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文学》复习资料分析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5KB
约8页
文档ID:474494091
《水文学》复习资料分析_第1页
1/8

第一章1、 水文学:研究地球上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地 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 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3、 水文现象的特点:①水循环永无止尽:任何一种水文现象的发生, 都是全球水文现象整体中的一部分和永无止境的水循环过程中的 短暂表现②水文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周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地球公转及自转, 地球和月球的相对运动,以及太阳黑子的周期性运动所导致的昼夜, 四季交替的影响所致各因子本身在时间上也不断变化,因而又具有随机性③水文 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4、 传统的水文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 综合法.成因分析法:以物理学原理为基础,研究水文现象的形 成、演变过程,揭示水文现象的本质、成因,其与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定性和定量的关系, 通常是建立某种形式的确定性 模型数理统计法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根据实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 或对主要水文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 求出其经验关系地理综合法 按照水文现象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的地域差异, 用各种水文等值线图表示水文特征的分布规律, 或建立地区经验公式, 以揭示地区水文特征。

5、 水温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特性,它影响到水中生物、水体自净和 人类对水的利用6、 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 表面平均温度: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南北纬 0-30度之间印度洋水温最高印度洋热 带海区三面受亚、非、澳大利亚大陆包围,并受暖流影响,所以水温最高南北纬50-60度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 大洋水温的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在南北纬40°之 间,海水垂直结构可分两层,即:表层暖水对流层(一般深度达 600-1000米)和深层冷水平流层(庞大水体)7、 表层扰动层一一表层暖水对流层的最上一层(约 0-100米)受气 候影响明显,紊动混合强烈,对流旺盛,水温垂直分布均匀,垂直 梯度极小8、 表层扰动层下部与冷水层之间形成一个温跃层,水温垂直梯度递 减率达最大值9、 正温层:当湖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降低时,即水温梯度呈负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高下层水温低,但不低于 4摄氏度,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称为正温层10、 逆温层:当湖水温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时,即水温垂直梯度呈正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低,下层水温高,但不高于 4摄氏度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称为逆温层11、 无杂质的纯水,在4C (3.98 °C)时密度最大,为1克/立方厘米, 在0C时密度为0.9999克/立方厘米;12、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 单位为g/cm3。

习惯上使用的密度是指海水比重, 即指在一个大气压力条件下, 海水的密度与水温在 4C时蒸馏水密度之比, 因此在数值上密度和比重是相等的 b s,t,p = (p S,t,p -1)X 100013、 世界大洋表面密度的地理分布规律为: 从热赤道向高纬递增,在南半球三大洋中密度分布呈地带性; 赤道地区由于温度很高, 盐度较低,因而表面海水的密度很小,约 1.02300 ;亚热带海区盐度虽然很高,但温度也很高,所以密度仍然不大,一般在1.02400左右; 极地海区由于温度很低,所以密度最大;在三大洋的南极海区,密度均很大,可达 1.02700以上14、 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一般是: 从表层向深处增加;南北纬20° 之间在100米以内密度最小,并且在50米以内垂直梯度极小, 几 乎没有变化;50— 150米深度上密度垂直梯度最大,出现密度的 突变层(跃层),它对声波有折射作用,潜艇在其下面航行或停留 在其上均不易发现,故有“液体海底”之称;约从 1500米开始, 密度垂直梯度很小,在深层,密度几乎不随深度而变化15、 湖水的透明度:是指湖水能使光线透过的程度测定方法:通常用透明度盘测定透明度。

麾周湖 玛法木错16、 水色指垂直方向上位于透明度一半深处,白色圆盘上所显现的湖 水颜色水色取决于水对光线的选择吸收和选择散射的情况17、 天然水的化学成分:①悬浮物质 粒径大于100纳米(10 - 7米)的物质颗粒,在水中呈悬浮状态 :②胶体物质 粒径为100— 1纳 米的多分子聚合体③溶解物质 粒径小于1纳米的物质,在水中成分子或离子的溶解状态:18、 天然水八大离子:K ' Na、Ca、Mg、Cl、HCO—、SO-、CO—19、 Fe、Mn Cu、F、Ni、P、I 等微量元素;Q、CO、Nb、H2S、CH等20、 海水的化学组成 海水是含有多种溶解固体和气体的水溶液, 其中水约占96.5%,其他物质占3.5%海水中还有少量有机和无机悬 浮固体物质主要化学元素: Cl、Na Mg S、Ca K Br、C Sr、B、Si、F等12种,其含量约占全部海水化学元素含量的 99.8 —99.9 %,因此被称为海水的大量元素溶解在海水中的元素绝大部 分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氯化物含量最高,占 88.6 %,其次是硫酸盐占10.8 %21、 海水组成的恒定性 海水化学元素最大特点之一是上述 12种主要离子浓度之间的比例几乎不变。

