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译方法探析全译包括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又包括七大全译策略,即对译、增译、减译、转译、 换译、分译和合译一、对译对译是典型的直译,指句内语言单位逐项对换式的全译方法典型直译主要表现在小句 内和小句上,小句的直译又以词和短语的直译为基础对译的概率排序大致是词、语、句 对译的特点就是对应,程度达到等量代换的地步一) 词对译 词对译,指词与词的对应替换词层对译是对译的主体,也是最常用最重要的译法,有 时几乎是移字过纸,翻翻双语词典就能解决问题二) 语对译 语对译,指短语与短语的对应替换词与词容易对应,但词与词的组配会受到许多规则 管约,加之不同语言的短语组配各有各的特定要求,所以短语层对译比词层对译要少一些三) 句对译 句对译,指句子与句子的对应替换短语本身加上语气有时可以成句,但并非所有的短 语加语气都能成句,所以句子层对译比短语层对译又少许多二、增译(一) 增译的定义、特点及其原则 增译,即增加式全译,指从原文出发根据逻辑、句法、修辞的需要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必 要的语言单位的全译方法按增译使用的频率大小排列,增加的语言单位有词、短语和小句增译可以把原文中隐含的成分或内容,尤其是一些.与原文的背景有关的信息,用明显 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但对意义并无增加,而是增加信息的凸显度增译的原则:增形不增意二) 增译方法1、语法性增译 原语与译语的语法关系的差异决定了译语表达中要增加某些语言手段以反映原作内容 以词语增加为主包括表数性增译、表量性增译、表时性增译、表态性增译、具体化增译、 非谓语性增译2、逻辑性增译 英汉语逻辑有共通之处,也有相别之处,原文若照直译出,汉语逻辑上有时不通,应据 需要,添加适当的语言单位,以显原作的隐含之意逻辑性增译包括事理逻辑性增译、语言 逻辑性增译3、 修辞性增译 修辞手段使用不同,文章水平可见高低,内容精,形式美,再讲究修辞,译笔一定会出 彩修辞性增译包括重复性增译、显豁性增译、分解式增译、生动性增译三、 减译(一) 减译的定义、特点及其原则 减译,即删减式全译,指从原文出发根据逻辑、句法、修辞的需要在译文中删减一些不 必要的语言单位的全译方法减译不是删掉原文的某些内容,而是为了避免内容重复、文字 累赘,使译文更加简练,更符合汉语的习惯,语表形式看似省去了若于语言单位,实际未减 意减译则在不破坏原文精神的前提下,过滤掉某些不必要的词语或句子及其成分,使译文 更为简洁明了减译的原则:减形不减意二) 减译方法1、语法性减译据文体特点和汉外语之0 的差异,全译转换过程并非词词对应,有些实词也会从语表上 省去。
语法性减译包括实词减译、虚词减译、合句式减译、虚设形式减译2、逻辑性减译 原文逻辑上是通的,照译下来未必通,可能重复,可能多余,也可能悖理3、 修辞性减译 修辞性减译包括同义性减译、简练性减译四、转译(一) 转译的定义、特点以及原则 转译,即转移式全译,指照顾译语结构和表达习惯转移原文语言手段的全译活动转译 包括句子成分的单纯位移和位移时相伴而生的句子成分的变化,转移是方向或情况的改变, 是单向的行为,包括移位、转化和词义引申由于原语和译语两种语言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的不同,翻译时应按照译语的语法和表达 要求对原语进行相应的转化,转译通常是在语法层面上进行的、是应语用价值和语里意义的 需要而进行的语表形式变化,只是形式上的转移,意义力求不变转译的原则:移形不易意二) 转译方法1、 移位 移位式转译,指原语句法成分由于译语表达的需要而移动其位的转译方法,主要有定语 前移、主从句位置移位、否定部位移位、句子重心移位和状语的移位等移位包括定语前移、 主从句位置移位、否定部分移位、句子重心移位、状语移位2、 转化 转化是转移的更进一步,除了其静态位置的移动外,句子成分本身也发生变化转化在短语、单句和复句三个层面上都有可能发生。
转化并不改变内容,而是改变形式,通过形式 的转移变化达到意义的极似转化包括搭配关系转化、句子成分转化3、词义引申 所谓引申,指从原语同语的概念义或字面义出发,使其产生符合原文实质的语境义汉 泽过程中,词典里找不到与原语对应的词,或者有对应词,但不符合汉语习惯,或者出于修 辞等原因的考虑,要使用引申法大致包括专业化引申、具体化引申、抽象化引申五、换译(一) 换译的定义、特点以及原则换译,即交换式全译,指相对或相应的语言表达手段相互交换的全译活动换是双向行为,包括肯否换译、主被换译、动静换译、语序换译、句型换译、虚实换译、 词类换译等换译的原则:换形不换意二) 换译的方法1、肯否换译 英语和汉语一样,有肯定否定之分一般来说,肯定与否定都能对应译出,但是,同一 内容,表达方式可以多样纷呈,原文用肯定,译文可以用否定有时,不作肯否交换,译文 不仅不通,不合汉语习惯,甚至会造成误译汉译时,原文的肯定和否定,需要从相反的角 度来传达肯否换译包括肯定换为否定、否定换为肯定、双重否定与肯定互换2、 主被换译 汉语被动态用得较少,受动者常常是被迫的,表拂意的较之于汉语英语被动态用得较 多,尤其是在科技语体中,而且受动者并非被迫,也无拂意。
