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剖析

今***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79MB
约50页
文档ID:110034580
社会主义的历史与现实剖析_第1页
1/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专题:社会主义500年 于志亭 中国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次飞跃(欧洲)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第二次飞跃(苏联) 三、社会主义从特征到本质的第三次飞跃(中国),,一、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次飞跃,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包括正确的反映和错误的反映”(恩格斯)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 莫尔 《乌托邦》,1601年意大利空想社会主义者 康帕内拉 《太阳城》,托马斯·莫尔与《乌托邦》 1516年,发生了一件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划时代的事件:莫尔的《乌托邦》问世,由此开启了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历史到今天2016年,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已走过了500年《乌托邦》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莫尔断言,私有制是万恶的根源:“任何地方私有制存在,所有的人凭现金价值衡量所有的事物,一个国家就难以有正义和繁荣,我深信,如不废除私有制,产品就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就不可能幸福在书的第二部分,他描绘了乌托邦这个与世隔绝的幸福海岛:财产公有,物资取之不尽所有的人都要参加劳动 实行六小时工作制人们一起吃食堂儿童必须上学接受知识与品德教育。

没有贫富差距,鄙视金银,金银被用来做马桶与罪犯身上的枷锁没有货币人人平等,人人自由进出康帕内拉致力于建立一个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剥削和压迫,实行按需分配的“公正平等”的社会,他的一系列主张已经具有一些社会主义的特征 同时,他还提出两点重要主张:消除一切阶级差别和等级贵贱制度;劳动光荣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达到顶峰,手工业者,破产的贵族家庭,商人家庭,圣西门—法国大革命的产儿 1814年到1825年期间,连续出版了《论实业制度》、《实业家问答》等一系列著作而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新基督教》的发表,则阐明了他努力的最终目标——为了工人阶级的解放圣西门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 第一次提出所有制是社会的基础 第一次提出社会阶级划分的思想 第一次提出按照才能和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 第一次把“满足人民需要”视为社会主义的终极目的 第一次用历史的观点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他还提出了资本主义只是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在未来社会对人的管理将代之以对物的管理等观点这些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圣西门去了,“社会主义”这个闪光的词汇却破土而出19世纪20、30年代,欧文主义的刊物《合作》和圣西门主义的刊物《环球》,最早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

后来,社会主义一词在欧洲广为流传傅立叶:“自古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之一”他以法国人所特有的风趣,用巧妙诙谐辛辣的笔触,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后来恩格斯称他为“自古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之一”法郎吉”以大生产为基础,实行“按比例分配”,即按资本、劳动和才能进行分配,是一个有资本家也有工人,有富人也有穷人的和谐社会,他们之间的阶级对立将在集体劳动中消失,所有的人都会在追求人类幸福这一共同目标下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法郎吉”是一个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的协作社,也是一个生产和消费的统一体,既组织生产,也组织生活欧文认为,未来社会生产力将高度发达,产品将十分丰富,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生产、按需分配,消灭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工人阶级“将成为所有等级中最有力量的等级”,他的思想达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高峰然而他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汪洋大海中进行孤岛试验这就注定了他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从1516年莫尔发表《乌托邦》到圣西门、傅立业、欧文三大空想家,提出对未来社会的一些积极主张和猜测:一是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二是改变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合理分配;三是有计划的组织生产;四是消灭城乡、脑力和体力劳动、阶级三大差别;五是把国家变为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

没有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工人阶级) 没有找到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暴力革命),致命缺陷:,《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中,这位17岁的年轻人写道: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2002年,英国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结果是马克思以一分之差略逊于爱因斯坦 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谟第二 2003年7月,美国最大连锁书店旗下的《图书》杂志评选出 “改变美国的20本书”《共产党宣言》排名第五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 辛勤耕耘,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理论指导 积极投身、密切关注欧洲的工人运动,不断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

《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1848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暴力革命, 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是无产阶级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受委托起草同盟的纲领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了后来的《共产党宣言》,并在1848年2月公开发表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实现第一次飞跃 两大基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主要力量:工人阶级、工农联盟 必由之路: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 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理论中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与恩格斯只能给我们描绘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按劳分配的经济制度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列 宁 (1870-1924),二、把社会主义理论变成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实践,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弗拉基米尔 伊里奇 乌里扬诺夫,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彼得格勒的工人赤卫队、革命士兵推翻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接着,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列宁主义的主要贡献,一,一国革命论 欧洲工人阶级的胜利,不是只依靠英国一个国家它至少需要英法德三国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保证 ——恩格斯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列宁主义的主要贡献,二,帝国主义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资本主义社会出现若干新的特点资本主义发展到目前阶段,其面貌较之以往有明显的改变,其内在的各种矛盾也有了程度不同的缓和 ——考茨基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不是在缓和而是更尖锐,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势不是在消失而是正在成熟 ——列宁,列宁主义的主要贡献,三,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列宁 关于党员的标准 列宁认为,并不是无产阶级的任何成员都能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员,党员是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 关于党的组织原则 无产阶级的政党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 关于党的地位和作用 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各种组织中的最高形式,它对于整个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其他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列宁主义的主要贡献,四,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确立起来,是列宁的贡献。

资产阶级国家虽然形式极其繁杂,但本质是一个:所有这些国家,不管怎样,归根到底一定是资产阶级专政;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当然不能不产生非常丰富和繁杂的政治形式,但本质必然是一个,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 “要论述一下社会主义,我们还办不到;达到完备形态的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子——这我们不知道,也无法说全集34卷,60页),列宁的社会主义公式:,社会主义的三个公式: 公有制+按劳分配 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托拉斯组织和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权为前提保障 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 全盘国有化为奋斗目标 阶级斗争为途径手段,从1928年到1940年,苏联共建成9000个企业,整个工业增长了9倍苏联在短短12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花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 在这个历史时期,苏联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地超过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其经济总量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和欧洲第4位发展成占欧洲第1位和世界第2位,这就为苏联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经济基础,为苏联在战后成为与美国争雄的世界强国奠定了经济基础。

苏联卫国战争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制度与法西斯之间的生死较量在卫国战争中,苏联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也发扬了人民群众誓死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而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流砥柱,也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苏联模式的弊端与作用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反法西斯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但违反规律,逐步僵化,最后导致社会主义的重大挫折标准 社会主义,经济上的高度集中,政治上的高度集权,文化上的高度划一 .,,,三、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特征到本质的第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对于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了解,但有些不甚了了 “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一)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曲折认识,1956年之前,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证据一: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内容: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认识,1956年之前,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证据二:1956年的中共八大:,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都将列入国家计划,由生产单位按照计划进行生产。

——实际上,这也是1936年斯大林宣布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标准1956年之后,探索自己的路与理论认识上的矛盾,一方面承认社会主义各国应该走自己的路; 另一方面又强调斯大林领导在苏联建立的社会主义模式各国都必循遵循苏共二十大:毛泽东的最初反应 一是揭了盖子,二是捅了娄子,短 暂 的 探 索,从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到中共八大,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的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针,都反映了中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的进步理论上的矛盾在现实的反映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是完全清醒,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二)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不清楚论; 什么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原则; 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误把单纯的“精神崇高”理解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误把“一大二公”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误把平均主义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误把“普遍贫穷”当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总结其社会实践进行的深刻思考和全面探索的结果,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高度的概括。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回答了什么不是社会主义后,又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完成了从特征到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