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72KB
约5页
文档ID:14902188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_第1页
1/5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整体概述本单元的主题为 “咏物抒情” ,安排了《广玉兰》 、 《夹竹桃》 、 《古诗两首》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习作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问题,并将研究的方法、过程、感受形成文字此外还有练习 6. 《广玉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绘了广玉兰的花香、色美、形秀和叶片的独特情趣,尤其是对它的花形作了细腻的刻画,表现了广玉兰优美的姿态和高雅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在对广玉兰香幽、色美、形秀、叶趣有了充分的了解后,让学生回到文本,认真思考在如此美丽的花形之内还藏着她的什么品质呢?让学生自主学习,可讨论、可批注、可自读,在全班交流中再通过对开过的广玉兰、终年常绿的叶片这些细节,让学生切实感受广玉兰顽强的生命力学完本课后,可让学生模仿第 3 自然段,描写其他植物开花时的形态散文贵在写神, 《广玉兰》一文美在写广玉兰之形外更突出了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 《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的、五彩缤纷的季节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本文多处运用比衬手法突出夹竹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年三季花开花落,而夹竹桃沐和风、抗暴雨、斗清冷,总是迎风吐艳,突显其可贵的韧性。

另外,描写月光下的夹竹桃笔触细致入微,整齐的排比句式,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 《古诗两首》都是脍炙人口的好作品两首均为七言绝句、咏物诗 《石灰吟》为明代诗人于谦所作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 ,即使“粉身碎骨” ,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诗的前两行些石头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后两行写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 《墨梅》为元代书画家王冕所作,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那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读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会准确书写 16 个生字,并能组词理解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品味赏析并理解背诵课文重点段落3、学会中心句的用法,并能围绕中心句设计总分或总分总等结构特点 4、感受诗文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5、激发学生对花草树木对大自然及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学会用拟人手法表达对大自然四季的赞美,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成语 6、关注时事新闻,尝试对话交流,使口语交际能力进一步提高 7、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欣赏夹竹桃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2、能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四、单元课时安排 广玉兰 2 夹竹桃 2 古诗两首 2 习作六 2 练习六 3五、单篇教材解读18、广玉兰【教材分析及思路】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花的喜爱之情整篇文章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描写细致而且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因此,根据本课的特点,应本着“让学生自主地学、合作地学、扎实地学、愉快地学”的理念,作如下设计: 1.运用媒体,创设意境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会在课堂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比如在第二课时,一开始优美的诗歌导入,迷人的音乐渲染,美丽的广玉兰图欣赏,让学生仿佛在广玉兰的丛林中悠然信步,又仿佛能闻到那幽幽的香气,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走进文本的心灵深处。

2.层次朗读,读中感悟 朗读是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需要通过朗读来感受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多种朗读方式,有浏览、默读、自由朗读、配乐读、指名读等我还让学生带着不同的要求去读,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发现美、表达美通过朗读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在脑海中形成画面,逐步深入而有效地训练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3.注重背诵,指导写作 优秀的语言应该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积累,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明白第三段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描写广玉兰的四种形态先练习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形态,根据提示试背,不少学生当堂就能背出 在学习四种广玉兰的形态,为了让学生能学以以致用,应出示四幅精心挑选的广玉兰图,让学生运用课文语句,发挥想象,写出自己眼中的广玉兰花 4.读读议议,总结写法 《广玉兰》不仅让我们欣赏到洁净、高雅的广玉兰花,感受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且也是一篇模仿写作的绝佳范例在总结全文时,应再次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的原因,再和同学议一议,用精练的语言、具体的实例在全班交流本文的写作方法,并试着练写一种花卉 【教学难点分析及对策难点】 难 点:让学生弄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广玉兰的,理解作者为什么喜欢广玉兰,感受广玉兰的美。

