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粟特人的分布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33KB
约4页
文档ID:431234833
粟特人的分布_第1页
1/4

粟特人的分布对于粟特人在各地分布的研究是比较深入的唐长孺论述了魏晋 时期卢水胡、羯胡中粟特人的成分,以及他们在秦陇、巴蜀等地的分 布(《魏晋杂胡考》,收入《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三联书店1955 年) 张广达《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北京大学学报》1986 年第 2 期)对唐代昭武九姓聚落的分布、迁徙、延续情况做了一些介绍,认 为其中对唐代政治生活影响最大的是分布在灵、夏二州南境的六胡 州隋代昭武九姓在突厥汗国即以部落形式存在粟特人的东来是沿 着怛逻斯河、楚河流域推进的,葱岭以东包括蒲昌海地区、播仙镇、 西州、伊吾、长安、蓝田、洛阳、灵、盐、夏州和后来的云朔等州, 范阳、营州的柳城等地都有昭武九姓部落钮仲勋《六胡州初探》(《西 北史地》1984 年第 4 期)对六胡州的建置、沿革与地望等进行了初 步的探讨周伟洲《唐代六胡州与"康待宾之乱"》(《民族研究》1988 年第 3 期)进一步讨论了"康待宾之乱"的性质和影响王北辰《唐代 河曲的"六胡州"》(《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 年第 5 期)也探讨了这 个问题姜伯勤利用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了粟特人在吐鲁番等地的活动 《敦煌、吐鲁番与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敦煌•吐鲁番七少儿夕口 -人》,《季刊东西交涉》1985年第5卷第1、2、3期)。

陈国灿《魏晋隋唐河西胡人的聚居与火祆教》(《西北民族研究》 1988 年第1期)讨论了河西胡人主要是粟特人的聚居,并提出8世纪中叶 敦煌从化乡的粟特居民来自且末河流域(《唐五代敦煌县乡里制的演 变》,《敦煌研究》1989年第3 期)宿白指出武威居民中可能至今尚 有粟特人之苗裔(《武威行(中)》《文物天地》1992 年第 7 期)卢 兆荫《唐代洛阳西域昭武诸国》(《河洛春秋》1993 年第 3 期)认为 从东汉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一直有粟特人移居洛阳,唐代移民的身 份包括昭武九姓上层统治者的后裔和胡商,居住地集中在北市和南市 附近荣新江《古代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粟特移民》(《西域研究》1993 年第 2 期),根据本世纪以来各国考察队在新疆各地发现的粟特语、 于阗语、据史德语以及汉语、藏语、_卢文尼雅俗语等材料,大致勾 画出粟特人在塔里木盆地周边各绿洲王国如于阗、楼兰、据史德、龟 兹、焉耆的普遍存在,从而加深了对粟特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所扮演 的角色的认识石刻史料尤其是墓志铭是研究粟特人的重要依据,30 年代向达 就对米萨宝墓志进行考订(《唐故米国大首领米公墓志铭考》,《国立 北平图书馆馆刊》6 卷 2 号)。

近年来这方面的论文又有十余篇其 中在宁夏固原出土的史道德墓志引起较大争论,对其族属有三种说 法,即认为史氏是粟特人后裔、十六国时期流寓凉州的汉人史淑之后 裔、奚族内迁者之后裔(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唐史道德墓清理简报》, 《文物》1985 年第11 期;李鸿宾《史道德族属及中国境内的昭武九 姓》,《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 年第 3 期;赵超《对史道德墓志及 其族属的一点看法》,《文物》1987 年第12 期;马驰《史道德的族属 籍贯及后裔》,《文物》1991 年第 5 期;罗丰《也谈史道德族属及相 关问题》,《文物》1988年第8 期;李鸿宾《史道德族属问题再考察》, 《庆祝王钟翰先生八十寿辰论文集》)魏光《何文哲墓志考略》(《西 北史地》1984 年第 3 期)首先对志文中的史实加以考释,明确何文 哲的身份,接着论述了见诸史书的何国人,何国及昭武诸国与中国的 友好往来,以及唐朝对昭武诸国将士大臣的信用卢兆荫《何文哲墓 志考辨》(《考古》1986年第9 期)进一步指出仕唐的昭武九姓后裔, 虽然在许多方面已经华化,但在婚姻问题上仍然保留相互联姻的习 俗昭陵博物馆《唐安元寿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 年第 12 期) 报告了墓葬结构,墓内壁画,墓壁石刻和随葬品,收录了墓志全文。

陈志谦《安元寿及夫人翟氏墓志考述》(《文博》1989 年第 2 期)研 究了安元寿的族系,履历,及葬式,指出由于受到卜筮之风的影响, 翟氏在去世 30 年之后,才得与夫合葬阎文儒《唐米继芬墓志考释》 (《西北民族研究》1989 年第2 期)考释了米继芬墓志洛阳文物工 作队《洛阳龙门安菩夫妇墓》(《中原文物》1982 年第 3 期)叙述了 墓葬形制,结构与随葬器物赵俪生、温玉成《一通与唐史、中亚史 有关的新出土墓志》(《西北史地》1986 年第 3 期),赵振华、朱亮《安 菩墓志初探》(《中原文物》1982 年第 3 期)以及上引张广达文都对 安菩墓志进行了考订邯郸市文管所《河北大名县发现何弘敬墓志》 (《考古》1984 年第8 期)收录了何氏墓志拓本宁夏自治区博物馆 《宁夏盐池唐墓发掘简报》(《文物》1988 年第 9 期)公布了盛唐前 后何氏家族墓的掘资料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固原隋史勿射墓 发掘简报》(《文物》1992 年10期)介绍了墓葬形制,壁画内容与出土遗物夏鼐早年对康阿达墓志的考订也已发表(《陇右金石录补正》,收 入《向达先生纪念论文集》)此外陈国灿《唐乾陵石人像及其衔名的 研究》(《文物集刊》第二集,收入《突厥与回纥历史论文选集》 中 华书局 1987年)、温玉成《龙门所见中外交通史料初探》(《西北史地》 1983 年第 1 期)均考订了一些与粟特人有关的石刻史料。

李健超《汉 唐时期长安、洛阳的西域人》(《西北历史研究》1988 年号)就搜集 了许多这方面的材料程越《从石刻史料看入华粟特人的汉化》(《史 学月刊》1994 年第 1 期)认为在太原、获鹿、建康、固原等地有粟 特人定居他们的后裔散居各地,最终与汉族同化,可以从通婚、葬 俗、宗教信仰看到同化的过程与表现可以肯定,安史之乱以后,入 华粟特人与本土的联系越来越少,加上离土经商以及迁徙定居多是男 人的事业,同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到了宋代,粟特人已与汉族完全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