22、 海水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物质的质量,叫海水盐度它 是海水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标志23、 电导比:某一海水样品的电导率与氯化钾标准溶液的电导率 之比24、 绝对盐度(Sa):定义为海水中溶解物质的质量与海水质量的比值实用盐度(S):在温度为15C、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下的海水样品的电导率,与质量比为 32.4356 X 10—3的标准氯化钾(KCI)溶液的电导率的比值 K5来定义25、 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A.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是 34.69 X 10— 3,绝 大部分海域表面盐度变化在 33— 37 X 10— 3之间B.海洋表面盐度分布的总趋势:从亚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并形成鞍形C.大洋上盐度等值线大体与纬线平行, 但寒流与暖流经过的海域,盐度等值线有明显的弯曲 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盐度 等值线密集,盐度水平梯度增大 D.大洋中的盐度比近岸海区的盐度高26、 矿化度:单位体积天然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27、 水资源:广义: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 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狭义:在一定时期内,能被 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第二章28、 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 不断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29、 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水汽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水分入渗、地表地下径流30、 水循环的作用于效应:水循环作为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大循环和最活跃的自然现象, 他深刻的影响到全球的地理环境, 影响生态平衡、影响水自然的开发利用,对自然界的水文来说,水循环是千变 万化的水温现象的根源31、 水循环机理:①水循环服从与质量守恒定律即整个循环过程保 持着连续性,既无开始,也无结尾②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 循环的基本动力③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④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⑤地球上的水 分在交替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水携带着某些物质一起运动, 诸如 溶于中的各种化学元素,气体以及泥沙等固体杂质等32、 水量平衡:所谓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水体)在任意 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即水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P+E+R表+R地下)+Si=(E2+R 表+R 地下+q)+S2 i - Q=ds/dt 通用水量平衡方程式:33、 (P+R表+R地下)-(E+R 表+R 地下 +q) = As34、 水量平衡是质量守恒原理在水循环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地球上水循环能够持续不断进行下去的基本前提。

水循环是地球上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水量平衡是水循环内在的规律35、 水量平衡的研究意义:水量平衡研究室研究水文 水资源学科的重 大基础研究课题,同时又是研究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首先,通过水量平 衡的研究,可以定量的揭示水循环过程与全球地理环境、 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其次、水量平衡有事研究谁 循环系统内在结构域运行机制,分析系统内蒸发,降水及径流等各 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自然界水温过程基本规律的主要方 法;第三,水量平衡是水资源的现状评价和供需预测研究的核心 第四,在流域规划、水利工程结社与设计工作中,可以为工程规划 提供基本的设计参数,而且可以用来评价工程建成后的实际效益和 完成后的科学调度,管理36、 蒸发的三种类型:①水面蒸发(水体与大气之间界面上的分子交换) ②土壤蒸发(土壤空隙水的蒸发) ③植物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37、 土壤蒸发的三个阶段:①定常蒸发率阶段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蒸发率相对稳定,等于或近似于相同气象条件下的水面蒸发, 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②蒸发率下降阶段:当土壤的供水能力不能满足 蒸发需要,蒸发率将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小而减小, 于是土壤蒸发进入蒸发率明显下降阶段。

③蒸发率微弱阶段:在此阶段内土壤水 由底层向土面的薄膜运动亦基本停止, 土壤液体水供应中断,只能依靠下层水汽化向外扩散38、 水汽扩散: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 一种不可逆现象包括分子扩散和紊动扩散39、 水汽输送分为:环流输送和涡动输送40、 影响水汽输送的主要因素:①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决定着全球流场和风速场关系,进而影响水汽全球的分布②地理纬度的 影响:影响了辐射平均值,气温,水温的纬向分布进而影响了蒸发 ③海陆分布的影响:海洋是水汽主要源地,因而沿海水汽多,向内 陆减少④海拔高度的和地形屏障作用的影响:随高度增加,水 汽含量相应减少,垂直于气流运动方向的山脉, 常常成为阻隔暖湿气流运行的屏障41、 我国水汽输送的基本特点:①存在三个基本的水汽来源三条输出 入路径,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来源:极地气团的西北水汽流(路 径:西北方向入,东南方向出)南海水汽流(有广东福建入,长江附近出)孟加拉湾水汽流(北部湾入,长江中下游出海) ②水气输送既有大气平均环流引起的平均输送,又有移动性涡旋动输 送,其中平均输送方向基本与风场相一致③地理位置:海陆分布 与地貌上总体格局,制约了全国水气输送的基本态势。

④水气输送 垂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42、 降水: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雹现象的统称43、 降水过程线:以一定时段(时、日、月或年)为单位所表示的降水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曲线或直方图它是分析流域产流、汇 流与洪水的最基本资料 此曲线图只包含降水强度、 降水时间,而不包含降水面积44、 降水累积曲线(反映雨强、时空变化) 以时间为横坐标,纵坐标表示自降水开始到各时刻降水量的累积值 自记雨量计记录纸上的曲线,即是降水量累积曲线 曲线上每个时段的平均坡度是各时段 内的平均降水强度,即 I= A P/ A t ;如果所取时段很短,即A t-0,则可得出瞬时雨强i,即i=dP/dt45、 等雨量线:指地区内降水量相等各点的连线等雨量线综合反映了一定时段内降水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 等降水量线图的绘制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