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生化专题)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 A1/A2 型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下列关于Ras蛋白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2010年)A. 具有GTP酶活性 丿B. 能使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C. 具有7个跨膜螺旋结构D. 属于蛋白质丝/苏氨酸激酶癌基因ras家族所编码的蛋白质(Ras蛋白)都为21kD的小G蛋白P21,位于细胞质膜内面,P21可与GTP 结合,具有GTP酶活性,并参与cAMP水平的调节其他三个选项均与:Ras蛋白特点无关2•下列关于GTP结合蛋白(G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2007年)A. 膜受体通过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耦联B. 可催化 GTP 水解为 GDPC. 霍乱毒素可使其失活丿D. 有三种亚基a、0、y考查对G蛋白性质和功能的掌握情况G蛋白是一类和GTP或GDP结合的、位于细胞膜胞液面的外周蛋白, 由三个亚基组成:a、0、Y膜受体通过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耦联,G蛋白可分为激动型和抑制型G 蛋白等,激动型G蛋白的仪亚基与GDP结合时没有活性,当有信号时,a亚基的GDP被GTP置换而被活化, 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此后,a亚基上的CTP酶活性使结合的CTP水解为GDP,亚基失去活性恢复最初 状态C蛋白的a亚基有一个可被霍乱毒素进行ADP核糖基化修饰部位,使a亚基仍可与GTP结合,但丧 失GTP酶活性GTP不能水解为GDP,因此活化的a亚基始终结合在腺苷酸环化酶上,使其处于不正常的活 化状态3•下列因素中,与Ras蛋白活性无关的是()(2007年)A. GTPB. Grb2C. 鸟苷酸交换因子D. 鸟苷酸环化酶丿考查对酪氨酸蛋白激酶(TPK)体系的掌握情况Ras是受体型TPK—Ras—MAPK途径中的信号分子,性质类 似于G的a亚基,与GTP结合时有活性当受体型TPK与配基结合后,发生自身磷酸化,并与GRB2(生长 因子受体结合蛋白)和S0S(—种鸟苷酸交换因子)结合,进而激活Ras蛋白及下游的信号通路在这一过程 中,SOS可促使Ras与GDP分离而与CTP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不涉及鸟苷酸环化酶4. 下列哪种酶激活后会直接引起cAMP浓度降低()(2006年)A. 蛋白激酶AB. 蛋白激酶CC. 磷酸二酯酶丿D. 磷脂酶 CE. 蛋白激酶 G能直接引起cAMP浓度改变的酶有腺苷酸环化酶和磷酸二酯酶,前者激活后促进ATP脱去焦磷酸环化生成 cAMP,使cAMP浓度升高,而磷酸二酯酶催化cAMP水懈生成5' -AMP,因此使cAMP浓度降低。
其他四种酶 与cAMP浓度变化无关蛋白激酶A(PKA)能使许多蛋白质的特定丝氨酸残基、苏氨酸残基磷酸化蛋白激 酶C(PKC)可引起一系列靶蛋白的丝氨酸残基、苏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磷脂酶C能特异性水解膜组分一一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而生成DAG和IP3蛋白激酶G(PKG)催化有关蛋白或有关酶类的丝氨酸残 基、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产生生物学效应5. cAMP能别构激活下列哪种酶()(2005年)A. 磷脂酶 A2B. 蛋白激酶A丿C. 蛋白激酶 CD. 蛋白激酶GE. 酪氨酸蛋白激酶cAMP对细胞的调节作用是通过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蛋白激酶A或cAMP-蛋白激酶)系统来实现的蛋 白激酶A是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的四聚体每个调节亚基上有2个cAMP结合位点,当4 分子cAMP与两个调节亚基结合后,酶构象变化,致使调节亚基脱落,而游离的催化亚基是具有蛋白激酶活 性的cAMP对其他4种酶均无激活作用6. 下列关于2 , 3-BPG(2, 3-二磷酸甘油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000年)A. 其在红细胞中含量高B. 是由 1, 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生成的C. 2, 3-BPG经水解,脱去磷酸后生成3-磷酸甘油酸D. 2,3-BPG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丿E. 它能降低Hb对氧的亲和力在一般组织中糖酵解中间产物 3-磷酸甘油醛脱氢生成 1, 3-二磷酸甘油酸(为一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将能 量及磷酸基转移至ADP生成ATP,本身变为3-磷酸甘油酸,后者继续转变最后生成乳酸。
