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 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19 35年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1936年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不幸被捕,历经严酷拷打依然坚贞不屈,最终于1936年8月2日在黑龙江珠河小北门外英勇就义字词识记,陈列 赵一曼 抗日联军 搪瓷缸子 还 高粱 一顿饭 侦察,陈列 赵一曼 抗日联军 搪瓷缸子 还 高粱 一顿饭 侦察,读一读,lin,chn,mn,hun,lin,n,dn,zhn,陈,曼,联,缸,还,粱,顿,侦,词语解释,【侦查】,军事上指为查明敌情、地形和有关作战的其他情况而进行的活动文中指通讯员查明碗的下落橡子面】,【搪瓷缸子】,【高粱米饭】,整体感知,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粗瓷大碗?它有一段怎样的经历?,课文品读,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碗而已,为什么“好不容易”才找到?,战争环境艰苦,生活物资紧缺,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以为这是老百姓的碗,看着,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盛了满满一,碗,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思考:“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这句话流露出什么信息?,赵一曼连碗都让出去了,可想而知在其他方面也总是心想着别人,她对战士们总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满满一碗高粱米饭,半碗野菜粥,VS,思考:赵一曼为什么这么做?读第6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了这样的党的领导人,有了这样的队伍,有了民众的拥护,队伍,领袖,同志,群众,为了理想,不怕吃苦,同甘共苦,没有特权,互相关怀,团结友爱,军爱民,民拥军,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没吭,声,含着泪花,理解赵一曼的用心,感动、心疼、敬爱,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急得直叫,笑着说,着急、埋怨,轻松、幽默,早就,又没有,表面上是埋怨赵一曼不该把碗送人,实则是关心赵一曼的身体和生活,她领会了小战士的关心,对自己没碗用的事情毫不在意,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心中只有他人,思考:这个存放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的粗瓷大碗具有怎样的意义?,课文通过这个粗瓷大碗的来历,讲述了赵一曼同志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与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故事,歌颂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展现了革命同志之间的阶级友爱之情。
复述故事内容博物馆里有一个粗瓷大碗,送碗,这个碗的来历,抗战后被放进博物馆,丢碗,让碗,板书设计,粗瓷大碗,通讯员,赵一曼,课堂练习,一、给多音字注音组词归还,返还,还有,还是,盛饭,盛满,茂盛,盛情,hun,hi,chn,shn,妈妈一进门就把提包挂在衣架上,转身捞起围裙娴熟地系在腰间,打开冰箱拿出一些蔬菜就开始准备晚饭了二、用连续几个动词写一句完整的话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