在修辞上,英语主动句强调行 为主体,被动句强调行为客体,汉语被动句多半表示遭受义所以英语被动态句所表达的内 容,汉语常用主动态表示,汉译时应尽量走出被动的局面主被换译包括被动句换为主谓结 构的主动句、被动句换为用“的”字结构做主语或表语的判断句、被动句换为中动句、被动 句换为无主句3、动静换译 动静换译与词类转换密切相关,多半是其他词与动词的互换动静换译反映的是事物的 运动与静止两种运动状态,以及同一运动状态的动静两种语言表达形式英语造句倾向于多 用名词,叙述多呈静态,构成静态句,汉语则多倾向于用动词,叙述一般呈动态,构成动态 句英汉互译中有时需要动静换译4、 语序换译 任何语言的语序有常态,也有变态能照顾原语语序的多半倾向直译,语序换译多半倾 向于意译英语句子以主谓语为核心,句子骨干突出,句内其他各成分通过语法手段、词汇 手段围绕中心,由主到次,递相叠加,形成“由一到多”的散射性结构而汉语无发达形态, 句子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先后、逻辑事理为顺序,横向铺叙,形成“由多归一”的流水式 结构汉译时,译者应按汉语造句法的特点重新组合排列,该顺译则顺译,该逆译则逆译, 顺其规律,以免出现过于欧化或逻辑杂乱的译文。
5、 句型换译 句型换译包括四种句型的互换、单句与复句的换译、复句内部换译6、虚实换译 虚实换译即通常所说的抽象与具体的转换,与转译的引申法相近虚实换译包括以虚换 实、以实转虚7、词类换译英汉语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词类,也有彼此不同的词类,即 使是同一词类,句法功能也不尽相同,英语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极为普遍,两种语言 中各类词的运用频率也不同,如英语广用名词汉语广用动词等,因此,汉译时应自由运用 汉语来表达原文的内涵词类换译包括换译为名词、换译为动词、换译为形容词、换译为副 词六、分译(一) 分译的定义、特点以及原则 分译,即拆分式全译,指将原文拆成若干片段,使其中的词、短语或小句译成相应的译 语单位分译不只限于把原句简单地切开,它还包括把原句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或小句游离出来 甚至有可能从句中的几个不同地方把若干个成分提取出来,独立组成相应的译语单位游离 或提取时往往需要增加、重复或省略词语,有时候甚至需要重新打散安排语序分译的原则:分形不损意二) 分译的方法1、 单词分译 英语的个别单词令译者棘手,若单独照译,颇似蛇足;若不译出,又损原意此时,要 依照句意,译成一个小句。
能分译成句的单词,多为副词和形容词,动词和名词有时也可以 分译单词分译包括形容词分译、副词分译、动词分译、名词分译2、短语分译 较之于单词分译,短语分译更常见,因为短语有时是一个句子的浓缩能分译成一个或 几个小句的短语,通常有名词性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短语分译 包括名词短语分译、不定时短语分译、分词短语分译、介词短语分译3、 单句分译 单句分译,指原文单句范围内的分译,主要包括词和短语分译为小句,使原语单句变为 译语复句,实际上是单词分泽和短语分译的补充和综合应用其原因主要是原语单句表达了 比较丰富的思想,需用译语复句表达单句分译包括单词、短语分译为单句,形成复句;短 语分译为单句,形成句群4、 复句分译 复句分译包括简单复句分译为多重复句、主从复句分译为句群、并列复句分译为句群5、分译调序一般来讲,英语句子长,动词少,词序灵活,讲究平衡;而汉语句子短,动词多,语序 比较固定,连词用得较少,靠词序和逻辑关系来组织成句翻译长句时必须弄清原文结构关 系,分清主次,基于逻辑层次按汉语习惯重新组合分译调序分为顺序译、逆序译、综合译八、合译(一) 合译的定义、特点以及原则 合译,即融合式全译,指译文在语表形式上发生整合,原文的几个语言单位整合为一个 语言单位。
合句可以避免语言的拖沓和重复,使译文更加严谨、简洁、紧凑合译能提供比较完整紧凑的信息,可以使译文主次分明,意思连贯,文字精练简洁如 原文小句可以压缩为译语小句的一个成分等合译的原则:合形不损意二) 合译的方法1、 单句合译 原语单句内某个短语或某些词浓缩为译语的一个词,从而使译句简练单句合译包括 单句部分合译、单句整体合译2、 复句合译 有的命题,单句与复句均叮以表达,复句融合为单句主要以意义传达为中心,充分运用 汉语优势及其所独有的特殊、句式,如兼语句、连动句、主谓短语等,采取最简练的表述手 段3、 句群合译 句群合译包括单句和复句合译为单句、句群整体合译为单句、两个单句合译为复句、 单句和复句合译为复句4、 译语重铸 译语重铸,指按照原文的内容及其逻辑重点,抛开原文的叙述排列顺序.解构原文,按 译语思维和表达习惯,重新组织内容有时甚至需要像炼钢一样,将原文内容剥离出来,彻 底摆脱原文形式的束缚,进行杂揉和重铸,换用译语读者接受的方式表达可以说,重铸是 对以上几种变换规律的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