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辛弃疾文学常识Office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9.19KB
约17页
文档ID:21211497
辛弃疾文学常识Office_第1页
1/17

辛弃疾(南宋词人、文学家)辛弃疾(1140 年 5 月 28 日-1207 年 10 月 3 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 600 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 1207 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 岁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 (出自《美芹十论》 ) ,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他青年时期有一段逸闻传奇1150 年,年轻骁勇的金将粘得力率金兵闯入南宋城池山东历城烧杀劫掠辛文郁率众家丁力抗金寇,并掩护父亲辛赞与 lO 岁的儿子辛弃疾远遁战火中,辛文郁背中粘得力斧劈,含恨而逝,辛弃疾挣脱祖父,抚尸痛哭粘得力以全城大宋百姓生命相胁,迫辛赞归降辛赞身在金营,心中仍眷念祖国山河,他指导孙子辛弃疾阅读汉室书籍、令他拜师学艺,以待重返祖国收复失地 1161 年,文武兼备的辛弃疾拜别已辞官的爷爷,与同伴党怀英以应考为名,进京探查金人军情长城下,辛弃疾绘图时被金兵察觉,迅速隐蔽粘得力得知,嘱咐部将土德彪监视赶考举子党怀英满腹经纶,高中状元;而辛弃疾则被金人追缉,被岳飞旧将、乔装成说书艺人的铁嘴岳所营救党怀英贪慕功名,出卖辛弃疾,带金兵追至,铁嘴岳为掩护辛弃疾以身殉国辛弃疾带伤逃入范府花园身着金人官服的范邦彦与女儿范如玉演习武艺,辛弃疾不知就里,持剑疾刺范邦彦粘得力与党怀英寻迹而来,范邦彦连忙出迎,见未来女婿党怀英如此人品,面露不愉辛弃疾被擒,粘得力将军情图交党怀英保存范如玉目睹,深慕辛弃疾之忠义,不耻党怀英所为,她与父亲合力,终助辛弃疾逃出樊笼。

灵岩寺方丈义端留辛弃疾养伤,引辛赞前来,令他祖孙相见金兵围住寺院,辛赞见一手养大的党怀英竞卖国求荣,痛心疾首,怒斥金人后含愤而逝范如玉拉辛弃疾杀出庙门,得百姓相助火烧金兵历城辛文郁墓前,辛弃疾跪拜立誓:身许抗金大业,誓将胡虏逐出中原.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起义反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 年) ,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 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五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行示众,后砍头) 步入仕途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 《稼轩记 》 )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4]南下地方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 、 《九议》等。

尽管这些建议书在当时深受人们称赞,广为传诵,但已经不愿意再打仗的朝廷却反应冷淡,只是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很感兴趣,于是先后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去治理荒政、整顿治安这显然与辛弃疾的理想大相径庭,虽然他干得很出色,但由于深感岁月流驰、人生短暂而壮志难酬,内心也越来越感到压抑和痛苦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他虽有出色的才干,但他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另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也阻拦了他仕途的发展,使他的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1180 年,41 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1181 年春,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 对家人说: “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并且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 ) ,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农历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福建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6]人生起落绍熙五年(1194 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庆元二年( 1195 年)春,瓢泉园林式庄园建成庆元二年(1196 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 《临江仙·戏为期思詹老寿》 、 《 浣溪沙· 父老争言雨水匀》 、 《玉楼春戏赋云山》等等,都是辛词中描写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 沁园春 ·再到期思卜筑》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邑中园亭》 ) 这些词句表现了辛弃疾对瓢泉山水风物一往情深 [7]隐居生活1178 年决定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定居1181 年冬,41 岁的辛弃疾因受弹劾被免职,归隐上饶。

[8]淳熙十五年(1188)冬,其友陈亮从故乡浙江永康专程拜访辛弃疾,两人于铅山(yán shān)长歌互答,称第二次鹅湖之会— —辛陈之晤(见后文“名士相会”) ;鹅湖之会后又陆续出山两次做官1203 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词人精神为之一振辛弃疾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第二年,他晋见宋宁宗,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金国“必乱必亡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 ,并亲自到前线镇江任职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 1205 年) ,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 1207 年秋,68 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开禧三年秋天,农历九月初十,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人世,享年 68 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后人评价辛弃疾:1、臧克家题“济南辛稼轩纪念馆”:“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

解读:辛弃疾不仅是与苏东坡齐名的豪放派词人代表,而且是一位壮怀激烈的抗金将领上联高度颂赞了辛弃疾爱国抗金的浩然正气,同时也对他壮志难酬而深表惋惜与激愤之情下联热情评价辛弃疾词作悲壮慷慨,高度评价了词人的文学成就,以“名垂宇宙,文光冲斗牛”称其将光照史册,永留后世斗牛”,28 星宿中的斗星和牛星2、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