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童骨折急救措施

乡****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24KB
约14页
文档ID:614439807
儿童骨折急救措施_第1页
1/14

儿童骨折急救措施一、概述儿童骨折是指儿童骨骼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断裂,是常见的儿科急诊之一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减轻患儿痛苦、预防并发症、促进骨骼愈合本指南旨在提供儿童骨折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帮助家长或监护人正确应对突发情况二、急救原则与准备(一)保持冷静1. 遇到儿童骨折,应首先保持冷静,避免因恐慌而采取不当操作2. 安抚患儿情绪,避免因疼痛或恐惧导致二次伤害二)准备急救用品1. 准备干净的纱布或布块,用于止血和固定2. 准备硬纸板、木板或塑料板等作为简易夹板,用于固定骨折部位3. 准备体温计、常用药品(如止痛药)及急救箱三、急救步骤(一)初步评估与处理1. 观察患儿伤情:检查骨折部位是否有明显肿胀、变形、畸形或出血2. 停止活动:立即停止患儿的移动和活动,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损伤3. 止血处理:若骨折处有出血,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二)固定骨折部位1. 选择合适的夹板:根据骨折部位选择长度适宜的硬纸板或木板2. 固定方法:(1) 以骨折部位为中心,上下各固定一至两根夹板2) 用布条或绷带分段固定夹板,松紧适度,以能伸入一指为宜3) 若骨折端有畸形,避免强行复位,保持原位固定三)送往医院1. 保持固定:在送往医院途中,避免移动或调整夹板。

2. 优先选择:就近前往具备骨科急救能力的医院,或拨打急救寻求专业帮助3. 途中观察:注意观察患儿呼吸、意识及末梢血运情况四、注意事项(一)禁止操作事项1. 禁止自行复位:骨折部位有错位时,不可自行尝试复位,以免加重损伤2. 禁止热敷:伤后48小时内禁止热敷,以免加重肿胀二)心理安抚1. 与患儿沟通:用简单语言安抚患儿,如“很快就有医生来帮忙了”2. 分散注意力:通过玩具或游戏转移患儿注意力,缓解疼痛感三)后续处理1. 医院检查:到达医院后,配合医生进行X光等检查,明确骨折类型2. 遵医嘱治疗: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3. 康复训练:骨折愈合后,按医嘱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恢复一)初步评估与处理1. 观察患儿伤情:(1) 仔细检查骨折部位的外观:注意是否有明显的畸形(如肢体弯曲、短缩)、肿胀、瘀斑、皮肤裂口或出血畸形是骨折的重要标志,家长可以通过观察患儿的肢体与健侧是否等长、关节是否活动来初步判断2) 评估疼痛程度:询问患儿或通过观察其表情、哭闹情况来了解疼痛的剧烈程度剧烈疼痛通常提示严重损伤3) 检查活动能力:询问患儿是否可以活动该部位,或尝试轻轻活动(若患儿能忍受且无加重疼痛),以判断是否有活动障碍。

2. 停止活动:(1) 立即让患儿停止受伤部位的所有活动,包括行走、跑跳、搬动等2) 将患儿放置于舒适且便于观察的体位,如平卧,并抬高受伤的肢体,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避免患肢下垂3. 止血处理:(1) 若骨折处或周围皮肤有出血,用清洁的纱布或布块直接按压在出血口上持续止血2) 若出血不止,可以在上方再次加压包扎,或使用干净的布料环绕肢体进行环绕包扎(注意松紧度,不能过紧影响血供)二)固定骨折部位1. 选择合适的夹板:(1) 夹板材料:选择光滑的硬纸板、木板、塑料板或特制的夹板长度应足够,能够跨越骨折远端和近端各一个关节2) 夹板尺寸:根据患儿肢体大小选择合适尺寸夹板不需要过于宽大,以能紧密贴合肢体轮廓为宜3) 准备内衬:在夹板内侧垫上柔软的棉花、纱布或毛巾,防止夹板直接压迫皮肤造成损伤2. 固定方法:(1) 放置夹板: 将带有内衬的夹板放在患肢的下方或侧面,确保夹板覆盖骨折远近端关节 上肢固定: 通常需要固定上臂(肩肘关节之间)、前臂(肘腕关节之间)或手腕/手指 下肢固定: 通常需要固定大腿(大腿与小腿之间、大腿与膝关节之间)、小腿(膝踝关节之间)或脚踝/脚趾2) 绑扎固定: 使用绷带、布条等在夹板上分段进行绑扎固定。

