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静脉输液 (8) ppt课件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9.17MB
约54页
文档ID:55865883
静脉输液 (8) ppt课件_第1页
1/54

郭燕,,静脉输液,,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方法治疗的目的 输入药物的种类和作用 预期效果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5,,,7,,常用的输液部位及输液法,,,4,,内容,静脉输液常用溶液及作用,,,3,,静脉输液的发展史,十七世纪--静脉内治疗实践的开始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认识到血液的运输作用,从而奠定了静脉输液的基础1656年,英国医生克里斯朵夫(Christopher Wren)和罗伯特用羽毛管针头,把药物注入狗的静脉,为历史上首例注入血流的行为后人把克里斯朵夫称为输液之父1662年,德国一名叫约翰的医师,首次将药物注入人体,但由于感染病人未被救活十九世纪 --静脉内治疗发展较快的一个阶段 1832年,欧洲的一次霍乱流行,苏格兰医生托马斯(Thomas Latta)成功将盐类物质输入成功奠定静脉输液治疗模式19世纪后半叶,静脉输液安全得到保证:英国医生李斯特创立了无菌的理论和方法 法国巴斯德借助显微镜发现微生物感染 佛洛伦斯发现热源1900年科学家发现人体血液的分型。

从1920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瓶玻璃瓶装的静脉输液起,至今已近一个世纪20世纪初,研制出更安全的静脉注射液体----葡萄糖、生理盐水、碳水化合物、钾、钠等 1940年以前,静脉输液只是危重疾病的一种额外治疗手段,仅有医生操作,护士只协助做相关物品准备工作1940年以后,静脉输液技术迅速发展,护理责任范围得以扩展50年代,一次性物品诞生1957年,发明一次性头皮针在此前,输液工具为羽毛卷片,动物静脉,动物膀胱,塑料橡胶制品及注射器针头60年代,是静脉输液治疗迅速发展的里程碑 静脉输注液体超过200多种 ----静脉输液给药方式多样化 ----静脉输液工具不断改进 70年代,开始 精尖技术在临床应用 ----如移动式输液装置,输液泵,自控式麻醉泵等静脉输液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得到认可1972年,美国成立静脉输液学会(INS)80年代,医疗中心的成立 --静脉输液工具材料更安全90年代,静脉输液工具更先进 1999年12月,中国静脉输液学会在北京成立为了扩大与提高治疗效果和提高静脉输注给药安全性,静脉输液无论从输注内容和输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形式上分,静脉输液经历了三代:开放式、半开放式、全密闭式。

第一代: 开放式 第二代:半开放式 第三代:全密闭式,,,,,欧洲静脉输液形式的转变年份: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开放式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玻璃瓶半开放式上世纪50年代全密闭式血袋问世促进封闭式问世上世纪60-70年代大量输液事件出现,世界范围内开展了对半开放式广泛评价(1965-1978)上世纪70年代后封闭式确立了临床地位,,单管单阀,双管双阀,精密输液器 对空气和药液精密过滤,有自动排气功能的一种新型结构的一次性精密输液器适应化疗、婴幼儿、危重病人、SARS、传染病房使用,当然亦适用于普通病人精量输液器 是一种能够精确控制输液速度的机械装置,该装置可以精确控制连续流出的液体的量可对在300ml/h(1-70滴/分钟)范围内的流量进行任意微调,适用高级病房营养液滴注及一些特殊药物的静脉滴注.,,,国内外静脉输液现状比较,,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 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人体内静脉的压力根据所在静脉血管的位置的不同是不同的而在临 床上,我们所用的静脉内的压力多为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它可判断病人血容 量、心功能与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有别于周围静脉压力后者受静脉腔内瓣 膜与其他机械因素的影响,故不能确切反映血容量与心功能等状况排 气 管,无菌药液自输液瓶经输液管通过针尖输入到静脉内 应具备的条件是:,,,,3,,,,4,2,目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及微循环灌注量,常用溶液及作用,,,,,,晶体溶液 分子量小,在血管内存留的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纠正体液及电解质失衡 葡萄糖溶液 作用:补充水分及能量主要包括: 5%GS,10%GS 等渗电解质溶液 作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和渗透压平衡主要包括:0.9%NS, 5%GNS, 林格氏液 碱性溶液 作用: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失调包括:碳酸氢钠(1.4% ,4% ), 乳酸钠(1.84%,11.2%) 高渗溶液作用:利尿脱水,消除水肿,降低颅内压。

