木条做的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拉成平行四边形 学生操作拉一拉,注意观察,同桌说说有什么发现,再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说明:一个长方形,不管怎样拉,虽然形状、大小会发生变化,但它始络都是平行四边形 (三)回顾过程,课堂小结交流: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能回顾说说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吗?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有趣的七巧板》说课稿尊敬的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安徽省合肥市铜陵新村小学的章辉,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有趣的七巧板》 一、教材分析“有趣的七巧板”是一次实践活动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教材安排这次活动,让孩子在拼图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感受图形组合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二、学情分析刚上二年级的孩子爱说、爱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动手能力不强,合作意识较弱,从未进行过电子白板的互动式学习与单纯的实物相比,生动活泼的媒体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七巧板,体会图形的变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2、能力目标: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与人交往、合作学习的意识3、情感目标:感受平面图形组合的美丽与神奇,体验发现、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经历用七巧板拼图的过程,体会图形的变换,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创造性地拼图五、教学流程(一)课件演示,引入课题1、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2、动画欣赏、揭示课题(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1、认识七巧板2、介绍七巧板的来历(三)自主探究,开发潜能1、用两块拼 2、用三块拼 3、用四、五、六块拼4、用七块拼(1)欣赏(2)创作 (2)点评 (四)总结汇报,拓展延伸六、教学过程(一)课件演示,引入课题1、复习已认识的图形上课开始,课件出示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找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纷纷抢着回答2、动画欣赏、揭示课题接着,播放flash动画可爱的动画牢牢地抓住孩子们的眼睛,充分激发了求知热情和学习欲望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1、认识七巧板七个伙伴在一起,就是一幅七巧板请大家仔细观察,一副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哪些图形的大小是完全一样的?借助课件的反复移动、排列、旋转、重叠,让孩子说一说、数一数、比一比,帮助孩子正确感知,进一步了解七巧板的组成,为后面拼图打下基础2、介绍七巧板的历史接着,利用电子白板的网络链接功能,向孩子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七巧板特有的文化特性浸润在孩子的心间,实现了书本知识与人类文化历史的沟通!(三)自主探究,开发潜能在拼图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变换,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从两块拼到多块拼,从独立拼到合作拼,从模仿拼到创作拼,从拼简单图形到拼复杂图案,由易到难,层层递进1、用两块拼首先,让孩子用七巧板中的两块独立拼图拼好之后,我请两个孩子在白板上演示,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把拼图结果非常直观地展示出来2、用三块拼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