绑扎位置: 应在夹板两端(靠近关节处)和中间至少绑扎两道 松紧度: 固定应足够牢固,能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但必须松紧适度检查绑扎部位,确保血液循环正常——绑扎处能插入1-2指,且患肢末端(手指或脚趾)颜色正常、温暖,感觉和活动存在 绑扎技巧: 从远端向近端绑扎(如从小脚踝向大腿方向绑),每次绑扎后拉紧,但不要勒得过紧3) 骨折端有畸形时的处理: 严禁自行复位: 家长绝对不能尝试自行推挤、拉扯来纠正骨折端的畸形不当的复位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甚至造成神经血管损伤 维持原位: 固定时应尽量维持骨折当时的体位,让专业医生在医院进行评估和处理3. 固定后检查:(1) 再次检查患肢末端的血运、感觉和活动情况,确保固定有效且未造成压迫2) 检查患儿对患肢的耐受程度,避免因疼痛导致不合作三)送往医院1. 保持固定:(1) 在送往医院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状态,不得随意调整或松解夹板2) 如果需要移动患儿,尽量让固定夹板保持不动,或由两人协作,一人负责固定,另一人负责搬运2. 优先选择:(1) 尽快将患儿送往 nearest 具备骨科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如条件允许且情况允许(非脊柱、颈椎骨折等需特殊搬运的情况),可优先选择有儿童骨科专科的医院。

2) 若无法确定医院,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如医疗救援),说明情况并寻求专业转运和指导3. 途中观察:(1) 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呼吸是否平稳2) 定期检查患肢末端的颜色(是否苍白或发紫)、温度(是否冰冷)、感觉(是否麻木)和运动能力,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护人员3) 安抚患儿情绪,给予鼓励,陪伴其度过转运过程四)注意事项(补充与细化)1. 禁止操作事项(新增):(1) 禁止热敷或按摩: 骨折急性期(通常指受伤后48-72小时内)禁止在伤处进行热敷、按摩或涂擦任何药膏,这会加重局部肿胀和疼痛,不利于早期愈合2) 禁止饮酒: 家长在照顾患儿时不应饮酒,以免影响自身判断力或药物代谢3) 禁止自行用药: 在未明确骨折诊断前,避免随意给患儿使用止痛药或其他药物,特别是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若需用药,应遵医嘱2. 心理安抚(细化):(1) 语言安抚: 使用简洁、肯定、平静的语言例如:“宝宝不小心摔到了,我们轻轻固定一下,马上就能让医生看看,很快就不疼了 避免使用过于负面或恐惧的词语,如“断了”、“要住院好几天”2) 非语言安抚: 抱抱患儿,给予身体支持;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分散注意力;让家长陪伴在旁,提供情感支持。