对 策:广玉兰这种花农村的孩子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前带学生到附近的苗圃中参观,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上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再现广玉兰,围绕作者的思路,指导学生朗读,感受广玉兰的美 【学生学什么】 1、学会 12 个生字,绿线内的 3 个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孕育” “渗透” “衬托” “生生不息” 3、能找出表达课文的中心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教学理念: 1.书不读通不开讲,强化初读环节 读通课文的指导落到实处不是让孩子一读了之,也不是读后简单地纠正几个字的读音,而是重点指导学生读通重点句子、难读的句子,这是有新意的一种设计将读通课文落到实处,使初读环节真正成为方法学习及体验成果的过程 2.媒体运用求有度,重与文本对话 多媒体课件安排在学生多次阅读课文后,初步理解语言后出示的这一“相机”的安排,满足了学生对广玉兰婀娜多姿的“美”的欣赏,避免了由于课件出现而影响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来解读文本 3.教学过程求扎实,注重方法训练。

“背诵指导 ”的设计凸现了“过程” 板书设计为学生熟读成诵提供了记忆的支撑点,并且安排了“读通——读懂——熟读——试背”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调动了学生“爱读书、会背书”的积极性在朗朗书声中,学生充分感受到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以及无比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爱上广玉兰的美丽,也培养了审美的情趣,提升了语文素养,进而受到了热爱生命的教育19 夹竹桃【教材分析及思路】 《夹竹桃》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 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本文结构严谨,一开始作者便直抒胸意,虽然不是名贵,不是最美,但却是最值得留恋、回忆的花接着作者从花色写两种花融洽开在一起的情景第三自然段作者一连列举了春、夏、秋三季的花,对比衬托出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第四、五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写了它的韧性可贵,月光下夜影参差,花影迷离令人遐想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全文,与开头形成首尾呼应的气势 本课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去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走近作者,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三、四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第三自然段对于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对比衬托的作用。

这一自然段无需过多讲解,可以通过对比朗读的方式,将春、夏、秋三季的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朗读,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夹竹桃默默无闻、可贵的韧性,也就不难体会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对比衬托作用 月光下的夹竹桃的黑影本是平淡无奇的,但加入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就变得意趣盎然了这种由眼前情景产生联想的写作方法我们常会用到,学生读了会感受到作者构思的奇妙,想象的贴切、新奇,引导学生也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我幻想它是………… ”句式说话从对以上重点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学生学什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由眼前景合理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20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及思路】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身” ,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对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书法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 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借墨梅表现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题是整首诗内容的高度概括,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题吟:是古典诗歌中的一种形式,一般是托物言志试题全意是赞颂石灰的高尚品格墨梅,指的是作者画中的梅花,因为过去的画多为水墨画,所以画中的梅花称为墨梅作者也是要借墨梅来抒发感情 古诗教学重在理解诗意,想象意境并体会情感,实现与诗文对话,与诗人对话的教学目标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让他们先通读古诗,并引导他们查字典,借助各种工具书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在理解诗句的基础,教师可以提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思考、想象,体会诗人在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如《石灰吟》一诗,可以提问:于谦看到了什么?看到青黑的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身” ,最后变成洁白的石灰后,他又在想什么?“清白”是诗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找到这一关键词,并结合于谦入朝为官,因不畏权贵,最后被害的生平,深刻感受“清白”表面是指石灰在“千锤万击”和“烈火焚身”中成就的洁白、纯净,实则表达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他用行动证明他要以石灰为榜样,经得起任何考验,做以个无比坚强,正直清白的人 《墨梅》一诗,可以提出问题:读了诗人的诗,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梅花?美丽的花很多,为什么诗人独爱这朴素的梅花?同时,指导学生读王冕的《白梅》 、王安石的《梅花》和卢梅坡的《雪梅》 ,体会梅花纯洁芬却朴素淡雅、坚贞纯洁的特点,进而体会诗人清高孤傲、淡泊名利,不流于世俗的操守。

【学生学什么】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到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想象能力,并在小组学习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情分析】 《石灰吟》和《墨梅》是两首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诗人往往通过所咏之物,或抒发个人的情感,或流露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哲理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咏物诗”这一概念 对于这两首古诗,学生读文字很容易就能知道它们写了什么,但对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所蕴藏的诗人的情感,学生却似懂非懂,无法准确捕捉并表达出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和文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无法对两首古诗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于是,在教学中我重新组合了本课的教学顺序,尝试通过比较来整合这两首古诗,努力为学生的理解、感悟和欣赏开辟一条清晰而通畅的道路 【积累运用】 一、咏梅的诗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忽如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二、托物言志的诗 竹石(清 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