包括: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溶液,胶体溶液 分子量大,其溶液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右旋糖酐溶液 中分子右旋糖酐—70: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扩充血容量的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40: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红细胞聚集,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量,防止血栓形成胶体溶液 代血浆作用:扩容效果好,输入后可使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显著增加包括: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氧化聚明胶、聚乙烯吡咯酮等血液制品 作用: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大和增加循环血量,补充蛋白质和抗体,有助于组织修复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包括:5%白蛋白、血浆蛋白等静脉高营养液 提供能量,补充蛋白质,维持正氮平衡,并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氨基酸 脂肪乳,,补液原则,,补钾“四不宜”,常用输液部位及输液法,锁骨下静脉和颈外静脉,,输液部位,,,,周围浅静脉 分布于皮下的肢体末端的静脉上肢常用浅静脉: 手背静脉网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周围浅静脉 分布于皮下的肢体末端的静脉下肢常用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网,,头皮静脉 表浅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

较大的头皮静脉有: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示意图,取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与锁 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平分线 上,距顶点0.5--1cm处 为穿刺点锁骨下静脉和颈外静脉 常用于进行中心静脉插管取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 点连线的上 1/ 3处,颈外 静脉外侧缘为穿刺点选择穿刺部位的原则老年人和儿童避开易活动或凸起的静脉 避开皮肤表面有感染、渗出或血栓的部位避免使用血管透析的端口或瘘管的端口长期输液,应注意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应从远心端开始,逐渐向近心端使用是否与大气相通进入血管通道器材,输 液 法,,,,密闭式静脉输液,周围静脉输液法,开放式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法 (PICC),,,,操作前准备,评估患者 并解释,护士准备,患者准备,用物准备,环境准备,,,,,,评估患者并解释(1)评估患者: 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及营养状况等 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及肢体活动度(2)向患者解释输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患者准备(1)了解静脉输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2)输液前排尿或排便(3)取舒适卧位,,操作步骤- - 1.核对并检查药物 2.填写、粘贴输液贴 3.加药 4.插输液器 5.核对患者 6.排气 7.选择穿刺部位--扎止血带 8.消毒皮肤,,,规范静脉止血带的应用止血带的作用是暂时增加静脉的充盈度,仅影响静脉血流而对动脉血流无影响。

止血带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选择穿刺部位的近端,距穿刺点6公分肢体远端有足够的动脉压才能使其静脉有良好的回流,良好的静脉回流才能保证表浅静脉的充盈,因此,在结扎止血带的肢体远端要能摸到动脉的搏动 结扎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多不能超过2分钟),时间过长会导致静脉中的水进入周围临近组织,使组织水肿结扎止血带不宜过紧(可放进1手指为宜),过紧的止血带在阻断表浅静脉的同时,动脉也被阻断,肢体远端的动脉血流减少,导致静脉充盈不良选择止血带质地材料时,应考虑潜在的乳胶过敏可能为防止病人之间的微生物交叉感染,止血带应一个病人一根加药的注意事项,,,,操作步骤9.二次核对 10.静脉穿刺 11.固定 12.调节滴数 13.再次核对 14.操作后处理 15.更换液体 16.输液完毕的处理,,“三松” 松止血带 松拳 松调节开关,输液完毕后的处理,别忘了洗手,做记录喔,你是这么做的吗?,,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计划性地安排输液顺序 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输液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严防空气进入静脉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严格掌握输液速度 输液中加强巡视,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及时处理和记录 需24小时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器。

健康教育 向患者说明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嘱咐患者不可自行随意调节滴数 向患者介绍常见输液反应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1.已知输入液体总量与计划所用输液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2.已知每分钟滴数与输液总量,计算输液所需用的时间?,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 每分钟滴数= 输液时间(分钟),,输液速度及时间的计算,滴数调节注意事项,,,药物,,高渗药、钾盐、升压药、降压药—慢滴 利尿剂、脱水剂——快滴,茂菲氏滴管液面,,,,,,液面过高,液面过低,液面下降,溶液不滴,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液体不滴,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发热反应,,,,,原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1)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 (2)拔出深静脉导管后,穿刺点封闭不严密 (3)加压输液,无人在旁看守;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液体或拔针,,(1)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加压输液时,护士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患者,以防液体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3)高浓度吸氧,有条件用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静脉输液治疗评估分析图,谢谢大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