3) 家长情绪管理: 家长自身的冷静对患儿至关重要深呼吸、保持镇定,可以告知他人“我需要冷静一下,帮帮我照顾孩子”3. 后续处理(细化):(1) 配合医院检查: 向医生详细描述受伤经过、过程以及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 配合进行X光片检查,这是明确骨折类型、位置、是否移位等关键信息的重要手段 医生可能会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如检查神经、血管功能2) 遵医嘱治疗: 石膏固定: 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确保患儿及家长了解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如保持石膏清洁干燥(洗澡时用塑料袋包裹)、观察肢端情况、避免压迫石膏边缘等 夹板固定: 可能用于某些情况,同样需注意保持和观察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类型的骨折(如开放性骨折、明显移位无法手法复位、影响功能或生长的儿童骨折等),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家长需了解手术方案和术后注意事项3) 康复训练(出院后): 早期功能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未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以及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 石膏/夹板拆除后: 按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和功能性锻炼,逐步恢复肢体活动能力 定期复查: 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拍摄X光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一、概述儿童骨折是指儿童骨骼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断裂,是常见的儿科急诊之一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减轻患儿痛苦、预防并发症、促进骨骼愈合本指南旨在提供儿童骨折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步骤,帮助家长或监护人正确应对突发情况二、急救原则与准备(一)保持冷静1. 遇到儿童骨折,应首先保持冷静,避免因恐慌而采取不当操作2. 安抚患儿情绪,避免因疼痛或恐惧导致二次伤害二)准备急救用品1. 准备干净的纱布或布块,用于止血和固定2. 准备硬纸板、木板或塑料板等作为简易夹板,用于固定骨折部位3. 准备体温计、常用药品(如止痛药)及急救箱三、急救步骤(一)初步评估与处理1. 观察患儿伤情:检查骨折部位是否有明显肿胀、变形、畸形或出血2. 停止活动:立即停止患儿的移动和活动,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损伤3. 止血处理:若骨折处有出血,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二)固定骨折部位1. 选择合适的夹板:根据骨折部位选择长度适宜的硬纸板或木板2. 固定方法:(1) 以骨折部位为中心,上下各固定一至两根夹板2) 用布条或绷带分段固定夹板,松紧适度,以能伸入一指为宜3) 若骨折端有畸形,避免强行复位,保持原位固定三)送往医院1. 保持固定:在送往医院途中,避免移动或调整夹板。

2. 优先选择:就近前往具备骨科急救能力的医院,或拨打急救寻求专业帮助3. 途中观察:注意观察患儿呼吸、意识及末梢血运情况四、注意事项(一)禁止操作事项1. 禁止自行复位:骨折部位有错位时,不可自行尝试复位,以免加重损伤2. 禁止热敷:伤后48小时内禁止热敷,以免加重肿胀二)心理安抚1. 与患儿沟通:用简单语言安抚患儿,如“很快就有医生来帮忙了”2. 分散注意力:通过玩具或游戏转移患儿注意力,缓解疼痛感三)后续处理1. 医院检查:到达医院后,配合医生进行X光等检查,明确骨折类型2. 遵医嘱治疗: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3. 康复训练:骨折愈合后,按医嘱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恢复一)初步评估与处理1. 观察患儿伤情:(1) 仔细检查骨折部位的外观:注意是否有明显的畸形(如肢体弯曲、短缩)、肿胀、瘀斑、皮肤裂口或出血畸形是骨折的重要标志,家长可以通过观察患儿的肢体与健侧是否等长、关节是否活动来初步判断2) 评估疼痛程度:询问患儿或通过观察其表情、哭闹情况来了解疼痛的剧烈程度剧烈疼痛通常提示严重损伤3) 检查活动能力:询问患儿是否可以活动该部位,或尝试轻轻活动(若患儿能忍受且无加重疼痛),以判断是否有活动障碍。

2. 停止活动:(1) 立即让患儿停止受伤部位的所有活动,包括行走、跑跳、搬动等2) 将患儿放置于舒适且便于观察的体位,如平卧,并抬高受伤的肢体,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避免患肢下垂3. 止血处理:(1) 若骨折处或周围皮肤有出血,用清洁的纱布或布块直接按压在出血口上持续止血2) 若出血不止,可以在上方再次加压包扎,或使用干净的布料环绕肢体进行环绕包扎(注意松紧度,不能过紧影响血供)二)固定骨折部位1. 选择合适的夹板:(1) 夹板材料:选择光滑的硬纸板、木板、塑料板或特制的夹板长度应足够,能够跨越骨折远端和近端各一个关节2) 夹板尺寸:根据患儿肢体大小选择合适尺寸夹板不需要过于宽大,以能紧密贴合肢体轮廓为宜3) 准备内衬:在夹板内侧垫上柔软的棉花、纱布或毛巾,防止夹板直接压迫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