而在红细胞中存 在两种特殊的酶,一是二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它催化1, 3二磷酸甘油酸(1, 3-BPG)转变为2, 3. BPG(分 子中不含高能键,不是高能化合物)另一个是2, 3-BPG磷酸酶,催化2, 3-B. PG;水解脱去磷酸,而转 变为3•磷酸甘油酸体外实验证明在红细胞中1, 3-BPG有15%— 50%转变为2, 3-BPG2, 3-BPG可特 异地与去氧Hb结合,使Hb处于脱氧构象,从而减低Hb对氧的亲和力,促使Hb02放氧以适应组织对氧的 需要综上可见只有 D 的叙述是错误的7. 成熟红细胞中能量主要来源于( )(1999 年)A. 糖有氧氧化B. 糖酵解丿C. 糖异生作用D. 脂肪酸氧化E. 氨基酸分解代谢 成熟红细胞中无线粒体等细胞器存在,所以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氧化等产能途径不能进行,而糖异生及氨 基酸分解代谢等非供能途径中有些反应也须粒中进行,只有糖酵解是在胞液中完成,不需要线粒体存 在,并且酵解过程中可提供少量能量供红细胞所需8. 红细胞中2, 3-DPG具有哪些功能()(1988年)A. 调节红细胞糖酵解B. 作为主要阴离子与阳离子平衡C. 是一种缓冲剂D. 主要在于调节Hb与0 2的亲和力,促进° 2的释放丿红细胞中2, 3-DPG主要在于调节Hb与° 2的亲和力,促进° 2的释放。
9. 下列哪种物质是结合胆红素( )(2006年)A. 胆红素-清蛋白B. 胆红素-Y蛋白C. 胆红素-Z蛋白D. 双葡葡糖醛酸胆红素丿E. 胆红素-结合珠蛋白 血红素在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经代谢转变生成胆红素,其为脂溶性物质,难溶于水,当其进入血中就被清 蛋白携带,形成胆红素•清蛋白而运输后者到达肝时胆红素与清蛋白分离,胆红素被肝摄取与肝胞液中 的配体蛋白一一Y蛋白、Z蛋白形成胆红素-Y蛋白和胆红素-Z蛋白,它们被转运到肝滑面内质网,在UDP- 葡糖醛酸基转移酶的催化下,生成双葡萄糖醛酸胆红素或葡萄糖醛酸胆红素这些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 红素称为结合胆红素结合珠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糖蛋白,与血红蛋白具有极强的结合力,当二者结合后, 可防止血红蛋白从肾漏出,结合珠蛋白一般不结合胆红素10. 下列关于游离胆红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2003 年)A. 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B. 水溶性较大C. 易透过生物膜丿D. 可通过肾脏随尿排出E. 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 游离胆红素是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生成的,它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所以又称未结合胆红素它在水中 溶解度很小,属脂溶性物质,所以易透过生物膜对脑等组织产生毒性。
其在血中由清蛋白携带运输,所以 不能通过肾脏随尿排出同时它与一种最氮试剂反应缓慢,必须加入乙醇后才呈现反应,因此称为间接反 应11. 下列对直接胆红素的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1998 年)A. 为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B. 水溶性较大C. 不易透过生物膜D. 不能通过肾脏随尿排出丿E. 与重氮试剂起反应的速度快,呈直接反应 直接胆红素是因其与重氮试剂反应速度快,呈直接反应.所以称:苴接胆红素,又因它是胆红素与葡萄糖 醛酸结合形成的胆红素葡萄糖醛酸二酯,所以亦称结合胆红素其分子中极性基团较多,故水溶性较大, 所以不易穿透生物膜,但容易通过肾脏随尿排出12. 肝中与胆红素结合的最主要基团是( )(1992 年)A. 硫酸根B. 乙酰基C. 葡萄糖醛酸基丿D. 甲基E. 以上都不是胆红素在肝中进行生物转化时,可与多种基团相结合,但 2/3以上系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与硫酸根结合 的不足 15%13. 正常人尿中的主要色素是( )(1991 年)A. 胆色素丿B. 胆红素C. 胆绿素D. 胆汁酸E. 血红素 正常人尿中的主要色素是胆色素除胆色素外,正常人尿中不含胆红素、胆绿素、胆汁酸及血红素。
