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虾塘搭棚饲养的不足及建议释解论文

h****0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50KB
约2页
文档ID:312060382
虾塘搭棚饲养的不足及建议释解论文_第1页
1/2

虾塘搭棚饲养的不足及建议释解论文 虾塘搭棚饲养的不足及建议释解论文预读: 摘要:现状趋势1.起步迟滞,发展较快.绍兴县全程搭棚养虾起步较晚,但发展进度较快,从2010年始初建搭棚近百亩,经过全年养殖赢得不俗业绩效应,充分体现搭棚的生产性能,其单茬平均亩产达350~400kg,养殖周期相比露天外塘缩短20d以上;翌年经我县不少企业及个人几番考察,决定再次投入资金、扩大生产,全县增加达1200余亩大棚,占该区块近十分之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取代外塘露天常规养殖的传统地位.2.搭棚结构,规模不一.从考察和借鉴省内外养虾搭棚种类后,投入成本高低相差悬殊;高的建造成本在6万~7万元/亩,采用全水泥池、钢管框架大棚,这种棚基础扎实,结构牢固,造价高、规模大、使用年限长,排污方便,养殖效果好,产量高,亩产可达1~1.5吨多,遗憾的是其是难以压缩造价成本的贵族大棚,且投资回收期长;低成本大棚投入约在5000元左右,是惠民性大棚,这种大棚采用树桩或简易竹木,泥池、钢绞索尼龙薄膜棚,结构简单,基础薄弱,不足的是使用年限短,抗御风雨灾及排污能力差;而采纳钢架、钢绞索丝或伞型大棚等,以塑料薄膜作覆盖、尼龙网作保护棚,泥池,建造成本约在1万~2万元/亩不等,投入适中,操作便利,基础相对完好,防护稳固而实在,一般全年可养两茬以上,二年内收回投入成本,比较适宜于推广.为此,养殖户应结合自身现有实力、生产水平、资源储备相匹配,统筹权衡,掂量考虑搭棚规模模式,避开盲目下单栽跟斗.3.沙性壤土,连片集聚.我县养虾大棚主要集中建在我县滩涂围涂地区,该区域土壤盐碱、松散砂质土,微盐度2‰~3‰,十分适宜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与生长,且大多养民具有深厚的生产经验与养殖技能,基本掌握和摸清了养虾有关的基本知识;而集中连片的创建助推技术的带动与辐射,更便捷于信息资讯的交流与产品的销售等等.不足思考一是外源水质欠跟进.由于我县养虾大棚基本建在滨海工业区,该区地处绍兴县平原最北部,水利部门开闸排涝次数较多,养殖水体变动较大,尽管对临近工业企业集聚区的河道进行了筑坝的管理与维护,但难防有工业废水、生活废物等流入重点养殖区域的可能,难保多数外河水源保持完好的Ⅲ类水质标准,威胁该区块环境的安全性;特别是生产旺季,河水氨氮、亚硝酸盐氮等理化指标超标过大,严重影响虾苗的放养和养殖期间的换水,影响生产的正常行进.二是设施配套欠跟上.完备的配套设施及物质条件,既是养殖的基础,也是防病的基础;我县养虾大棚多数属泥底池塘,排污能力差,水质调控能力弱,尤其是第二茬养殖,难以彻底清塘消毒,要达到稳产高产有一定难度,其设施整体水平亟待提高.搭棚起到了改变局部小气候环境的作用,其封闭状态的场所屏障尽管感染少,有效减少白鹭(鸟类)、青蛙(蛙类)等动物敌害将病害传播至池内,杜绝交叉感染与侵入的风险;而渔业养殖设施配套的不齐全或不完善的建设,也会影响虾类得以健康生长,尤其是大棚池子水温的调控、肥水处理、饵料生物的培育、投喂控制、底质管理撑控、疾病防控、有害因素调控与设防等方面要求远远高于外塘管理要求;稍有不慎,过快而多变的水质很难控制,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如会出现有机物大量积累,底质严重恶化,藻类容易死亡,氨氮、亚硝酸盐易升高、有害病原菌的繁殖速度加快等情况;同时受水温高、长速快、投喂量大、藻类繁殖快等因素影响,且藻类品种比较单一、藻相不稳定、易老化,使本来脆弱的微生态环境更易恶化,形成弱质化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早春初冬时分,滩涂围垦养殖区域常受大风肆虐,盖棚用的塑料薄膜韧性差,极易被吹烂,慎防大棚失去保温;夏季有时太阳猛烈、热量积蓄,水温上升剧快,因通风不透不能及时外排,超过负荷易产生高含量有害物积聚棚内,白对虾同样会应激、影响生长或引起慢性中毒.因而,条件准许可安装排气风扇、通风等设备,加强空气流通与交换,减少有害气体、增加棚内氧含量,同时调节棚内温度.三是技术管理欠跟及.整个养殖期间水温控制在15~35℃,搭棚养虾和常规露天外塘养虾,管理技术上存在差异,技术要求严、养殖难度高;其产能因周边地区大棚获产、活水虾运输成活率高低等技术问题存在较大差距.养殖的第一茬前期和第二茬后期,外界气温较低,要及时关闭大棚,做好大棚内补光和加温措施,给一个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促进虾秧生长;盛夏季节,要及时开启大棚,当水温超过35℃、气温超过37℃时必须掀起整个覆盖薄膜,加大完善或在背风面通风(气)效果,增加空气流通、达到降温目的,改善池塘生态和生产环境;严防温度急剧上升导致白对虾应激等综合问题.如前期水温低于20℃,或过早放苗等,虾会出现活力差、吃料慢等现象;低于15℃就会停止生长,出现死亡现象,影响虾苗成活,需将大棚封盖严密以延缓水温下降;水温持续超过32℃、气温超过35℃应将人字架两边薄膜掀开(揭膜),通风降温.避免引起水体整个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倒藻和有害菌的大量繁殖,进而避免给对虾造成较大之应激.些许建议一要优化政策扶持,营造设施渔业导向.我县首批养虾大棚的建设是在政府政策扶持下起步的,在典型的示范带动下,激发和提升虾农的积极性,政府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吹响“集结号”,引导虾农完善虾池的排污功能、底部增氧、通风设施等,需配套好大棚用水的储蓄池,确保大棚养殖的稳产高产,大幅度提高搭棚的生产效能.主管部门需注重生产企业及养殖大户加大投资管理的力度,涌现带动出设施投入和技术改造的内在核心动力.二要强化技能培训,增强虾农管理能力.我县养虾大棚由于水环境质量差,设施不配套,加上大棚内温度高,与常规外塘相比养殖期的水质管理压力进一步加大,因此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引导渔民实行测水养虾,及时调节水质,推广使用生物制剂,改革养殖模式,并建议加大实行鱼虾、虾鳖混养,虾菜共生、轮作等高产高效生态的复合模式,科学合理用药、降低药残,提高管理产品的竞争能力.三要深入挖掘研究,全程提供优质服务.技术部门要做好技术先行官,为企业和业主做足技术依托,研究完善大棚养虾技术;尤其是水质调节、虾病防治等技术,与此同时有的放矢地指导农户做好种苗的检测,疫病的检疫防疫,病害的预测预报,渔业水质环境的监测等,相关技术有条不紊地跟进服务,为虾农提供技术支撑,最大限度地减轻渔民的担忧.部分新型模式的技术成本比较高,适用面比较窄,建议相关部门还须挖潜革新模式的探求、深化研究新型技术及技术要点的细化,着实在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要有所突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