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骨折分型上肢骨折锁骨骨折锁骨骨折按部位分为三类:1. 锁骨中1/3骨折锁骨在此处从管状渐变为扁平,另外该处骨质相对薄弱,易发生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2. 锁骨外1/3骨折根据骨折和喙锁韧带损伤程度的不同,分为五个亚型:I型:发生于喙锁韧带外侧,因喙锁韧仍与锁骨连接维持其位置,此型多无移位II型:发生于喙锁韧带内侧,近侧骨折段失去牵拉固定而容易向上错位,而上肢重量和肌肉 牵拉使远骨折段下移III型:外侧端包括肩锁关节面的骨折,该型骨折几乎全能愈合但易引起肩锁关节退行性关 节炎IV型:儿童喙锁韧带与骨膜相连而骨折近段移位V型:粉碎骨折,喙锁韧带附着骨折与远近骨折端分离3. 锁骨内侧1/3骨折此型多无移位,该处骨折可能累及锁骨内侧生长板,该骺板大约在30多岁时才闭合除非 有严重移位或神经血管损伤,一般不需手术肱骨外科颈骨折根据损伤机理和骨折移位情况,临床上将其分为四型:无移位型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关节脱位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类(四部分类法):neer于1970年提出了肱骨近端骨折的四部分分类法,,将肱骨上端4个组成部分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上端(关节部或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骨干或外科颈)相互移位程度分6个基本类型,移位>1 cm或成角〉45°否则不能认为是移位骨块。
I型:轻度移位骨折肱骨上端可为一处骨折(如单一肱骨外科颈骨折、单一大结节骨折或小结节骨折等),也可是多处骨折,即同时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的骨折:如外科颈骨折合饼大 结节骨折等),但任何一处骨折的移位都不大於1厘米,骨端成角不大於45从病理损伤 考虑,这种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或骨端间有紧密的嵌插,骨折比较稳定,一般骨折愈合较 快这种类型骨折占肱骨上端骨折的绝大多数这种没有明显移位的骨折,由於仍有软组织 将骨折块连为一体,因此称为“一部分骨折”II型:关节段移位骨折按解剖部位命名即为肱骨解剖颈骨折,且骨端间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 角大於45此种骨折肱骨头的血循环受到破坏,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这种一处骨折因 有明显的移位(或同时有轻度移位的大、小结节骨折),从而使肱骨头与肱骨干上端形成分离 的两部分,因此属於“二部分骨折”III型:骨干移位骨折从解剖部位命名即为外科颈骨折骨折移位大於l厘米或成角畸形大 於45单一骨干移位,肱骨上端分成两个分离的部分,因此也属於1二部分骨折”如同时 再合饼一个结节骨折且移位也大於l厘米以上时,因为肱骨上端分成三个各自分离的部分, 因此应属於“三部分骨折”如同时合饼两个结节的骨折,且均有大於1厘米的移位,肱骨上 端则分成四个各自分离的骨块,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干上端。
这种骨折属於“四 部分骨折”IV型:大结节骨折大结节骨折且移位大於I厘米以上大结节有三个面做为冈上肌、冈下 肌和小圆肌的附着点外伤时可造成整个大结节骨折移位,也可为大结节的一个面撕脱骨折 如为部分撕脱骨折且有明显移位时,则说明肩袖有纵行撕裂如大结节移位骨折同时有外科 颈的移位骨折,则关节段骨块由於受附丽於小结节的肩胛下肌的牵拉而发生内旋V型:小结节移位骨折可为单独小结节撕脱骨折,移位大於1厘米以上,即属1二部分骨折 ”如同时合并有外科颈骨折且有明显移位,则属於“三部分骨折"此时关节段由於只受附着 於大结节的肩袖牵拉,因此可发生外展、外旋移位VI型:肱骨上端骨折合并肱盂关节脱位肱骨上端骨折脱位是指肱骨上端骨折同时合并盂 肱关节的真正完全脱位,而不是指肱骨头的旋转移位或关节内的半脱位现象在二部分”或“三部分增折脱位的病例,肱骨头仍可能有一定的血循环如发生“四部分”骨折脱位时,肱骨 头血循环遭受破坏,易造成肱骨头缺血坏死治疗(摘自《骨科手术学》):1. 一部分骨折不管骨折线的数目或损伤的部位,移位小于1cm或成角小于45度通称为 一部分骨折,可才用吊带悬吊7-10天,疼痛减轻后功能锻炼,合并肩关节脱位的一部分骨 折应先固定骨折,再整复脱位。