14. 体内胆色素主要来自下列哪一种物质的分解( )(1989 年)A. 铁卟啉化合物丿B. 胆固醇C. 类固醇激素D. 胆酸E. 肌酸 体内胆色素主要来自血红蛋白以及其他铁卟啉化合物15. 关于未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的转变,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1988 年)A. 不经转变直接由胆道排出B. 正常情况下主要与1 分子葡萄糖醛酸形成复合物C. 胆红素一硫酸酯约占总结合胆红素 30%D. 葡萄糖醛酸的半缩醛基与胆红素上羟基形成苷E. 葡萄糖醛酸的半缩醛基与胆红素丙酸基的羧基形成酯丿 未结合胆红素在肝内不能不经转变直接由胆道排出,葡萄糖醛酸的半缩醛基与胆红素丙酸基的羧基形成酯16. 体内血红素代谢的终产物是( )(2011 年)A. CO 和 H O22B. 乙酸 COAC. 胆色素丿D. 胆汁酸胆色素是铁卟啉类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谢产物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内血红素的降解血红素加 氧酶和胆绿素还原酶催化血红素经胆绿素生成胆红素血红素加氧酶是诱导酶,受血红素和氧化应激等多 种因素的诱导合成反应伴生的 CO 则可作为信息分子,激活鸟苷酸环化酶而介导诸多生物学效应胆红素 为脂溶性,在血液中与清蛋白结合(游离胆红素)而运输。
在肝细胞内胆红素与葡糖醛酸结合生成水溶性的 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后者由肝主动分泌,经胆管排入小肠在肠菌作用下,胆红素被还原成胆素原胆 素原的大部分在肠道下段接触空气被氧化为黄褐色的胆素17. 直接影响细胞内cAMP含量的酶是()(2004年)A. 磷脂酶B. 蛋白激酶 AC. 腺苷酸环化酶丿D. 蛋白激酶 CE. 酪氨酸蛋白激酶cAMP是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化合物,称为第二信使cAMP是由三磷酸腺苷(ATP)经腺苷酸环化酶(AC) 催化脱去焦磷酸后环化而生成的,cAMP在磷酸二酯酶作用下水解断开分子中的3' -5'磷酸二酯键后,转 变成5' AMP故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改变可使cAMP的生成增多或减少,而磷酸二酯酶活性的改变可使cAMP 的分解加快或减慢故应选C其他四个选项均与细胞内cAMP含量改变无关18. 通过胞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是( )(2003年)A. 肾上腺素B. 甲状腺激素丿C. 胰高血糖素D. 胰岛素E.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已知通过细胞内受体调节的激素有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雄激素、孕激素、雌激素、1, 25-(OH) 2 -D23 和甲状腺激素等其他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属通过膜受体发挥3作用的激素。
19. G蛋白是指()(2002年)A. 蛋白激酶 AB. 鸟苷酸环化酶C. 蛋白激酶 GD. Grb2 结合蛋白E. 鸟苷酸结合蛋白丿G蛋白是一类位于细胞膜胞浆面,并与GDP或GTP等鸟苷酸相结合的外周蛋白,所以G蛋白即指鸟苷酸结 合蛋白而蛋白激酶A(PKA)又称cAMP-蛋白激酶,是受cAMP激活的蛋白激酶蛋白激酶G(PKG)又称cGMP- 蛋白激酶,是受cGMP激活的蛋白激酶鸟苷酸环化酶是催化GTP脱去焦磷酸而环化生成cGMP的酶Grb2 结合蛋白,是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中的一个中介分子所以只有E是正确的20. 能使GTP结合蛋白中的Gs亚基丧失GTP酶活性的是()(1997年)A. 霍乱毒素 丿B. 百日咳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