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针灸学课件背针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60MB
约32页
文档ID:607580895
针灸学课件背针_第1页
1/32

背背 针针 疗疗 法法 经络腧穴教研室 何新芳 一、含义一、含义 背针疗法包括背俞针疗法及脊针疗法,是通过针刺背俞穴或夹脊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二、背针的定位方法背针的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 2、体表标志v(1)第2颈椎棘突:在项部正中线上,沿颅骨下缘向下可摸到的第1个棘突、体表标志:v第2骶椎棘突:在骶部可摸到正中线上 的骶中嵴,其中最显著者 为第2骶椎棘突三、背俞穴的定位与主治背俞穴的定位与主治 1、肺俞(肺的背俞穴)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 开寸主治:咳嗽 气喘 咳血 骨蒸潮热盗汗 鼻疾皮肤病 项背痛2、厥阴俞定位:在第4胸椎棘突 下,旁开1.5寸主治:心胸疾患:心痛 胸闷,心悸、气短、咳嗽、呕吐及肩胛酸 痛等3、心俞(心的背俞穴)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旁开寸寸主治:心痛心悸心烦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癫狂痫失眠健忘癫狂痫4、膈俞(八会穴血会)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呕吐呃逆饮食不下 血症:吐衄血虚崩漏等 风疹 咳喘潮热盗汗 背痛呼吸、消化系及血分病等 膈俞穴取穴法 5肝俞 6胆俞 (肝的背俞穴)(胆的背俞穴)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第十胸椎棘突下 旁开寸主治:肝胆系疾患,如胁痛、黄疸、吐血、衄血、胃痛、头痛、眩晕、癫狂、癫痫、目赤、目视不明、夜盲以及 月经不调、脊背痛。

7脾俞 8胃俞 (脾的背俞穴)(胃的背俞穴)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 第十二胸椎棘突下 旁开寸主治:消化系疾患,如腹胀腹痛、纳差、胃痛、呕吐、泄泻、水肿、黄疸、肌衄、崩漏、背痛9、肾俞(肾的背俞穴)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寸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 不孕不育遗精 阳萎遗尿水肿 小便不利 腰腿痛 耳鸣耳聋 0、大肠俞(大肠的背俞穴)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寸主治:腹胀 肠鸣 泄泻 便秘 痔疾 腰腿痛11.膀胱俞 v定位:在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当髂后上棘内缘下与骶骨间的凹陷中,平第2骶后孔v主治:消化、泌尿、生殖系疾患背俞穴背俞穴首见于灵枢1、分布:膀胱经背部的第一侧线上分布:膀胱经背部的第一侧线上2、主治:、主治:v局部治疗作用;局部治疗作用;v治疗本脏腑疾病;治疗本脏腑疾病;v治疗与本脏有关的器官、组织病治疗与本脏有关的器官、组织病难经阴病行阳难经阴病行阳俞在阳素问阴病治阳素问阴病治阳脏属阴,多以背俞穴治脏病脏属阴,多以背俞穴治脏病 以阳治阴、从阳引阴以阳治阴、从阳引阴3、常与募穴相配,称俞募配穴法常与募穴相配,称俞募配穴法四、夹脊穴的定位与主治四、夹脊穴的定位与主治 v1.颈夹脊 v定位:颈2颈7各棘突下旁开0.5寸处。

v主治:颈2颈4夹脊穴用于头痛、头晕、颈项强 痛、神经功能性胸闷、心悸,以及眼、耳、咽喉等部位疾患;颈5颈7夹脊穴主治颈项强痛、上肢麻木、疼痛、活动受限等2.胸夹脊v定位:胸1胸12各棘突下旁开0.5寸处v 主治:胸1胸3夹脊穴主治上肢疾患;胸1胸8夹脊穴主治胸部疾患;胸6胸12夹脊穴主治胸腹部疾患3.腰夹脊 v定位:腰1腰5各棘突下旁开0.5寸处v 主治:腰夹脊穴主治盆腔疾患,如泌尿、生殖系疾患以及下肢疾患五、背俞穴的取穴原则与配穴方五、背俞穴的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法 v1.按病变脏腑取穴 v2.按中医脏象学说取穴 v3.按表里经及脏腑之间的关系取穴 v临床应用中,背俞穴还可与其他特定穴相配以提高疗效,如俞募配穴法、俞原配穴法等六、夹脊穴的取穴原则六、夹脊穴的取穴原则 v1.对症取穴 v2.压痛点取穴法 五官疾患可在颈4颈6夹脊穴 呼吸系统疾患:胸1胸5夹脊穴 循环系统疾患:胸5胸8夹脊穴 消化系统疾患:胸5胸12夹脊穴 神经系统疾患:颈4颈7、胸5胸8夹脊穴 上肢运动疾患:颈4颈7、胸1胸3夹脊穴下肢运动疾患可在腰1腰5夹脊穴 代谢系统疾患:胸8胸9、腰1腰4夹脊穴 内分泌系统疾患:颈4颈6、胸3胸5夹脊穴 七、操作方法七、操作方法 v 患者俯卧,常规消毒,取11.5寸毫针向脊柱呈75度角刺入椎体下方,根据患者胖瘦,进针约l寸左右,行捻转手法使针感沿肋间或脊椎传导。

若无感传,可调整针刺角度,再行手法,留针30分钟后起针八、注意事项八、注意事项 v1.严格消毒避免感染v 2.准确掌握进针角度和深度,避免伤及内脏和脊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