2. 二部分骨折首先手法复位,如果复位满意且稳定,处理同一部分骨折;如果非手术治疗能够复位,但复位后骨折不稳定,则行经皮穿针固定或髓内钉固定;手法复位不满意时,切开复位内固定,但骨质疏松患者应避免钢板螺钉,这时可行En der 针和8字张力带钢丝固定;二部分骨折的解剖颈骨折:肱骨头缺血坏死率很高,年轻患者应切开复位用松质骨拉力螺钉 内固定,老年患者可行半肩置换二部分骨折的大结节骨折:大结节移位〉1cm将造成明显的功能障碍,大结节移位v0.5c m极少引起功能障碍移位在0.5-1cm之间,有20%患者因持续肩痛而需手术治疗,因此, 移位>0.5cm手术治疗;移位v0.5cm非手术治疗二部分骨折的小结节骨折:常为肩关节后脱位的并发损伤,当肩关节脱位复位后,小结节也 自行复位,这时行肩关节制动即可,如果小结节有>1cm的移位,则需行内固定治疗二部分骨折的外科颈骨折闭合复位不满意时,切开复位内固定3. 三部分骨折很难保守治疗,因为止于大小结节的旋转袖的牵拉常使骨折块发生旋转, 年轻人骨质好应行内固定,老人可考虑关节置换4. 四部分骨折常常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因此老年人应早期半关节置换,年轻人骨质好, 可先行内固定术,尤其是外展嵌插型经撬拨复位后内固定,多数效果良好肱骨髁上骨折1. 按受伤机制分类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以伸直型多见,伸直型骨折又根据侧方受力的不同分为又可分为尺偏(内收型)和桡偏(外展型)。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类(Gartland分型)1959年Gartland把伸直型骨折分为三型:I型:骨折无移位II型:骨折远折段后倾,或同时有横向移位,后侧骨皮质仍完整III型:骨折断端完全移位,骨皮质无接触1988年Pirone等对此分类略加修改,把II型骨折分为两个亚型,即:Illa型:骨折单纯远折段后倾,后侧骨皮质完整lllb型:骨折横向移位,或兼远折段倾斜,断端仍有接触1994年,Mein tyre对传统的三型分类再做补充,每一型都分为两个亚型Mein tyre肱骨髁上骨折分类表类型移位骨折远段倾斜(伸直型)Ia无移位后倾V5 oIb无移位 后倾<15-20 o,内(外)侧间隙S1 mmIla移位0-2mm后倾<15-20 o,或内(外)外皮质压缩或骨折间隙>1 mmIIb移位2-15mm,断端有接触不同程度倾斜IIIa断端无接触,重叠<20mm或旋转移位>15mm,断端尚有接触 不同程度倾斜IIIb断端距离很大或重叠〉20mm,或旋转移位>15mm,断端无接触 不同程度倾斜 肱骨外髁骨折1. 依其病理变化分为四型(北京积水潭医院、骨与关节损伤的分型)I型:无移位型骨折处呈裂纹壮,两骨折端有接触,局部的伸肌筋膜、骨膜未撕裂II型:侧方移位型骨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骨折端间隙增大,轻度移位者伸肌筋 膜、骨膜部分撕裂,重度移位者可完全撕裂,复位后骨折块不稳定,在固定中可发生再次移 位。
III型:旋转移位型骨折块向侧方、前方或后方移位,并有旋转移位由于局部伸肌筋膜、骨膜完全撕裂,加之前臂伸肌的牵拉,故骨折块发生纵轴的向外旋转可达90 0-180 0,在横轴上也可发生向前或向后的不同程度旋转,肱尺关节无变化IV型:骨折脱位型骨折块可侧方移位、旋转移位,同时肘关节可向桡侧、尺侧及后方脱位 关节囊及侧副韧带撕裂,肘部软组织损伤严重2.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分型(对手法整复更具指导意义)I型:无移位II型:轻度移位,肱桡关节解剖关节良好III型:倾斜移位,肱桡关节倾斜IV型:前移翻转型和后移翻转型3. 《实用骨科学》将其分为四度Io:骨折无移位II 0:骨折块向外后侧移位,但不旋转IIIo :外髁骨折块向外侧同时向后下翻转移位,严重者向后及向外各翻转90 o,甚至180oIVo:肱骨外髁骨折伴尺桡骨近端向后、外侧脱位,但骨折块保留在桡骨头上面不旋转肱骨内上髁骨折根据肱骨内上髁骨折块的移位程度,分为四度:Io:内上髁骨折块轻度分离或旋转移位IIo:撕脱的内上髁骨块向下、向前旋转移位,可达肘关节间隙水平IIIo :撕脱的骨块嵌夹在内侧关节间隙,实际上肘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IVo:伴肘关节向后或向外后侧脱位对1、11度新鲜损伤,应尽量争取保守治疗,争取解剖复位;11、IV度损伤时已存在肘关节 不稳定因素,应当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肱骨内髁骨折1. 《骨与关节损伤》将其分为三型:I型:骨折无移位,骨折自滑车关节面斜形向内上方,至内上髁上方II型:骨折块轻度向尺侧或内上方移位,但无旋转III型:骨折块明显旋转移位,常见冠状面旋转,也可同时伴矢状面旋转,结果骨折面向后, 滑车关节面向前。
尺骨可随骨折块向尺侧移位,特别是见于骨折始自肱骨小头滑车切迹的I 型损伤,肘关节半脱位尤为明显肱骨髁间骨折1. 按受伤机制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伸直型: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手掌和人体重力向上、下传导并集中在肱骨髁部,暴 力作用于尺骨,向上撞击使肱骨内、外髁分裂,向两侧分离骨折近端向前移位,远端分裂 为两块或多块并向后方移位屈曲型:肘关节在屈曲位时直接撞击地面,也可能由于尺骨鹰嘴向上撞击所致尺骨断面呈 三角型,当暴力传导至该部时,尺骨鹰嘴犹如楔子撞击内外髁间的滑车沟,致两髁间分离移 位,而肱骨下端向后移位此骨折,按其骨折线可分为V型、T形和Y型,有时肱骨髁不部可分裂为三块以上,即属 粉碎性骨折2. Riseborough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分为四度:Io: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关节面保持平整II 0:骨折块有移位,但两髁无分离及旋转,关节面也基本平整III0 :骨折块有分离并有旋转移位,关节面破坏IVo:肱骨髁部粉碎成三块以上,关节面破坏严重肱骨小头骨折(Kocher骨折)根据损伤程度及骨折所波及的范围,可分为三种类型(见《骨与关节损伤》):I型(Hahn-Steinthal型):骨折发生在肱骨小头基底部,骨折线在冠状面上,骨折块包括 肱骨小头大部分的骨质,也可以包括邻近的部分滑车边缘关节面。
II型(Kocher-Lorenz型):骨折块涉及冠状面的关节面,其附着的骨质很少Ill型(Broberg-Morrey型):肱骨小头冠状面软骨挫伤尺骨鹰嘴骨折Delee分型(见《骨与关节损伤))I型:la—撕脱骨折,关节内;lb—撕脱骨折,关节外II型:横形或斜形骨折Ill型:粉碎性骨折IV型:靠近冠状突水平的骨折,常造成前脱位桡骨小头骨折Mason把单纯桡骨小头骨折分为三型:I型:骨折无移位II型:骨折有分离移位骨折块有大小,有时小骨折块嵌如关节间隙或游离于肱桡关节外侧 缘Ill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桡骨头呈粉碎状,移位或无移位孟氏骨折(Mon teggia骨折)1. 1967年Bado将其归纳为四型:I型(前侧型或伸展型):为尺骨任何水平骨折,向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前脱位跌倒时, 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后位II型(后侧型或屈曲型):为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后脱位跌倒时,肘 关节处于微屈位,前臂旋前位Ill型(外侧型或内收型):为尺骨近侧干骺端骨折,合并桡骨头的外侧或前侧脱位,仅见 于儿童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前位,由于上下外力传导至肘部,在肘内侧向 外侧作用,致尺骨鹰嘴发生骨折并向桡册侧成角移位,同时,引起桡骨头向外侧脱位,该型 尺骨骨折多且纵行劈裂,褶皱或横形劈裂,骨折移位不明显,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